摘 要:铁路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因此铁路的各项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是铁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有效的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铁路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将产生更多的意义。
关键词: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有效的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都有着直接的作用。而铁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铁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的铁路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于铁路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将会对铁路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铁路人力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
1.管理上存在着不足,并且思想观念落后。在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铁路企业的经营发展走向市场化,然而目前我国的铁路企业中很多员工还保留着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并没有与时俱进的转变,因此也缺乏先进的思想认识。同时,铁路企业也属于国有企业,员工们在工作中由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就没有培养起相应的竞争意识。虽然在工作中相对稳健,但是创造力不足,想要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加强员工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不断的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而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长期稳定的工作生活使员工们产生了一种自我满足感,没有压力、没有上进心的工作也使员工们的思想产生严重的倦怠,而没有相应的责任制度来对员工们的思想意识进行约束,那么工作的效率低、质量差也成了铁路企业员工们存在的通病。其中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的责任感不足等。
2铁路企业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据统计,我国的铁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一直存在,2012年职工总数为218万人,铁路的总长度为97600公里,按照这个比例我国铁路中每公里就会有23人的人力资源消耗,并且庞大的人员数量在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即便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过多的人员也会对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负担。
3.铁路企业的职工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明显不足。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目前我国铁路企业中存在着人员多、素质低的现象,对于铁路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优化,但是由于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使问题的解决相对较为困难。据统计,在2012年,我国的铁路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26%,而大专以上文化的人员才占8%左右,这也说明了我国铁路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而人才参差不齐的现象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统一的进行培训和激励,不同素质的人员所要求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也使得人力资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4.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员工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但是目前铁路企业中大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很多考评的工作往往只是用单一的考评方法,同时员工的奖罚和晋升等都是由领导直接决定的,这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虽然一些铁路企业中有了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执行力度差的现象也普遍存在,这对于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从这几方面内容中可以看出,铁路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要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有效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铁路总公司党组提出了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其中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按照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成本支出,减少人员占用,势必引起基层单位撤并、机构重组、取消部分中间站,产生大量富余人员。这就要求铁路企业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富余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加强职工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形成一个良好的“下岗—培训—竞争上岗”的环流格局,为实现铁路低成本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2.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在铁路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不断强化运输市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运输市场的占有份额。铁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要在不断压缩企业成本的前提下,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专业化职工队伍,强化全员营销意识,让职工努力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以有利的形势抢占客货运市场。
三、加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要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要先使其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才能得以实现。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完善人力资源流动管理。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劳动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人员流动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应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职工的流动要考虑工作需要。以今后工作的发展变化为基础,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业务技术能力,就需要把技术骨干合理分散配置。第二,职工的流动要注重吸收人才。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单位在流动中根据人力资源需求可引入企业外的人员,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竞争力。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第一,以在职培训为主。如果在企业内部有具备相关培训知识的人员,并且偏重于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可借助于在职培训的方法;企业还可采取师徒结对的方法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边操作边学习,以便于传授现成经验。第二,有重点地进行脱产培训。需选派人员到相关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或分期分批重点轮流培训。
3.激发职工能动性。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完善绩效考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操作上,主要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工作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考评必须全面准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考评原则也必须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是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管理办法,激励管理应重点搞好如下工作:第一,要最大限度调动职工能动性,建立工作业绩和工资相挂钩的分配制度。认真对待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对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探索按劳分配为主、绩效优先的激励形式。第二,根据现行经营管理人才,应适当考虑一岗多薪的工资分配方法。公平激励仅仅是职工报酬实现的一个方面,企业还应设置一些特定目标,吸引职工的注意力,激发职工的成就动机和竞争意识,促使职工为实现内在报酬而努力。
总之,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以人力资源规划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将是决定中国铁路有效创造效益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赵曙明,罗伯特·马希斯,约翰·杰克逊.人力资源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钱志新著.新经营革命[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杰费里·梅洛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