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特殊业务事项处理(2)
时间:2016-11-14 09:53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健龙
点击:
次
建议:《医院会计制度》中增加非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和待冲非财政补助基金科目,这样之前的会计处理可变为:收到出资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户)” 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用该资金支付基建款: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基建户)” 科目,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待冲非财政补助基金” 科目。期末,把收到的补助金和用该资金支付的基建款结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在基建完工投入使用后,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借记“待冲非财政补助基金” 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六、坏账准备的提取和使用
目前医院按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的4%计提坏账准备。对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但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对坏账冲销把控极其严格,这就会导致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虚增了医院的资产。
建议:参照国企做法,对医院超过3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可作为坏账损失处理,对此认定权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收回核销坏账,增加坏账准备,以使规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状况。
七、医保超总控的处理
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进,医保支付已成为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之而来的是医保收入超医保机构结算定额的问题,原来医院会计制度不明确,医院往往对其超定额收入不作销账处理,长期挂在“应收医疗款”科目中,虚增医院资产,造成流动资产不实,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收入,夸大医院经营成果。鉴于此,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增设了“结算差额”科目对医保超总控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影响收支配比。目前药品零差价已成为现实,药品收入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纳入医疗收入,如果冲减医保收入时冲减到药品收入,将会出现有药品成本无药品收入情况,从而影响到收支配比。(2)冲减明细缺乏科学性。医保超结算定额冲减医疗收入时,在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缺乏科学性,这是因为“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没有单列结算差额项目,而在会计期末将“结算差额”科目金额分摊后冲减各明细项目,是无法科学确定的,只能凭经验或只能说是“拍脑袋”,各家医院缺乏统一科学标准使得会计数据在各医院间也缺少可比性。(3)分析考核指标失真。目前镇江作为全国医改试点城市,对于医院因上年医保超总控而产生的拒付收入,统一是在下年的12月份根据一定比例冲减每类收入,虽然目前上报的财务报表中增加了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还原超总控),但是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中的指标还都是根据冲减超总控后的收入数据生成,如人均费用、卫生材料率、资产负债率等多种分析考核指标失真,在医保超总控而产生的拒付收入越高的情况下失真程度越高。
建议:(1)统一冲减收入明细方法。各医院间应统一冲减收入明细方法,如药品收入不能作为冲减项,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化验收入等具体项目统一按收入比例作为冲减标准,这样使得各医院间会计数据具有可比性。(2)改变报表中医疗收入填列方法。在医疗收入明细表中可将医疗收入分为医疗收入原值和医疗收入净值,原值按实际发生值填列,净值按统一冲减收入明细方法填列,便于各收入明细的分类统计与比较分析。(3)分析考核指标规定不同选取方法。各卫生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对各类分析考核指标规定不同选取方法,如资产负债率规定选取医疗收入净值,以更好地反映医院实际经营状况,人均费用、卫生材料率等指标规定选取医疗收入原值,以更好地反映实际诊疗状况。(4)调整冲账周期。由于医保超总控而产生的拒付收入实际已属于坏账,冲减收入应由年度改为月度,每月根据月度收入占比暂估“结算差额”,这样可以让每个月收支状况接近实际,避免年终集中影响。
八、总结
随着新医改进程的加快,医院面临新经济业务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同时政府、银行、审计等相关部门对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有关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对医院会计制度相关内容不断进行修正,出台会计应用指南,以满足新常态下工作需求,为统一规范地进行会计处理奠定基础。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