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复杂的工作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有着不良影响。为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内控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完善建议。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期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内控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意识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并纷纷构建内控体系,但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所以,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其构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一、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性。首先,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逐渐向服务型转变,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可以为社会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自我约束和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最后,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从根本上防止腐败,加快我国廉政建设发展进程[1]。
二、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具有片面性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对象主要针对企业而开展,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时间相对较晚。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单位人员认为内控制度构建只要保证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即可,因而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面存在片面性。
(二)缺乏足够的内控意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具有特殊性,所以多数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程度和认识能力不足。首先,许多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体系是单位管理形式之一,只要具备框架即可,并未丰富其内容。其次,有的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同,其作用在于有效控制单位的收支即可,并不能对服务水平有作用或影响。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内控体系的认识能力不足[2]。
(三)内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时间相对较短,虽然财政部门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理念、构建原则、构建方法等。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未能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控体系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不够健全。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
新时期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但是,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监督机构,其监督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内控体系不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监督机构,以更好开展监督工作,促进内控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的落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首先,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视程度。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服务,尤其对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有积极的影响。其次,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创造条件。例如:根据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而确定单位人员的经济利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更好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为内控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
(二)完善内控制度
在新时期条件下,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面存在着不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不利。所以,单位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完善内控制度。首先,以财政部规定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规范为指导,并联系自身发展实际,进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细化,不仅确立其基本框架,而且重视对框架的内容填充,使内部制度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最后,内部控制制度要具有全面性,既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又要涉及众业务环节,以全面完善内控制度。
(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目的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严格执行其内控制度,以提高服务能力。首先,制定责任明确的制衡机制,促使单位各部门预算系统与财务会计系统相制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明确的财务收支明细,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其次,单位各部门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有必要撰写执行报告,既有利于单位负责人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各部门的落实情况,又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坚实基础[4]。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
为增强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落实效果,有必要加强内外部监督。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使二者制衡,各司其职,以更好开展监督工作,确保机构和部门的独立性、公正性,有效监督单位对内控体系的执行情况。其次,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开展外部监督,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国家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廉政建设的发展进程。
四、结论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门人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运行和促进该单位为社会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力.行政事业单位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唐大鹏,李鑫瑶,刘永泽,等.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审计研究,2015,02:56-61.
[3]唐大鹏,李怡,周智朗,等.政府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共建国家治理体系[J].管理现代化,2015,03:123-126.
[4]张丽娜.基于分类改革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