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的启示
智慧教育是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热点,它的出现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更加自主、更加灵活、更加沉浸,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师生构建一个基于未来的学习环境。当前,智慧教育的声音已经渐行渐响,智慧教育的实践正在生根发芽,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际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对推动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1.智慧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化的教育,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
当日趋完善的技术与“保守”的教育形态不断碰撞的时候,当智能的设备让身边所有的事物变得更加“聪明”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移民的时候,当世界形势、国家政策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的时候,一个能够创造智慧型教育的绝佳时代已经来临。因此,智慧教育不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动人标签,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以及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期望。尽管智慧教育指向技术支持的教育环境,但其核心都聚焦在如何符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实施协作和个性化的学习。[24]因此,智慧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技术化的教育,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不是智能技术的教育而是教育范式的系统转变。[25]为此,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不仅要关注技术智慧教育环境的构建,更应重视智慧教育的教育属性,把智慧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新型的教育形态来研究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引领教育教学创新的作用,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
2.从应用到融合,加快推进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系统转型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和学校进行智慧教育的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仍比较突出。智慧教育是以应用为驱动、以服务为重心的教育。智慧教育的目标不是硬件的环境,而是通过技术支持和促进教育系统的变革,实施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和生态化的教育。例如,马来西亚1999年就提出“智慧学校计划”,其核心目的是将所有学校都转型为智能学校,促进马来西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变革。我国也有学者提出,智慧教育具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智慧学习环境;第二个境界是新型教学模式;第三个境界是现代教育制度。[26]因此,在实施智慧教育过程中,不能停留在第一境界的智慧学习环境层面,而是应该遵循应用技术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的思想,积极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促进智慧教育从第一境界向第二和第三境界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系统的变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
3.构建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智慧环境研究和开发方面起步较早的IBM公司指出,在多样化的技术环境中,为了实现各种数据和服务的互联互通,必须建立开放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隐藏了从生产服务到消费服务底层技术的复杂性,通过统一标准的接口提供跨组织的业务服务。因此,从技术开发层面构建开放融合、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的关键。智慧教育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促进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并为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共享的环境,推进人人参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平台、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和教育智能门户平台。[27]平台的建设不是将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推倒重建,而是遵循“统一规划、有效集成”的原则。[28]即应用智能技术对现有平台升级改造,实现数据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平台管理统一、维护统一,进而为宏观调控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接口,国家、省、市各级公共服务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提供集基础设施、资源、平台、服务、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创新智慧教育的建设模式、应用模式和服务模式。
4.建设智慧教育示范基地,共享建设经验
教育的变革转型是一项浩大、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整个社会发展造成影响。面对智慧地球战略掀起的社会智能化发展潮流,我们应该沉着冷静,不能盲目跟风。目前,国际上智慧教育的发展大都处于边研究、边实践、边应用阶段。公司开发的智慧教育产品和系统基本属于第一代,体现了智慧教育的愿景,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价值。因此,应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学校或地区作为智慧教育建设试点,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智慧教育。试点学校或地区应该以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进行智慧教育的探索实践,并形成系统的包括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学习系统开发、教法学法创新、人力资源培训等在内的建设经验总结。同时,各试点之间应该密切联系、经验共享、智慧共享。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由点及面大规模的推广。
5.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加强政、企、校三方合作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非常重视,陆续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都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作用。而企业通常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储备,让企业参与智慧教育的建设是必然趋势。国内已有部分知名企业提出了智慧教育建设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但在教学性、适用性、针对性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政、企、校三方合作。政府需要提出智慧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整体要求,完善教育信息化法律法规,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政策,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信息化产业稳步发展。企业应该提供技术条件,建设智慧教育系统,开发智慧教育产品,完善软、硬件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学校则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应用这些技术、产品和系统,充分挖掘其教育潜能,重组教育教学形态,并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建议。美国P-tech计划的成功实施及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积极影响,证明了这种合作关系的有效性。[29]
6.协同人与技术的关系,重视教师和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智慧教育是以一种“人机协同工作系统”,人和技术协同作用而构成的教育系统,人是技术的主宰。因此,参与智慧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应该能够适应、改变、应用和掌控环境,才能在环境中开展高效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的理念和技术素养是实施智能教育的关键。为此,世界各国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善于应用技术、与技术协同教与学,进而提升教与学的品质。例如,韩国的智慧教育推进战略将教师能力建设作为其5大战略任务之一。因此,为了迎接教育信息化新阶段到来,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我国应强化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教师和学生培训纳入智慧教育的规划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10).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3][美]特里林,菲德尔.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洪友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4]Simmons,W.FromSmartDistrictstoSmartEducationSystems.ABroaderAgendaforEducationalDevelopment,pp.181-204.InCitySchools,editedbyR.Rothman.Cambridge,MA:HarvardEducationPress.
[5]Palmisano.S.(2008).ASmarterPlanet:theNextLeadershipAgenda[EB/OL].http://www.ibm.com/ibm/ideasfromibm/ca/en/smartplanet/20090210/sjp_speech.shtml.
[6]IBM.SmartereducationwithIBM[EB/OL].http://www-304.ibm.com/easyaccess/fileserve?contentid=232269.
[7]王丽兵.云计算需先落地再开花[EB/OL].http://www.csdn.net/article/2010-06-02/267235.
[8]EducationataGlance2014[EB/OL].http://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2014_eag_highlights-2014-en.
[9]苏孝正,陶阳.智慧学习:打造韩国教育的未来[J].世界教育信息,2013,(24).
[10]MinistryofEduc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PromotionStrategyforSMARTEducation[Z].PolicyReport.
[11]IBM.SmartEducation[EB/OL].http://www-03.ibm.com/press/au/en/attachment/27567.wss?fileId=ATTACH_FILE5&fileName=Smarter%20Planet%20POV%20-%20Education.pdf.
[12]JimRuddetal.EducationforaSmarterPlanet:TheFutureofLearning[EB/OL].http://www.redbooks.ibm.com/redpapers/pdfs/redp4564.
pdf.
[13]SmartEducationInKorea[EB/OL].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CI/CI/images/wsis/WSIS_Forum_2012/55515-SmartEducationInKorea.pdf.
[14]Microsoft.BuildingtheSchooloftheFuture:AGuidefor21stCenturyLearningEnvironments[EB/OL].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2/a/a/2aa67f06-08c3-478e-babf-9e9290a34f62/SOFBriefs.pdf.
[15]NabilSultan.Cloudcomputingforeducation:Anewdaw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30):109-116.
[16]Prensky.M.DigitalNatives,DigitalImmigrants[J].OntheHorizon,2001,(5):51-59.
[17]KERIS'sSmartEducationScheme[EB/OL].http://www.koreaittimes.com/story/20075/%E2%80%98keris%E2%80%99s-smart-educationscheme%E2%80%99.
[18]J.Dooley,V.Callaghan,H.Hagras,M.Gardner,M.GhanabariandD.Al-Ghazzawi.TheIntelligentClassroom:BeyondFourWalls[J].
2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Campus,Notthingham,2011,1-12.
[19]Anasol,VCallaghan,MGardner,MohammedJ.Alhaddad.TowardstheNextGenerationofLearningEnvironments:AnInterRealityLearningPortalandModel[J].2012Eigh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lligentEnvironments,2012,267-274.
[20]A.CollinsandR.Halverson,RethinkingEducationintheAgeofTechnology:TheDigitalRevolutionandSchoolinginAmerica[M],TeachersCollegePress,2009.
[21]S.Kim,S.-M.SongandY.-I.Yoon.SmartLearningServicesBasedonSmartCloudComputing[J].Sensors,2011,(11):7835-7850.
[22]SanghyunJang.StudyonServiceModelsofDigitalTextbooksinCloudComputingEnvironmentforSMARTEduc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U-&E-Service,Science&Technology,2014,(7):73-82.
[23]HKim,J-WJung,D-KLee,S-WJung,JSeo.Designof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forFutureSchoolsinKorea.
[24]Sang-YonKIM.ComparisonofPerceptiontowardtheAdoptionandIntentiontoUseSmartEducationbetweenElementaryandSecondarySchoolTeachers[J].TheTurkishOnline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3,(12):63-76.
[25]ByeongGukKu.SmartEducationisnotsmartdeviceeducation[EB/OL].http://dailyedventures.com/index.php/2013/03/11/korea/.
[26]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27]张晓海,李生峰,潘晓宇.城市“智慧教育”发展规划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3).
[28]杨现民,刘雍潜,钟晓流,宋述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
[29]RanaForoohar.TheSchoolThatIsChangingAmericanEducation[EB/OL].http://time.com/10038/the-school-that-is-changing-americaneducation/.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现代畜牧科技》ModernAnimalHusbandryScienceTechnology(月刊)曾用刊...
期刊简介: 《戏剧文学》DramaLiterature(月刊)曾用刊名:戏剧创作,创刊于1987年,...
期刊介绍: 《高校辅导员学刊》是以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
期刊介绍: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创刊于1995年,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
期刊简介: 《中国牛业科学》china Cattle Science(双月刊)曾用刊名:中国黄牛;中...
期刊简介: 《金融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原名为《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