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时间:2015-11-26 10:01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赫焕丽 杨彦伟 点击: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体系设计则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本文在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职;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但是现在的中高职院校相关课程体系中都没有解决好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
  1.课程设置与学生素质脱节
  课程设置出现脱节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基础课设置出现脱节;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出现脱节。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普高生;二是中职生,主要生源是普高生。普高生知识基础扎实,但是没有专业方向,没有经过技能训练。中职生有专业方向,有专业技能,但是文化基础较薄弱,普高生和中职生显然不在同一起点线上,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都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为起点编制的。对两种生源采用混合培养方式,从而中职生理论知识跟不上,基本技能又要重新开始练习,浪费了中职教育资源,显然不利于中高职协调发展。这对专业理论课的深入学习和今后学历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一定的困难。
  2.课程内容设置重复
  在仔细对比、分析了“3+2”分段式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后,发现中、高职阶段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主要体现在:第一,科目重复,中、高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名称相同的科目较多,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要比中职多;第二,内容重复,在对相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知识点和技能点等重复率较大;第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大体相同,根本体现不了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
  二、“3+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基本思路
  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应从职业面向分析入手,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在职业素质方面,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着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着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掌握基本职业理论、训练基本职业操作能力。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2.课程体系的构建
  “3+2”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以及每个模块中的主要课程和开设学期。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程和德育、体育以及公共选修课程,尤其是数学、物理两大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的重要基本保证。目前的实际情况,中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学时数要充足,中等数学和中等英语的内容,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第五和第六学期安排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以确保中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的无缝对接,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历提升打好基础。在教学计划实施时,中高职学校的师资要共享,如果中职学校不具备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师资和实践设备,则由高职院校提供。
  (2)专业基础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职阶段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高职阶段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既避免了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专业基础课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3)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现场总线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等这些专业核心技术课程,都安排在高职阶段,以企业典型任务为载体,完成工作项目为课程目标,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专业实践课程。中职阶段以培养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包括电工认知实习、电子装配实习、初级维修电工实习和中级维修电工实习,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职业技能考核。高职阶段以培养高级技能和创新能力,最后是毕业设计、毕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践。实现中高职实践环节的无缝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循序提升。
  三、3+2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是以职业能力为本的,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来构建。要使中高职衔接达到最佳效果,关键是要有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根据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相关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并统筹规划,制定中职与高职的专业课程标准。紧贴毕业生就业岗位实际,开发特色课程。应综合教学内容,贴近毕业生就业岗位实际,开发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所开发课程必须来源于企业岗位,在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互动的基础上,按“一致性原则”(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制定出特定的内容结构,逐步形成课程综合模式。由不同岗位到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化。在教学中应加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内容合格后,可以轻松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为相应职业岗位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一个学习领域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在中高职衔接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如招生选拔制度建立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参加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职入学后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的问题等,按照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系统性思维去加以考虑和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邓荣琦.赵东泉.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2011.3
  [2]张家寰.中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J].中国培训,2008.6
  [3]吴繁.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4]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