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16-03-04 09:07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刘志军 王洪席 张红霞 点击:

  【论文摘要】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快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教育学价值与意义。为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我们以教师评价标准项目库建设为基础,尝试确立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的立体化评价标准,以切实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新时期,为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有效性,我们需牢固确立促进发展的教师评价理念,着眼教师评价体系的有机性打造,形成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申诉程序。

  【论文关键词】教师发展;质量提升;平价体系

  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更快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教育学价值与意义。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2012年,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可见,在新时期,如何构建新型的、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驱动力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提高和成长,也就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与使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评价视域来审视教师发展,并结合相关实践议题提出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多维评价路径,以期能对当代的教师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一、教师发展的三种取向及评价功能转换

  在当下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发展"这一概念并非是不言自明的。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发展的理解仅停滞于其知识技能维度,认为只要是其学科知识增强了,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技能提高了,便可成为称职的合格教师。这一看法无疑严重落后于当今国际上涌现出来的教师发展理念,进而也就造成了当代我国教师发展的实践困境。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教师发展可分为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作为知识与技能发展的教师发展;作为自我理解的教师发展以及作为生态转变的教师发展。这三种取向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发展图谱。在知识与技能取向中,教师仅仅需要作为-个忠实的传递者,将客观知识教授给学生;在自我理解取向中,教师成为"反思者",需要主动发现自己的专业力量与个人意义;在生态转变取向中,教师将成为"行动者",在反思中致力于整个教育生态环境的合作性、自主性、开放性与统整性。①可见,教师发展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我们可作进一步的推论,即以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为根本旨趣的评价体系构建需着力于以下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自我理解和生态转变。换言之,教师发展不仅在于其知识技能提升,还需不断促进其自我理解与反思能力,以及行动意识与合作、协商精神的增强。而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师评价以"鉴定、分等、控制"为核心指向的作法,树立以"促进、改善、发展"为基本追求的新型的教师评价理念,进而实现教师评价功能的"轴心式"转换。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教师评价理念的规约和束缚,我们往往将评价视为是对广大教师的一种鉴别、分层、监督、管理与控制,评价方式方法单一、机械,对评价结果的运用也较为简单化、肤浅化,致使广大教师对评价工作不理解、不认同、不合作,进而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抵触和不满情绪。这里,较为常用的教师评价语言是"奖优惩劣"、"绩效达标"、"数目化管理"、"末位淘汰"、"不发表,就出局"等,凸显的是对教师的规训和等级性评判。无疑,这种教师评价方式过多侧重于对教师的外部强化与刺激,而没有内在地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进而也就导致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蔓延与泛滥,是对教师未来成长与发展空间的一种忽视和遗忘。

  随着教师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评价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转换。通过评价深度挖掘教师的潜能,积极提升其实践性知识与创造性智慧,进而强化促进教师全面进步的发展功能,已成为当前教师评价领域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共识。诚如有学者所言:改进与发展这种新取向,是大学教师评价新的价值理念和改革趋势。取向的转变,使大学教师评价从一种短期的外在压力转换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动力,从一种行政干预转变成教师的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在需要。"②

  二、基于项目库建设的教师评价机制构建

  教师评价是一个极具专业性、复杂性、专门性的实践领域。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评价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轻质性、重他人评价轻自我评价的倾向,导致评价效果不甚理想,没有真正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量化与质性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我们以教师评价标准项目库建设为基础,尝试确立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的立体化评价标准,以切实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科学制订教师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评价基本项目库。教师评价基本项目库的建设重点考察了斯坦福大学、普渡大学、雪城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在教师评价领域的研究实践,并对其展开总结、借鉴以及反思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河南大学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科学制订了包含课程评估(19个,约20%)、教师评估(52个,约50%)、学生评估(29个,约30%)在内的三维立体式教师评价体系,进而形成了教师评价基本项目库(见表1),这就为高校进行科学的教师评价提供了"抓手"和重要依据。

  依据教师评价基本项目库,形成个性化教师评价标准。项目库的建设为高校开展教师评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操作平台,但由于高校学科、专业种类繁多,彼此差异性较大,且教师个性特点、教学风格迥异,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很难统一化、同质化与刚性化。所以,在依据教师评价基本项目库的基础上,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在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中自主选择、自由组合评价项目(20个左右)。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进而用分值、等级、描述等多种评价形式表现评价结果,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师评价标准。这样,教师人人都有了一套"量身定制"的评价体系及标准,提升了评价工作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合理性。

  表1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基本项目库

  一、课程评估

  1、课程目标阐述清晰明了。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3、课程结构清晰、逻辑合理。

  4、课程难易程度适当。

  5、课程内容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6、课程进度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7、课程中釆用的教授方法易于接受,使学生的学习没有障碍。

  8、课程的实际重点之一是有效的课堂讨论。

  9、课程教学资源(含教材)丰富、材料充实,有助于学习。

  10、课程有创新内容,能反映本学科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11、课程作业的指示和要求清晰明确。

  12、课程作业/活动是针对核心学习目标的。

  13、课程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均合理。

  14、课程作业与课程的最终得分相关。

  15、课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6、课程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考该领域内问题的能力。

  17、课程帮助学生可以对课程主题进行独立思考。

  18、所授课程能使学生明了与其专业密切相关。

  19、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了可以应用在其他课程上的分析技能。

  二、教师评估

  1、教师遵循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教师工作规范,按时授课,不擅自凋课、停课,

  2、教师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3、教师有亲和力,和学生之间有较好的互动

  4、教师仪表得体、举止文明。

  5、教师展示出了良好的教学热情。

  6、教师恰当使用了幽默。

  7、教师语言表达清晰明了、阐述准确。

  8、教师使用普通话授课,讲话很有表现力且语调富于变化。

  9、教师对所授课程真正地感兴趣。

  10、教师所授课程与其专业密切相关。

  11、教师对所授课程作了充分的准

  19、教师激发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0、教师在课堂上维持了一种良好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且没有顾虑的提出问题。

  21、教师推进了有意义的课堂讨论,有效鼓励了学生参加课堂讨论。

  22、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能恰当、及时地给出反馈

  23、教师针对问题提出了多种视角和解决办法。

  24、教师总结并强调了课上的重点内容。

  25、教师提供了充足的个人辅导机会。

  26、教师为个人辅导做了充分准备。

  27、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沟通,并能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信息。

  28、教师的讲述和演示便于学生记笔记。

  29、教师能够运用实例来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0、教师能够认真设计、布置作业。

  31、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提供迅速、有帮助的反馈。

  32、教师能通过多个方面(如测验、考试、报告、论文、课堂参与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

  33、教师使学生淸楚的知道将如何对他的学习进行评估。

  34、考试涵盖了课程的重要方面、反映了课程的目标。

  35、考试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他们所学内容的机会。

  36、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提供了有帮助的反馈,使学生能从考试反馈中受益。

  37、教师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考试作弊现象。

  38、教师在班级中鼓励学生恪守学术诚信。

  39、教师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

  40、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41、教师能及时感受到学生的课业困难。

  42、教师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43、教师能够满足残障学生的需要。

  44、教师乐于在课外与学生见面。

  45、教师能够了解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

  46、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已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47、教师能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48、教师的演示必须能表现出逻辑性

  49、教师能在教学中在一些问题上提出多种视角。

  50、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

  三、学生评估

  1、学生能够因对课程感兴趣而做到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学生能够被教师独特的讲课风格所吸引。

  3、学生能够明确课程目标、课程进度安排。

  4、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減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

  5、学生明晰课程结构,清楚分辨重难点。

  6、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方法易于理解和接受。

  7、学生能够串联课程结构、总结课程内容。

  8、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课程活动,并充分发展个性和主观能动。

  9、学生能够通过课程活动,提高自己良性竞争意识和高效合作技能。

  10、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拘泥于教材知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1、学生的听课能够融入到教师授课中,所做笔记因教师引导清晰明了。

  12、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能得到理性的尊重和科学合理的引导。

  13、学生能够对即兴问题积极发挥,且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14、学生能够跟进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多视角观察思考。

  15、学生根据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选读参考书或期刊,查阅文献、资料。

  16、学生对于课程作业富有兴趣,能够认真高效地完成。

  17、学生能够运用课程学习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8、通过课程活动,使学生养成倾诉的习惯,提高应对抨折的能力。

  19、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思考时间,创新思维得到培养锻炼。

  20、学生根据教师授课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21、学牛.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提高,能灵活运用所搜集信息辅助自己的科研。

  22、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课堂讨论等形式,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23、教师通过授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

  推进教师评价常态化实施,促使教师开展经常性自我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注重教师评价的过程性、日常性,才有可能提升教师评价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我们需推进教师评价的常态化实施,摒弃以往仅仅关注教师教学结果的做法,鼓励、督促教师依据个性化评价标准,加强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即每周进行自我评价,每月进行月末小结,每学期进行期末总结,促进教师在对自我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评价及同行评价,对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与经验、问题与不足等进行深刻反思,使得教师人人开展经常性的自我评价,真正将教师评价融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实现教师评价的制度化,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所谓制度化,就是要求建立系统、完整、健全、良性的制度体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制度化的过程并非是对人们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的约束和控制,而是镶嵌在既有意义系统中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系统和有组织的实践,它们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及个体的偏好与期望时能保持相对的韧性。①因此,教师评价的制度化建设对于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言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分别在校级、院级建立了各自的教师评价实施规范或办法,校级主要负责教师评价的监督、评估、统筹工作,院级主要负责教师评价的指导、管理、服务工作,系所或教师个人是教师评价的直接实施者和开展者,各个层级之间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但又协调统一,相互贯通,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师评价的发展性、持续性和长效性。

  三、对进一步规范教师评价体系的反思

  合理的教师评价方式对于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教育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使教师产生心灵被伤害、自尊被剥夺、人格被亵读、觉悟被低估、素质被轻看、被'强行管制'的心理压抑感受。这不仅无益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伤害教师的情感,使其产生不应有的对抗、逆反等情绪体验。'②因此,在新时期,我们需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有效性,从而使教师评价工作走上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确立促进发展的教师评价理念。诚如上文所述,教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不是"鉴定、分流、分等",而是为了教师的发展、提高和成长。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牢固确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理念,即用动态、过程、变化、发展、生成的眼光来看待教师,注重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和能力提升前景。"发展评价更注重对教师工作的反馈,促进教师工作的完善,达到更进一步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在完成业绩目标的同时也成为实现自我发展及完善的过程。"③一方面,发展性教师评价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旨在不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时常体悟他人的教学智慧。另一方面,它也在于不断督促教师从评价反馈中检视自己的教学差距与不足,从而不断锤炼、型塑自身的教学风格,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进而确保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着眼教师评价体系的有机性打造。受传统教师评价理念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对教师的评价过多偏重于其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一维,认为其教学水平高,教出来的学生学业成就突出就是"优秀"的教师,而对其专业道德、教学态度、敬业精神、专业追求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轻描淡写",甚或被"忽略不计",排除在评价范畴之外。事实上,一位称职的优秀教师不仅在于其专业才能的卓越,更在于其专业道德的优良以及专业精神的高尚。近段时期,一些知名学者违背社会主义道德以及学术操守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也就反映出要进一步丰富、增强教师评价内容之完整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所以,在当下,教师评价体系应着眼于其有机性、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即不仅注重对其专业技能的评价,还应考虑对其专业道德、敬业精神的评定。惟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励教师努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与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形成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的多主体评价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创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进而实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我们需形成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的多主体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自我评价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平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反省自己的不足。"在评价中,教师不再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是和其他评价者一样,可以主动地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状态,阐述自己的看法,既可以进行自我表扬,也可以进行自我批评。这样,教师作为自己评价的主人,没有必要像被动评价中那样迎合或防备他人,可以使自我评价的过程成为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过程。"①他人评价可分为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相互评价。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创建教学与研究共同体,营造教师专业发展氛围,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是很有裨益的。而学生评价,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为学生主体精神与民主意识的培育创造了条件。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申诉程序。鉴于教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无序性,我们在开展教师评价时,务必要切实保障受评教师的合理权益。因此,当受评教师对评价结果不认同或不满意时,一定可以通过某种渠道或方法来反馈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其教学积极性不受到打击和挫败。而"反观我们一些高校,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与复议的渠道和程序还不够公开与透明,缺少相关机构的监管,当教师在职称评定或年度业绩考核得到较低的分数时,不知道去哪里进行申述。许多教师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只是采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态度、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方式,最后会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工作,教学积极性受到挫伤与打击,工作绩效始终是处于平庸的状态。"②由此可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师申诉程序已是时不我待。通过此申诉程序,可以使教师的合理诉求得以表达,可以有效形成信任、协作的学校文化氛围,亦可以为管理机构修正自己的错误赢得机会。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考虑和理性的认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