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7-04-25 09:04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发表吧编辑 点击:

  【摘要】作为大型社会化考试的新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公务员考试,它们之间的功能、目的、价值导向和题型设计等方面的异同值得研究者关注,作为新型的教师资格证“国考”,可以向实施时间较早的公务员考试作更进一步的借鉴与参考,可以作一些考试科目和内容板块的融合与分离,以实现考试成本最小化与考试功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与优化。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国考”;公务员考试;相似与差异;融合与分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7-0011-03

  Abstract:Asanewlarge-scalesocialexamination,theTeachers'NationalCertificateExamisdifferentfromtheCivilServants'Examdifferenceinthefunction,purpose,valueorientationandotheraspects,whichisworthyoftheresearcher'sattention.AsanewTeachers'"nationaltest",itcanlearnfromtheCivilServants'Exam,havingsomeintegrationandseparationoftestsubjectsandcontentinordertoachievethebalanceandoptimizationoftestcostsminimizedandfunctionsmaximized.

  Keywords:Teachers'"NationalExam";thecivilservants'exam;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tegrationandseparation

  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公务员考试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和事物,经过多年的引进与发展,我国2006年正式实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对于国人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虽然2001年1月左右我国就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①,但以“省考”和地方认证以及国家注册为主要方式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可以说十几年来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从2016年开启的新教师资格证“国考”,可以说是对于以往的教师资格证制度进行了全新的改变,对比新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公务员考试两者之间的异同,可以给我们分析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未来的改进方面做一个很好的参考与借鉴。

  一、新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公务员考试的相似之处

  (一)考试的价值观导向相似

  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来看,考试的价值观导向对于考试的社会化效应和学习者的学习准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项社会化的考试,往往不是单纯的简单化的能力测验,它往往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作为影响面比较广的新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公务员考试,它们所承载的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和竞争基础上功利性的人本价值观导向②,需要通过一定的考察方式和科学合理编制的试题载体明确体现出来,这是大型社会化考试首先要遵循的社会准则。从新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公务员考试的大纲分析,都分别对考试所需要考察的能力范围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中规定③,主要考察应试者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且以能力为导向安排考试的内容模块;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考试大纲④,要求“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总体来看,这两种考试对于考察的能力类型的规定相似,能力要求和内容模块遥相呼应。再如: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写作》版块,借鉴了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形式,这在原来的各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从来没有出现的形式,也表明教师资格证考试能力的价值观导向向综合性方面发展。

  (二)能力考查的综合性要求相似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中规定,主要是考察应试者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申论》主要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见表1)。

  综合这两门科目的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的规定来看,综合性能力强是公务员职业的明显要求和特点。解读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科目《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其中对考试目标一项中明确规定“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再分析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科目《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中学)考试大纲,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方面能力的综合,几乎囊括了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综合性能力要求高是这次新教师资格证“国考”最明显的变化特征。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中,“文化、历史与科技”板块都有相应的题型体现,并且分值都在10-13分左右占比不小,这可以看做是新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公务员考试的某些方面的借鉴与参考,这也明显区别于其他如执业医师考试、建造师考试、会计师考试、心理咨询考试等学科内容集中的特点。学科内容广泛、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具有“通识”的专业人才,是现代社会对公务员和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高素质高能力的要求体现。

  二、新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公务员考试的差异之处

  (一)学科模块导向与能力模块导向的差异

  解读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大纲,虽然考试内容是以模块形式作以规定,有些模块内容里也有一些学科知识杂合的现象,但总体上每个模块之间的学科界限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新教师资格证“国考”归结为以学科模块为导向的考试形式。解读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大纲,数理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等模块内容无法准确用学科界限来划分,而大纲明确要求考察的能力目标则较为明显,主要是考察应试者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所以我们可以将公务员考试归纳为以能力模块为导向的考试形式(见表1)。

  不管是以学科模块导向还是以能力模块导向来定位考试,综合能力的考察是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共同的价值追求。虽然我国的《公务员法》直到2006年才正式颁布实施,但由于我国在1993年左右就试行和引进国外的公务员制度,目前国家级和省级的公务员考试日趋完善,具有较高的全国性公信力。新的教师资格证“国考”直到2011-2015年才进行区域性的试点,在2016年以后全国性正式实施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问题也才能慢慢体现,考试试题编制的更加科学合理和阅卷的科学性、便利性等方面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考试题型的差异:笔试主客观题型设计的差异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公务员考试在考试题型的设置上有很大的差异,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笔试科目的客观性的选择题型占比较小,而非选择题型(其中包含客观性的简答题和主观性的论述题、作文题等)占比较大,这给阅卷方面的便利性和成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笔试和面试费用相应的提高,也有可能就是因为考试的组织与阅卷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所决定的。反观公务员考试的两门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是客观性的选择题型,而《申论》为主观性的非选择题型,也就是说,公务员考试在笔试的主客观题型上各占一半。

  从考试本身来说,是选择题型还是非选择题型,要根据考试本身的功能导向、考试本身的目的等方面设计,但是从大型的社会化考试来说,考试成本的最小化和考试功能的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是考试顶层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于考试题型的理解,社会上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客观性的选择题型只能考察应试者的机械记忆水平,而不能全面考察应试者的综合能力,且通过猜测获得高分的概率比较大。其实“,客观题对学业成就及能力方面的测量是一种高效的和有用的题目类型,它可以测量学习成就领域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广泛的学习结果,测量效率高,信息量大,信度高,计分与评分误差控制的好,大多数学业成就测验应结合运用主观和客观这两种题型”⑤。“选择题是学业成就测验中适用性最广的试题类型之一,它可以有效测量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复杂的学习结果”⑥。从公务员考试本身题型的设计来看,数理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等模块的选择题,几乎没有可以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些题型需要应试者在思维推理、分析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后,才能正确选择题目的答案。许多人担心的选择题有太大的猜测几率的问题,从统计学的正态分布规律和数学概率的角度来看,单项选择题型通过随意猜测而获得正确答案的最高几率往往不会超过25%(整个考试设计单项选择题答案番号A、B、C、D基本各占25%),如果再配以难度系数更大的多项选择题型,随意猜测而获得正确答案的最高几率会更小。所以,大型社会化考试的客观选择题型的科学设计有其统计学和测量学的科学根据。

  三、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借鉴之路与发展趋势

  (一)考试科目内容模块的融合与分离:《教育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与表达》

  分析新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内容版块,基本上还是以学科分类的版块形式,考试题型还是分为主观和客观题型的两类。所有教师均必考的《综合素质》中涉及《教育学》、《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版块,可以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或者《保教知识与能力》相关理论知识一起,融合成《教育理论基础》这门科目,并且可以采用全选择题的客观题型设计。而小学与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涉及《语文课程与教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和其他学科课程与教学等考察操作性技能的科目,以及学前教育《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中的《幼儿环创与设计》、《幼儿游戏指导》,与均必考科目《综合素质》中的《写作》版块(表格中有下划线的模块),可以融合成《教学设计与表达》科目,并可以设计成非选择题的主观题型。

  从《教学设计与表达》本身的题目含义看,既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模块,也可以包括材料分析题和写作等模块。材料分析题可以看作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后,一种教育缄默知识内化后的教育语言的表达,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理解、操作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写作模块涉及的日常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经典案例,不是单纯为了考察学生的文学方面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而是结合教育现象和案例,考察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分析、理解、表达与运用,与新教师资格证考试对综合能力考察的较高要求相符合。

  (二)笔试主客观题型设计的调整:成本最小化与功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型社会化的考试对考试的组织与阅卷,以及考试成本最小化与考试功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摒弃选择题只能考察应试者机械记忆水平的错误看法,理解客观性选择题同样可以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等方面较高层次的能力的测量学原理,结合主观性的非选择题型在测量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分析以及创造技能方面的高级学习成就的优点,在未来的考试改革中逐渐完善考试在成本最小化与功能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借鉴目前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的题型设计与阅卷方式的一些经验,《教育理论基础》除了纸笔测试的形式,设计成全选择题型笔试并用机读卡阅卷的考察方式外,还可以借鉴推广职称计算机考试实行网络机考的形式(目前教师资格证国考大纲中已有此考试形式的建议),减小阅卷成本,使这门考试科目的阅卷可以达到成本最小化效果,其中的单项选择题型与多项选择题型还可以按一定比例和整个试卷难度系数来设计决定。《教学设计与表达》可以设计成类似《申论》的非选择题的题型,在阅卷方面可以借鉴高考作文等主观性题型阅卷的经验,在统一评价标准、交叉阅卷与重复阅卷等手段的结合,最大化避免主观题型阅卷中所受到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实现最大化的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功能。

  注释:

  ①陈尚琼,余仁胜.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5(4):101-102.

  ②毛建国.论考试核心价值观转型中的考试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5(6):15.

  ③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大纲>、<申论考试大纲>[EB].

  ④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中学)考试大纲>、<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EB].

  ⑤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186-187.⑥RobertL.Linn.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董奇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2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