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建造适应高校发展需要的图书馆,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建好图书馆的相关问题,对图书馆的楼梯、护栏以及门厅大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提出了设立图书馆布局规划师这一技术职务,并对其职责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布局规划;图书馆建筑设计
近年来,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观念、建筑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建筑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另一方面,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图书馆和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
(一)图书馆建筑开展多方合作极其必要
在新馆建筑中,极不符合使用功能的馆舍作品,多数是没有图书馆方面参加或仅仅是让图书馆提个简单要求而已。如某高校的新馆在馆舍独立、照明设计、墙体(南侧为全玻璃幕墙) 的处理上,以及空间布局、面积分配上都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靠近幕墙处的阅览区处理尤为不妥:一至二层空间贯通,没有考虑学生是到馆主体,二层边缘虽设置了护拦,却仍如临沟壑,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图书馆馆舍建筑设计从规划、选址、筹备、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到交付使用、用后评估都应有图书馆方的积极参与。图书馆与主管领导、设计师、施工单位、基建部门等几方的密切合作、相互沟通才能建成一栋让使用者满意、管理者欣喜、设计者自豪的图书馆。好的馆舍是多方合作的结晶,合作程度的深浅是图书馆建筑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欠缺或空白,都会导致问题的产生和瑕疵的出现。
(二)建筑设计与管理模式需适应
设计师要依据图书馆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完成不同的设计方案,不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将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
目前出现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由于各馆认识、理解的不同,所采取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亦不尽相同。有的馆舍,由若干个自成一区的小一体化空间组成图书馆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可叫多门式或多站式一体化;有的由全馆的整体空间组成大一体化管理模式,亦可叫一门式或一站式一体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用人多、用设备多、花钱多、读者手续多、麻烦多。图书馆空间分散一体化与整体空间一体化的取舍,主要应从更方便读者,更节约劳动力,更经济为出发点,真正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书为本、以管理为本。从这一点来讲,图书馆对管理模式的选择对新馆建筑设计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有必要设置专用书梯
在图书馆垂直交通设计中,电梯的使用已很普遍,但在客梯、书梯的设计使用上各馆却不尽相同。文献流的走向与交通设计取决于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对典藏、总出纳与人流走向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书梯和人梯合一设计的弊端是,由于没有书梯,在主门厅总出纳台内,往往有还书堆积滞留现象,办完还书手续的书刊还没有及时归位。总出纳台的工作人员,把还书分送到原存放空间归位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流(读者、工作人员)、文献流的交叉历来是图书馆设计中的大忌。为了最有效地开展工作,最安全地运送文献,在馆舍建筑中书梯的独立设置是必要的。
(四)图书馆建筑的节能环保问题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重视节能环保,强调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有条件的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
如何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经济、健康的馆舍环境,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认为需注意并把握以下几点:
1.要在调研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后确定本馆的中央空调模式;要考虑长期运转有无资金保障;
2.图书馆特殊用房(机房、总监控室、缩微文献库等等) 要有独立设置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免造成设备、文献的损坏;
3.图书馆的主出入口大门应采用双层门设计。为方便对读者服务,开放式图书馆一般只在主出入口处设总借还书处,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多风沙天气,“大风起兮尘飞扬”,一遇大风起,满厅的灰尘让读者和工作人员很无奈,单层门不能阻挡风沙进入,双层门有利于形成舒适的借还书环境,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五)人性化标识设计
高校图书馆的标识系统应与其性质、规模、建筑风格及地域文化相协调。安装标识系统参照国际ISO标识标准中的规则,以适合于人眼观察的角度和高度为准则,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不带反光的材料,以免产生反光和眩光,损害读者眼睛。表达以图形符号为主,文字为辅,各种标识显示用不同底色,色彩醒目。
(六)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包括教工和学生,其弱势群体泛指读者群中的老者、弱者、病者、伤残者、孕妇等,在设计上包括:坡道设计、盲道设计、专用卫生间、专用标识等。从整体到细节体现出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尊重,在设备配置、内部设施上,满足弱势群体对图书馆利用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将有更多的弱势人群接受高等教育,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筑无障碍设计,关怀弱势群体,势在必行。
(七)建议设置图书馆布局规划师
建议设置图书馆布局规划师这一技术职务。图书馆布局规划师必须熟练掌握所有与图书馆布局规划相关的文件、设计规范等知识,如《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图书用品设备阅览桌椅技术条件》等等,以便尽可能做出完美的布局。现今高校图书馆建筑大多是领导的意志和建筑设计师的作品,不能够完全体现出图书馆的实际需要,甚至于有的方面与图书馆的要求是相悖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是符合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的,符合图书馆日常工作需要的,符合建筑设计标准和各相关规范的,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在现实中,图书馆的需要这一最重要环节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最不受到重视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应该适时修订,明确规定图书馆建筑应由图书馆布局规划师布局规划,再由建筑设计师按照规范设计,并以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名义下发至各高校贯彻执行。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
在传统的图书馆建筑中都是按其服务对象及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这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象走入迷宫一样。新的图书馆设计就是要打破封闭布局,实行开放式布局,用一些醒目标志来区分不同读者对象、不同藏书内容的服务方式,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一目了然。
传统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工作室各部分常有各不相同的柱网、层高、荷载和结构选型,以求各自的结构和空间利用的经济性。现代图书馆则应相对地统一层高、柱网、荷载和结构选型,使之能适应各种使用情况的布置和要求。
(一)统一荷载和层高
为了适应藏书、阅览和业务办公用房的互换性和发展性,最好采用统一荷载和层高,并按最大的书库载荷和阅览室的层高来设计,以保证内部空间能任意调整和灵活安排。
当阅览区段要具有能任意调整书架和阅览桌布置的灵活性时,结构设计必须全部按放置书架的负荷计算。目前国内现行荷载规范规定:一般阅览室平均荷载取值为200—500公斤/㎡,书库平均荷载取值为500—650公斤/㎡。因此平均荷载取值统一为600公斤/㎡可满足灵活性要求(考虑开架阅览区的架距大于闭架库,架高不会超过闭架库的架高,书的满架率亦较低等因素)。如果从安全方面考虑,则图书馆楼面荷载应不低于650公斤/㎡,这样的图书馆建筑同时具备了安全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当大面积藏阅空间成为新馆空间中主要存在的形式,上千平方米的视觉空间给予人感观及精神上所导致的生理效应是设计者要费心思量的问题。在1000㎡以上的大空间里,当净高只有2.6m- 3.0m 时,人们会有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在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4.2.8条规定中,“对于较大面积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区,考虑到总体空间尺度及采光、卫生、心理效果,其净高尺寸可另行确定”。国外某些模数式图书馆净高一般采用3.3m或3.0m,这个高度是比较合理、节约、适用的选择。我们通过几个新馆建设的实践感到净高应随空间面积增加而适当递增,500㎡以上净高最小值3.1m,500㎡左右净高值3.3m -3.4m给人的感觉比较舒畅。视觉空间往往给人第一印象,其层高选择的得当与否很重要。高校图书馆建筑层高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证在最后使用时净高不低于3.3米。
(二)采用统一模数柱网
模数式设计是为解决图书馆使用的灵活性和互换性而产生的,特点是由相同尺寸的柱网,组成一个通用的大房间,除柱子和一些墙体之外,没有别的垂直构件,隔墙、书架、阅览桌椅可以随时拆卸或移动,使用非常灵活方便。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没计者选择柱网的尺寸,如果柱网尺寸选择得当,用起来就会随心所欲。选择柱网尺寸,设计者主要应参照书架和阅览桌排列的中心距来决定。就图书馆而言,柱网尺寸采用7500mm为宜。因为目前图书馆的书架排列中心距多为1500mm,双面阅览桌的排列中心距多为2500mm。这样,柱网尺寸与书架、阅览桌排列中心距尺寸正好成倍数,排列起来科学合理,使用起来方便灵活。特别是在开架阅览室内再排列书架,显得更为优越,在7500mm的柱网内正好能排列三排阅览桌或五排书架。另外7500mm的柱网变为3750mm的开间为办公室,其面积大小也较合适。
(三)体型和空间
中庭式的“回”字形环状使用空间能综合解决采光、通风、使用、交通的矛盾外,还因其连贯而无尽端的空间特点,更便于区段划分的灵活调配。为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使用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的,可设一个天井,在2-3万平方米以上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天井。
为适应统一柱网的需要,图书馆建筑物的长和宽最好是综合7.5米柱网距离考虑,比如(60+1)米×(52.5+1)米,或者(60+1)×(75+1)米等等,这样每层可达到3200㎡或4600㎡,中庭和天井的面积也要以7.5米×7.5米的倍数来定,这样可以获得最大面积的藏阅空间,使空间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在建筑空间上,宜将各固定的小空间设计成连贯的大空间,这样在建成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用软断隔的方法变成小空间,具有使用的灵活性。
(四)楼梯与栏杆
充分考虑读者的舒适度与安全,图书馆应有一处楼梯宽不低于2.2米,避免因闭馆楼梯上人员过多时突然停电造成拥挤踩踏的意外事件;楼梯踏步的净宽为350mm,高度为120mm,这样读者脚的着力点重心落在脚心附近,脚后跟着力点有90%在踏步上,使读者很容易上下楼梯。中庭设楼梯,楼梯拐角处设置休闲座椅,使读者走累了可以休息。
图书馆玻璃栏杆设计要从安全节能方面考虑,高度不低于1.2米;且中庭护栏带一定角度的钢化玻璃镜伸展外沿,以均匀反射透光顶棚过来的光线。钢化玻璃镜的具体角度和宽度要在各图书馆实际环境中反复测试,以形成理想的自然光环境。
(五)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要求
图书馆除了有各种用房外,还需要一定的交通联系空间。它包括水平交通联系的走廊、过道,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电梯以及作为交通枢纽的门厅、过厅和安全出口等。适当扩大走道的净宽,增加枢纽空间的门厅、过厅、候梯厅等部位面积,扩充楼梯间入口处前室的少许空间,形成可停留空间等,都会使人感到环境对造访者的亲切。
过道的要求:过道和楼梯是读者与馆员进出口图书馆的主要通道,交通联系极为频繁,因而楼梯、过道要求稍宽一些,楼梯宽以不低于2.2米为宜。
门厅的要求:门厅在图书馆建筑内和进出口相连,起着内外空间过渡、人流集散、内部空间分配等作用。门厅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出入口迎向人流来向,然后合理地组织人流,注意避免人流成群、来往交叉;其次应有较好的自然采光,可在图书馆门前设计图书馆广场,并在其出入口处设置高大玻璃门直接采光。室内室外空间交融在一起,造成视觉上的空间扩大感,使图书馆门厅产生良好的光感景观。在北方还要考虑秋、冬、春季节的风沙天气,大门采用双层玻璃门设计,以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同时阻挡风沙吹入。
图书馆建筑在处理内外空间的设计上,不仅要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而且要考虑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与融洽。图书馆建筑内部空间是由各种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组成,应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空间。
三、结语
图书馆建筑就是图书馆功能的建设,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必须按照图书馆功能设施的需要来进行,这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离开了这条原则就会陷入盲目性,会造成馆舍面积的巨大浪费,会使建筑投入使用后感到种种不便,许多活动无法开展。由于建筑物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盖得不满意的馆舍只能成为一种无法纠正的沉痛教训。
高校图书馆由于其专业性的倾向,其设计更要结合其专业,体现出其专业的性格特征,为广大教师、科研人员获取信息,为学子吸取知识提供舒适宜人的场所。高校总是具有独特的气质内涵,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方应和校方充分沟通,设计出一个能体现该高校特色的,符合图书馆建筑规范和发展要求的,满足图书馆功能需要的,节能的,使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瑞亨,赵雷.图书馆建筑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图书馆论坛,2007(06)
[2]张义浩.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及其功能布局刍议[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06)
[3]杨扬.高校图书馆建筑模式与环境布局新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05)
[4]王永珍,光秀梅.浅谈21世纪的图书馆建筑布局[J].山西建筑,2001(06)
[5]赵维平.图书馆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6]李良平.论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灵活性[J].图书馆学刊,1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