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试论高帧率技术在数字电影中的应用

时间:2015-10-24 09:54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张乐山 孙宁 点击:

  【论文摘要】《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高帧率格式的发行引发了对高帧率技术的热议,李安导演又宣布将采用120FPS格式拍摄影片的新片计划。一方面高帧率技术受到众多导演的推崇与拥护,另一方面人们对高帧率电影的担忧与质疑不断。本文总结了高帧率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状况,审视并分析了高帧率技术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高帧率技术在未来电影特别是电影院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并对高帧率技术在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帧率技术技术应用电影

  高帧率技术目前成为数字电影领域的一个热点,2012年《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在美国上映,成为第一部以高帧率格式发行的影片。这部影片采用48帧每秒的高帧率技术拍摄而成,颠覆了传统的“24格的真理”,随之引发了观众、评论家以及业内人士的关注与讨论。质疑声接踵而至,毁誉参半,“更像是电视电影,看起来不怎么样……这种审美毁了一个好故事。”1“像在看日间肥皂剧。”2但与此同时,高帧率技术的维护者则将其定义为“电影的未来”3,坚决拥护并不断探索高帧率技术在电影实践中的运用。

  一、高帧率技术概念与应用

  由于视觉暂留原理,当物体移开时,视神经仍然能够保留对物体的印象。电影利用人眼的这一性质,在放映电影时,通过每秒钟更换24张画面使观众误以为影像是活动的。帧就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放映机每关闭一次遮光器,就换上新的一格。按24格每秒拍摄的电影,虽然也是按每秒24格放映的,但为了避免产生闪烁感,放映每格画面期间,遮光器还要附加遮挡一次,从而形成了48格每秒的效果,只不过每两格画面是相同的。高帧率则是在相同时间内再插入多张画面,带来更清晰流畅的画面。现在所指的高帧率电影,主要是指48帧电影,即以每秒48帧画面频率拍摄电影。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心理的和人性的深度,这也是正确看待数字技术带来的“遮蔽”与“过滤”的唯一途径。

  电影在诞生之初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频标准。在早期电影人的实践中,爱迪生就曾以每秒40格的画面频率拍摄过影片,而后来的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则是每秒16帧的电影。当时采用的还是手摇曲柄摄影机,而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24格频才逐渐被确定为电影拍摄的行业标准。事实上这个标准是在考虑和平衡了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一方面考虑到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会给电影声道带来大量的噪音,严重影响到收音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当时35mm的胶片十分昂贵,格频越高就意味着要使用更多的胶片,因此从成本的节约上来看,再加上影片质量的要求,24格便成为当时的最佳的选择,并一直沿用下来。然而,这种行业规范并非真正的“真理”,后来不断地有人探索和尝试以超过24帧标准的高格频拍摄影片。1955年的电影《俄克拉荷马》与1956年的《环游世界八十天》就采用了每秒30格拍摄而成,均在奥斯卡上斩获大奖。此外,好莱坞著名导演、特效大师道格拉斯·特鲁姆布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也曾尝试研发60格每秒的电影。这一被称作"休斯坎"的技术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际运用到一般影院放映的电影拍摄中,却被创造性地应用于迪斯尼乐园、香港环球等主题乐园中。特别是迪斯尼的“星际之旅”,乔治·卢卡斯以高帧率播放影片,模拟身处太空船中的加速之感。他的这一尝试给予了彼得·杰克逊灵感,使他对高帧率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促成了后来采用48FPS格式拍摄而成《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在这之前,彼得·杰克逊还曾在环球摄影棚以60FPS格式为《金刚》制作了一个3D短片,他也因此成为了这一技术的强烈拥护者。同样推崇高帧率技术的还有詹姆斯·卡梅隆,他从2008年就开始宣扬这一技术。他认为高帧率技术能够解决24帧所带来的频闪问题,这种缺陷特别会在3D电影中被放大,尤其是快速运动的镜头在低帧率下会出现拖尾、虚影等严重影响观感的现象。卡梅隆希望在他的《阿凡达》系列中尝试采用48帧或60帧来拍摄4。加入到高帧率技术阵营中的导演还有安迪·瑟金森(AndySekis),他将运用高帧率技术拍摄他的新片———改编自乔治·奥威尔的同名小说《动物庄园》5。

  这些电影人强烈拥护新兴技术,一旦被吸引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不愿意倒退,就像电影史上每一项新技术的到来都在众多电影人的不断运用与钻研中,推动电影的不断革新。确实,高帧率技术能够通过提升图像时间分辨率帮助电影摆脱抖动、拖尾、模糊等问题,带来更加清晰、流畅、真实的画面。李安对高帧率技术的运用更为大胆,他的新片《比利科恩漫长的中场休息》将运用3D、4K技术以及每秒120帧的高帧率技术的空前组合来拍摄。李安对新兴电影技术有着高度的敏感,早在2012年,由他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创造性地将3D技术运用到科幻片以外的电影题材中,讲述了一段瑰丽惊险的海上传奇。而此次高帧率技术的运用,无疑是李安运用电影技术的又一挑战,他在CinemaCon索尼专场上通过VCR表示,之所以挑战高帧率,是希望观众能沉浸在角色所经历的战斗场面中,感受身临其境的冲击。6然而,对于48帧每秒的《霍比特人》的质疑与争议尚无结论,李安提出120帧每秒的高帧率技术又会走向何方,这势必会使业内对高帧率技术的讨论持续发酵,高帧率技术则会继续在优、劣势的不断博弈与抗衡中走向未来。

  二、高帧率技术问题与思考

  (一)高帧率技术带来负面观感

  许多观众与业内人士对于高帧率技术质疑最多的是它“过度真实”的问题。长时间以来观众已经习惯了24帧电影的“模式”,帧率的增加打破了观众一直以来的观影习惯,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初次观看高帧率电影的观众感到过于真实。但在神经学家看来人类的大脑具有可塑性,人在现实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远比高帧率电影中的信息量要多得多,因此观众是可以像适应每秒24帧的电影那样适应高帧率电影的。因此这只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问题,是可以被克服的。另外,由于高帧率技术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加了更多视频信息,削弱了频闪的影响,使得电影画面更加清晰,从而导致了电影中布景、道具等细节得到更多的呈现甚至是放大,在电影《霍比特人》中,高锐度的电影场景令本该充满魔幻色彩的中土世界真实的像是身边的场景一样令人出戏,尤其是在电脑生成画面较为密集的场景、段落,更让观众感觉像是网络游戏而并非一场电影。虽然高帧率技术用于解决运动镜头流畅性问题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普通的镜头来说,清晰锐利的影像反而削弱了电影的神秘感与想象力。因此,高帧率技术还存在一个技术与内容契合度的问题,高帧率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电影创作。针对这一问题,就有人提出了可变帧率的建议,根据不同的镜头需要,采取24帧、48帧或更高的帧率拍摄不同的画面以期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

  (二)高帧率技术缺乏行业标准

  对于高帧率技术来说,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正如李安的新片将采用120帧每秒的高帧率技术拍摄,人们对此不禁要问,是否有必要采用如此高的帧率?因为高帧率就意味着数据量翻倍,后期渲染时间翻倍,还会带来数据存储等诸多问题,加大了技术难度,增加了电影制作的成本。另外,究竟多高帧率最为合适,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表明,人眼所能接受的极限为55帧每秒,但又有研究称,单眼播放帧率在60帧每秒以上才能明显提升观影感受。那么究竟是48帧每秒还是60帧每秒能够带来最佳的观影体验,业内外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这就增加了高帧率电影普及的困难。而120帧每秒更是远远高于上述两个研究数据,其画面效果、观影感受相比于其他帧率究竟有多大提升,能否克服技术难题取得理想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与商榷。

  (三)高帧率电影普及困难

  虽然目前高帧率技术的呼声很高,但想要真正像3D电影一样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在前期拍摄中现场的监视器无法直接监看48帧每秒的电影拍摄,技术尚待升级。其次,虽然支持放映4K电影的放映机都可以放映48帧每秒的电影,但是4K技术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普及。另外,即便影院只需要小规模地升级或者调整放映软件,即可以满足高帧率电影的放映条件,但高帧率技术并不能够像3D一样,可以通过提高票价为影院赚钱,因此接纳高帧率电影意味着影院要自己买单。最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院多,银幕数多,放映设备的升级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广普及需要时间;片源少,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以及技术上的限制,高帧率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所生产制作的高帧率电影相对较少。

  三、高帧率技术是电影院的未来

  正如所有新技术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有人担忧高帧率技术会在电影的表述格式、观感上割裂未来与传统电影。7但高帧率技术尚处于发展当中,它是否会带给电影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仍需要时间来判断。而不可否认的是,新事物总是存在着对立面,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数字技术尽管给电影制作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仍然有许多导演坚持用胶片拍摄电影,高帧率技术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回顾电影发展的百年历史,上世纪20年代出现了声音,30年代有了色彩,50年代的宽银幕,70年代的环绕声,现在又有了3D、IMAX、4K、激光放映、高帧率技术。电影因技术而生,随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虽然目前针对高帧率技术的顾虑重重,但还未尝试就一味地排斥也不可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媒体已然挤压了电影院的生存空间。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观众欣赏电影不再局限于电影院,而是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电视,电脑,家庭影院,更为自由灵活地观看电影。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就预言说,“有朝一日,电影院电视也许都会消失,到时候所有的故事都会通过互联网传播。”8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电视的诞生就对电影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时电视屏幕尚无标准,而电影却仍然是电视的主要节目源,电视便参照电影的4∶3画幅作为标准比例。

  到了60年代末期,电视的普及抢走了更多的电影观众。为了吸引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宽银幕电影应运而生。电影院在未来是否真的会消失,目前尚无定论,但电影院的生存状况在今天的确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技术的革新不仅仅帮助电影提升自身质量,同时也是电影院借以花样翻新,继续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尽管高帧率技术的调整与升级需要影院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在这种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大部分的影院仍然采取观望的态度,但从长远来看,如果高帧率技术能够达到李安导演所说的“身临其境”之感,那么高帧率电影势必会成为电影院留住观众的新噱头。如今3D电影、IMAX、4K、高帧率技术更加丰富了电影的可选择性,因此,影院的差异化放映应当作为影院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强电影院观影的独特性,不断推陈出新,给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视听享受。

  四、结语

  事实上,高帧率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仍然需要通过不断地电影实践摸索与完善。《霍比特人》的尝试虽然饱受诟病,但却是高帧率电影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而即便如此,《霍比特人1》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也仅在国内的600块银幕上放映了48帧每秒制式的电影,而我国的观众则是无缘在大银幕上一睹高帧率电影的实际效果。国内高帧率电影的放映设备、进出口等问题虽然尚未厘清,但从近几年的关注程度来看,高帧率技术已经成为电影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下我国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掌握和发展高帧率技术不失为发展我国电影行业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李维.论高帧率电影前景[J].现代电影技术.2013(06)

  [2]刘佳楠.方兴未艾的高帧率电影[J].现代电影技术.2013(10)

  [3]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课题组.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现代电影技术.2014(04)

  [4]电影科研所高新技术部.数字电影高帧率技术推广应用需尽快制定压缩码率标准[J].现代电影技术.2012(06)

  [5]李海洲.高帧率数字电影解码技术浅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2(07)

  [6]方捷新张雪刘达.数字电影技术发展新趋势[J].现代电影技术.2015(0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