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处女作,问世后大获成功,创下出版奇迹。卡勒德·胡赛尼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寻根意识,本文即是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文化寻根;阿富汗;卡勒德·胡赛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4—0128—02
一、《追风筝的人》与“文化寻根”意识
(一)《追风筝的人》与作者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背叛友情最后获得感召和救赎的故事。主线清晰明确,加上动荡的时代背景,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3月4日出生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美籍阿富汗人。父亲曾担任过前阿富汗政府的外交官,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度过了在阿富汗的14年时光后,1980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胡赛尼举家逃难前往法国,次年移民美国,寻求政治避难。胡赛尼的成长经历和主人公阿米尔的经历十分相似,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一个较为立体的阿富汗。
(二)“文化寻根”的内涵
文化寻根是全球化趋势下一种反叛现代性的普遍反应。从中文的字面上看,寻根代表的是对家园故土的热爱和依恋。“根”是万物获得生长和发展的源头,有了“根”才有了万物的生机。作为“文化寻根”的第一个层次,怀念故土家园成为了首选。
作为寻找故土家园之根的进一步深化,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便成为“文化寻根”的第二个层次。当作家所在国家的地域文化并不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中心时,他们处在既想靠近西方主流文化,又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排斥,既想摆脱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约束,又不能完全融入到西方现代社会中去的尴尬地位。在这样的境遇下,作家会对自己的文化身份产生焦虑,“根”在那里?还需要进一步追寻。
在寻找民族文化之根时,作家能体会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所以不可避免地寻找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融合。这是“文化寻根”的第三个层次。
二、阿富汗——追寻家园的方向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阿富汗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巨变。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政变,终结了长久以来的君主制统治。之后的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展开持续了整整十年的苏阿战争。苏联在1989年撤出了阿富汗,但阿富汗并没有因此得到和平。不同派别之间争议不断,阿富汗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严重滞后。阿富汗民族宗教派别众多,其中普什图族占40%,塔吉克族占25%,此外还有哈扎拉、乌兹别克、土库曼等20多个少数民族。逊尼派穆斯林占80%,什叶派穆斯林占19%,其他占1%。众多不同民族宗教的阿富汗人混杂居住,矛盾重重。
在《追风筝的人》中,1975年以前,阿米尔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在父亲去世后,阿米尔通过朋友拉辛汗知晓了一切后,经历了心里挣扎,决定重返阿富汗,营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当他重返喀布尔时,看到满目疮痍的故乡,心中感到无力和悲痛。
在宗教方面阿米尔是普什图族,哈桑是哈扎拉族人,阿米尔是逊尼派穆斯林,哈桑是什叶派穆斯林。所以就算阿米尔和哈桑是“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阿米尔也没有把他真正当做兄弟和朋友。宗教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而且泾渭分明,不可调和。这也是造成阿富汗人民苦难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穆斯林——追寻民族的理想
(一)“风筝”意象的意义
从《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风筝”这个意象无疑在作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风筝不仅仅只是阿富汗孩子们游戏的工具,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文学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广义上,任何起表示作用的事物都可被称为象征。而文艺创作中的象征则是通过超越自身的意义,指涉到更深意蕴的事物或事件。”〔1〕总体来说,“风筝”这一意象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1.民族文化视野下的社会批判主题
斗“风筝”,作为阿富汗古老的传统游戏,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阿富汗的民族生存现状。阿富汗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就像是被控制的风筝,任人摆布。作者在作品里充溢着深深的愤怒和深切的悲哀,以及对整个民族灾难的悲悯情怀。其中不乏对苏联入侵者的强烈批判和塔利班残酷统治的不满。
2.民族的善良灵魂和品质
在《追风筝的人》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始终都在为小主人阿米尔追“风筝”,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里的“风筝”已经不仅是一种游戏,它代表的还是一种善良的灵魂和品质。阿米尔最终也在哈桑的精神感召下,走向了成长和救赎,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风筝”。
3.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作品中对于阿富汗斗风筝的习俗曾这样写道: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冬天的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阿富汗人是独立的民族。规则很简单: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祝你好运。”〔2〕
作者把“斗风筝”和行军作战相类比,可见对其重视的程度。小说中对斗风筝的民族传统的热情描写也正是隐喻了这个落魄民族骨子里对黑暗反动势力抵抗的决心。在作品的结尾,当索拉博重新像他的父亲哈桑一样放飞风筝时,同样放飞的还有阿富汗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也寄托了作者对于阿富汗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二)民族身份认同感
1.阿米尔父亲的焦虑
阿米尔的父亲正直善良,他为当地修建了恤孤院,爱阿米尔和哈桑。可是他隐瞒了哈桑是他的孩子的事实。阿米尔的父亲心理处境比较尴尬。一方面,他爱阿富汗,痛恨俄国和塔利班武装分子;另一方面,因为逃避战争不得不移民美国,其中有许多的不适应。在西方主流文化面前,他对于自己本国的本土文化有着深深的依恋和焦虑感。而且在这种焦虑感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痛苦和挣扎。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