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乌苏里芒莫》是赫哲族传统嫁令阔,旋律比较欢快,在赫哲族人中广为传唱,每到重大节日或文艺演出都会演唱。通过几代人的传承和传唱,歌曲在流传中发生了变化,文章对这首嫁令阔的传唱传承情况进行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乌苏里芒莫》 赫哲族 嫁令阔
赫哲族的先民都能歌善舞,其民间歌曲质朴、欢快、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以及传统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赫哲族人民歌唱的灵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民间歌曲——嫁令阔。《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中对嫁令阔所做的定义是:“嫁令阔是赫哲族民间歌曲的总称,是小唱、小曲的意思,类似汉族的民歌。其中有情歌、叙事歌、生活歌曲等,以情歌居多。”
嫁令阔在赫哲族民间歌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的嫁令阔在民间广为传唱,其中一些曲目经久不衰。笔者通过对赫哲族嫁令阔的研究,总结了一些传唱率比较高的赫哲族嫁令阔,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嫁令阔:《乌苏里芒莫》《摇篮曲》《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在路上》《采山歌》等;二是新民歌,也就是现代嫁令阔:《大顶子山高又高》《乌苏里船歌》《赫哲人今朝真快活》《求天赐福》《天鹅家乡的姑娘》《嫁令阔唱咱赫乡美》《乌苏里小夜曲》《口弦叮咚》《黑龙江边我的家》《乌苏里江》《爷爷的桦皮船》《网滩之夜》《赫哲酒歌》等。传统的嫁令阔曲调都是世代传唱的,没有作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的嫁令阔都是由专业的作曲家或者生活在赫哲族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他们对赫哲族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情,如我们熟知的歌唱家郭颂,还有各地区文化部门的工作者付占祥、薛志强、孙玉森、申云杰、尤俊丽等。
嫁令阔是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芒莫》《大顶子山高又高》《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等,这些歌曲体现了赫哲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赫哲族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歌曲的代代传唱,使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在赫哲族,有许多流传久远的歌曲,《乌苏里芒莫》就是其中的一首,每四年一届的乌日贡大会都会演唱这首传统民歌。人们对这首歌曲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使得歌曲能够长久流传下来。《乌苏里芒莫》是传统的嫁令阔小调,“芒莫”译成汉语是“江”的意思。乌苏里芒莫即“乌苏里江”,流传于上世纪50年代,旋律比较欢快,在赫哲族人中广为传唱,每到重大节日或文艺演出都会演唱。这首歌曲歌颂的是赫哲族人世代居住在乌苏里江边,以打鱼为生,勤劳勇敢,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首歌曲的最原始记录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葛长胜演唱、隋书金记录的,发表在黑龙江省赫哲族民间文学艺术调查之二《赫哲族民歌(草稿)》;另一个版本是付万金演唱、张志权记录的,发表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见谱例)。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赫哲族老人,到90年代的赫哲族年轻人都会唱此歌曲,可见,其在赫哲族流传的范围和程度之广、之深。通过几代人的不同传承与传唱,歌曲在流传中发生了变化,新时代赋予它新的面貌。50年代,由于中国处于解放初期,赫哲族经济、政治相对落后,他们仍然过着渔猎生活,生活方式简单,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一时期,赫哲歌曲大多旋律简单,多是反映人们的渔猎生活。由于《乌苏里芒莫》产生于50年代,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连接较紧密,人们在演唱歌曲时,流露出的是一种真情实感。尤桂琴老人是30年代出生的人,在她年轻的时候,正好是《乌苏里芒莫》流行的时候,虽然现在已70多岁,还能用赫哲语演唱,曲调依旧清晰,语言、咬字准确。 70年代,赫哲族的经济有了改善和提高,赫哲族由传统渔猎生活转为农耕生活,他们不再以打鱼为生,而是种庄稼,和其他汉族居民一样进入农业社会。这一时期传唱的《乌苏里芒莫》在曲调上没有发生变化。在歌词方面,由于会说赫哲语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传统嫁令阔歌曲渐渐地使用了汉语演唱。尤俊丽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她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八岔赫哲族乡文化站任职,退休后在伊玛堪艺术团担任演员。尤俊丽演唱的这首《乌苏里芒莫》曲调与流传的旋律一致,没有大的改变。她说:“这首歌曲流传了50多年,现在的曲调与原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街津口、饶河、八岔等地,在歌词上略有不同。”90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赫哲族聚居区基本上没有人说赫哲族语了,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但是《乌苏里芒莫》依然在传唱,6岁的付思彤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她不懂歌曲唱的什么意思,但是这是奶奶教给她的童谣,是唱自己民族的论文答辩歌曲。
嫁令阔一直在赫哲族这块土壤上生存、繁衍,它的演唱多为传统内容和农村生活,并朝着通俗、朴实、适应农民的方向发展。如今的赫哲族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都很重视,他们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为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不竭之源。一些歌曲在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方面根据时代的不同发生改变,而某些方面却一直保留着。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事物会一成不变,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要站在一个相对的视角去纵观事物的发展,当某一事物的发展符合了当今社会的变化与需求,那这种改变就是正确的、积极的。赫哲族嫁令阔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年代的推移,一些传统的曲目不停地以新面目被诠释。在变化中,它与传统的形式有了距离。而另一些曲目,任凭时间的冲刷,仍旧保持其原有的面貌,继续存在和发展着。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赫哲族“嫁令阔”的现状与变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C058。)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2]张志权.赫哲族民歌歌曲集[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