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唐诗反作用于酒令文化
酒令文化在唐代发展兴盛,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唐代诗歌有着影响。一件事物对另一件事物有所作用之时,这个受作用的事物也会对原来的事物产生反作用。因此,当我们看到酒令文化对唐诗有着一定影响的同时,也会了解到唐诗其实也在影响着酒令文化的发展。
(一)唐诗丰富了酒令文化的内涵
酒令文化在其发展中,度过唐朝这样一个由繁荣再到衰败的年代。酒令文化在这样的岁月更迭之中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轨道。虽然远离了那一个诗歌的王国,诗却在酒令文化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日转星移,在岁月的流里,唐诗已融入到酒令文化当中,形成行酒令当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筹令便是这样一个例子。筹令是由酒筹发展而来的,它兴起于唐代。酒筹原是计量、罚酒的工具,后来人们将令约写在酒筹上也就发展成了筹令。酒筹成为酒筵上的一种行令方式,在唐代的诗歌中有大量的记载。如:白居易的“华视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和“碧筹攒米碗,红袖拂骰盘。醉来歌尤异,狂来舞不难”、元稹的“如何有态一曲终,牙筹记令红螺盏”和“尘土抛书卷,抢筹弄酒权”、方干的“剥葱十指转筹疾,舞柳细腰随拍轻”、王建的“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以及徐铉的“歌舞送飞毬,金觥碧玉筹”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酒筹之诗。
筹令中单筹令的“令”就是由许多唐诗组成。单筹令是抽一筹,行一令,一令行完了下一人方可择筹。《中华酒令新编》一书对于单筹令做出明确的分类。单筹令可分为《论语》筹令、唐诗酒筹令、仿唐诗酒筹令、现代诗酒筹令、唐五言诗筹令、词句筹令、占花名筹令七种。其中,从唐诗酒筹令、仿唐诗酒筹令和唐五言诗筹令中可以看出唐诗在单筹令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唐诗已经融合到酒令文化之中,丰富了酒令文化的内容。
唐诗酒令筹:选唐人的七言绝句,一句一筹。筹的上半部分刻诗句,下部刻酒约。此令八十筹,选十如下③:
玉颜不及寒鸦色 面黑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 须多者饮
焉能辨我是雌雄 无须者饮
独看松上雪纷纷 须白者饮
人面桃花相映红 面红者饮
养在深闺人未识 初会者饮
千呼万唤始出来 后至者饮
情多最恨花无语 不言者饮
不许流莺声乱啼 闻者即饮
愿为明镜分娇面 戴眼镜者饮
对于仿唐代酒令筹,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仿唐代酒令筹:仿照前例,我们可以自制此类酒筹。酒约可以更灵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现实生活”④
“劝君更尽一杯酒” 向即将旅行者敬酒一杯。
“七十老翁何所求” 酌年长者一杯。
“皎如玉树临风前” 年少者饮。
“白云劝尽杯中物” 挚筹者自饮。
“醉卧沙场君莫笑” 曾从军者饮。
无论是唐代酒令筹还是仿唐代酒令筹,人们用唐诗所表现的意思制定一个相应的酒约,用这样的方法扩充酒令文化的内容。
唐诗不仅仅使得人们所行的酒令更加“雅”化,而且在酒令文化中,加以唐诗,使得酒令文化更加地丰富完备。人们通过唐诗改变酒约的方式,使得酒令文化注入新血液,从而促进酒令文化进一步的传播与发展。
(二)唐诗对酒令文化影响的具体反映
酒令文化历经唐宋发展到明清,达到了继唐宋之后的另一个高峰期。这时候的酒令不再仅仅兴盛于强权贵族、文人墨客之间,而且渗透在下层的市井小贩当中。明清时期,由于文人雅士受到政治上的挫败以及商业经济的繁荣的原因,使得俗文学盛行于世,出现了许多小说、戏曲、传记等书籍。这些流传于市井当中的小说、戏曲、传记当中里面就有许多关于酒令文化的描写,例如:《西厢记》、《桃花扇》、《孽海花》、《金瓶梅》、《笑林广记》、《红楼梦》等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唐诗与酒令文化结合的身影,《红楼梦》中酒令的描写更是能频繁见到唐人诗句。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当中就有着详细的记载[10]第480页: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了。左边‘长么’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么’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么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一个‘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
《红楼梦》中这一段描写史湘云在行令时的一个场景。史湘云应答酒令都是引用了唐人的诗句。“双悬日月照乾坤”这一句就是引用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9]卷一六七“闲花落地听无声”此句诗则引了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9](卷一五一)中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代诗人高蟾有《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9](卷六六八 )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湘云答的第三令就是采用了此句诗。最后一令的回答化用的是诗人王维《敇赐百官樱桃》[9](卷一二八 )的诗句:“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红楼梦》的这一回酒令描写,我们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于《红楼梦》中如此,在其他作品当中也亦然。在这些作品中的酒令描写可以折射出明清酒令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贾府这样的官宦人家会行酒令,就连刘姥姥这样一位平常百姓也能随口行令。不过他们行令的内容一个是“雅”,而另一个是“俗”罢了。
唐诗对于酒令文化的影响恰恰在于唐诗符合酒令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将其内化成为酒令中的一部分。唐诗充实了酒令文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酒令文化增加了“雅”,更加符合官宦仕人的兴趣,从而推进酒令文化的发展。
四、结论
“任何一种新兴的文艺样式不是凭空而起的,而是在原有相关样式的不断交叉不断交叉中,创造性的形成的”⑤。沈松勤先生的这一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唐诗与酒令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是相辅相成的。酒令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着部分唐诗的创作,使得诗的内容更加地丰富,含有趣味性。酒令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唐诗内化为酒令文化的一部分,唐诗在这一方面也对酒令文化起着一定的作用,它使得酒令文化更加“高雅”,为文人墨客所倾心,从而推动的酒令文化的发展。
注释:
①李兰所:《觥筹交错话酒令》,语文月刊·语文博览,2013年第7期。
②李肇:《国补史》:“令至李稍云而大备,自上及下,以为宜然。大抵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这里的头盘即是酒令“骰盘”,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得知唐代酒令所分的类型。
③ 程学志:《中华酒令新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07页。
④程学志:《中华酒令新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106页。
⑤沈松勤:《唐代酒令与令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8月,第30卷第4期,第73页。
参考文献:
[1]李兰所.觥筹交错话酒令[Z].河北:语文月刊,2013,(7).
[2]沈松勤.唐代酒令与令词[A].浙江:浙江大学学报,2000.30,(4).
[3]张希玲.论《红楼梦》中的酒令描写[Z].黑龙江:世纪桥,2008,(7).
[4]李延梅,汪东峰.浅议唐诗中的酒文化[Z].陕西: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王玉成,邢慧斌.唐代诗酒文化特征及形成原因初探[Z]河北:河北大学学报,2009,(3).
[6]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