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3-08-11 09:5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殷青 点击:

  摘要:

  通过对南京北极阁广场的考察,反映出人类行为活动对景观设计尤为重要,正确掌握人的对景观环境的心理需求,关注设计细节,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精神。

  关键词:北极阁行为心理景观设计人文关怀

  首次听说北极阁广场,便源于其极大的争议性。北极阁位于北京东路北侧,东至鸡鸣寺路,北至西家大塘,西至天山路,从其地理位置看来,是现代与历史文化的交汇处。建成以来,北极阁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没有对外大力宣传,更没有像预期那样,成为金陵城的热门景点。笔者带着探究的心情,目睹了这项颇具争议景观的庐山真面目。

  北极阁广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荒凉,地处闹市区的它,应该有那种坐拥黄金地段却不失"闹中取静"的气魄,仿佛古体诗词中所描绘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实则却不然,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都无心留恋此处的风景。远观,北极阁的确是称得上是优美大气,然而细细推敲却让人产生疏远感。乍眼一看有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但整体功能性的把握上却不够周到;它的设计讲究现代与复古的融合,可在假山与实际山体的连接上略显生硬;它独具匠心的错层设计恰到好处,却在设计细节与人文关怀上未免大意。这无疑反映,景观不仅是用来观摩的,更在于它与人类行为的融合。北极阁广场慕名而来的人实则不多,白天大多是一些晨练的老人,夜晚开放了水幕喷泉,则会引来周边居民前来散步。我们可以通过北极阁的设计方式来探讨人类行为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北极阁的景观分布略显空旷而缺乏私密性。虽然,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市民广场中,人们寻求的是一种开阔自由感,但在属性上还是得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分割。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是一个相对性而言的概念。如城市广场、公园之类的公共空间,虽然草坪要尽量开放,但却不能一览无余,可通过一些树荫树冠的合理遮挡,让游人有遮阳避雨的地方[1]。或设置几处相对僻静的角落,让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等等。当然,在此提及的公共环境中人对私密性的需要,并非指去设计一个完全闭合的空间,那样反而会显得压抑,而是能利用植物去营造静谧,像通过合理布置分散排列的树或绿色屏障便能提供私密。这类设计方法倾向于使人聚集靠拢,促进人的相互交往。所以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北极阁广场的过于空旷,正是人们不愿意在此逗留太长的时间的原因之一。

  其次,北极阁在人文关怀上考虑欠缺。如果说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市民广场,那么它必须顾虑到各个社会群体,广场的高差处运用了的阶梯式步道,错落有致而又简单大方。然而,它却忽视了残障人士或行动障碍老人的需求。虽然阶梯左侧设置了一条无障碍通道,但宽度较窄,有些体量大的轮椅无法通过。景观设计是服务于人类的,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了人的行为与心理要素,尽量把人体工程学的细节融入到设计中去,即使是很小的一个细节,都是体现景观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

  再次,广场功能性单一、给人以距离感。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两种。北极阁广场的主体山石的设计则为后者,这类人为景观相对于自然而言,人工痕迹太重,正由于它不如自然风景那样有如天工开物的精巧。则该把优势体现在功能上。去过北极阁的游客都知道,或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广场内有专职的安保人员,督促游客不准接近水幕山石前的围栏。其实,人类作为一种天生好奇的动物,很多东西都有探索碰触的欲望。因此,既然在广场内出现了令人远观的大幅景观外,出于平衡性的考虑,同时也应设置一些安全的供游人参与、互动的景观体系,使人在与景的互动中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

  最后,景观仅仅只局限于实用功能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美的、赏心悦目的、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植物在景观中所带来的美化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北极阁广场内,树木的数量并不少,但形式单一。为了满足人类对景观多样性的要求,可以通过群植、丛植的方式,把植物的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的搭配,既可美化环境,为景观设计增色,又能让人在未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一个优秀的广场环境设计,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里需求两方面的。对于前者,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师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发掘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让设计与之和谐[2]。景观的成功,不在于它投入了多大资金,不在于表现了多么崇高的艺术境界,而取决于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景观是一种用心的艺术。

  当今社会,环境景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所享用是环境景观的功能主义目标。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设计,但殊途同归,它总是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就犹如北极阁广场一样,如果它能够把调和人的行为心理作为设计的初衷,将人文关怀与人的行为心里融合到设计中,必定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在南京这座古城立足长远。

  参考文献:

  [1]《园林》车生泉郑丽蓉著园林杂志社2004-5-9

  [2]《中国人环境心理学》俞孔坚著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99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