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当英国小姐阿德拉踏上异域印度的国土时,等待她的不是期盼已久心驰神往的传统印度文化,而是唤醒了她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当阿德拉小姐来到阔别已久的未婚夫罗尼身旁时,感受到的不是小别胜新婚的恩爱,而是开始怀疑她是否真的爱他。异域文化的强烈碰撞和东西方文化的鸿沟,让阿德拉的精神濒临崩溃,进而指控无辜的阿兹先生。马拉巴山洞里的神秘回声迫使阿德拉和阿兹直面最真实的自己。
【关键词】不同文化;沟通;理解;幻觉
1、引言
当我们踏上一片异域国土,面对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这时候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更为真实的自己。当我们面对异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强烈冲击时,我们甚至会怀疑到底应不应该坚持自己内心中原有的信念。
《印度之行》讲述的是英国和印度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试图相互理解和相互原谅的故事。曾经的傲慢和恭敬随着历史的推移或许会减少些伤痕。当阿德拉小姐和莫尔太太刚刚到达印度时,一位英国女士就告诉他们:“东方就是东方,这是个文化的问题。”当你进入别人的地盘,而又不能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时,你的行程将注定是个悲剧。对于异域文化,不可以嗤之以鼻,首先要学会尊重并努力尝试去理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和经历迷茫,然而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并面对真实的自己,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山洞里,当阿德拉小姐独自面对黑暗而又神秘的马拉巴山洞时,对于她和未婚夫罗尼之间爱情和婚姻的不确定的担心和怀疑达到了顶峰,最终导致了她精神的彻底崩溃。她产生了阿兹先生试图强暴她的幻觉。离开马拉巴山洞后,阿德拉小姐的精神变得恍恍惚惚,时而清醒时而混沌。马拉巴山洞里的诡异回声,让她在歇斯底里和理性之间徘徊。当面对阿兹先生是否尾随她进入山洞里的质疑时,她终于平静下来理清自己混乱的思绪并撤销对无辜的阿兹先生的指控。她超越肤色,超越阶级,超越文化,超越宗教,超越名誉,超越虚荣,更重要的是超越内心那个薄弱的自己。她做到了,站在审判庭上,她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这样她就优雅的离开印度,那个被摩尔太太预言若说谎会一辈子跟随她的回音终于消失了。英国学者康奈利曾经这样评价《印度之行》:“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优雅地离开印度,而事实上我们也这样做到了。”这就是《印度之行》的神秘主题。
2、阿德拉小姐的幻觉
整本书中最让人深思的部分或许就是阿德拉小姐在马拉巴山洞之行所经历的迷茫和幻觉。当友好的阿兹先生伸出援手帮助她攀爬时,她突然询问阿兹先生的婚姻状况和对爱的理解。这些不合时宜的,甚至对东方人显得有些唐突的问题实际上进一步揭示了来到印度后的阿德拉小姐更加困惑的心理状况——到底爱不爱自己的未婚夫罗尼。有些读者认为,阿德拉小姐之所以愿意接受阿兹先生的帮助,是因为当时对爱情和婚姻迷茫的她已经对阿兹先生产生了朦胧的情愫。然而,在我看来,英国女士阿德拉接受印度男子阿兹先生的帮助象征着东西方文化的一种相互理解和对种族、阶级和个人情感的尊敬。同时,这也可以认为是阿德拉小姐对阿兹先生的信任、一位西方人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理解和一位女性对于个人情感的尊重。
面对完全陌生的异域印度的文化,进一步加强了阿德拉小姐内心的孤寂感。但是这种难以名状的孤独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而是来自人类命运的深处。而且,这种孤独的感觉不会随着离开印度而迅速的消失。莫尔太太在回到家乡英国的轮船上突然因心脏病发而猝死的这一情节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莫尔太太的去世也象征着对于印度文化和印度人民持友好态度的英国人将会被社会上的主流文化放逐和抛弃。
3、文化鸿沟
在同一个太阳的照耀下,在同一个河水的滋养下,世间里的每一个我们都是孤寂的,我们需要穿过迷雾,去寻找最真实的自我。尽管阿兹先生和阿德拉小姐对异域的文化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但是他们都没有与真正的印度文化进行交流。无论受过何种高等教育,当人们面对着完全陌生的异域文化,伴随的只有内心里的极大的恐惧。马拉巴山洞里发生的一切,迫使阿德拉小姐和阿兹先生直面他们内心中最深沉的恐惧和焦虑。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表达了不同文化、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之间应该相互沟通交流的强烈意愿。书中的莫尔太太、菲尔丁先生和阿兹先生曾近努力尝试着完成这个艰巨的沟通任务,可是他们的努力都功亏于溃。在小说的结尾,菲尔丁先生似乎与阿兹先生之间的友谊重修旧好,然而书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但是马儿不需要那种友谊——它们分道而行;大地不需要那种友谊,它在路上布下重重巉岩,使两人不能并辔而行;他们走出山谷,脚下的城市立即映入眼帘:那些庙宇、坦克、监狱、宫殿、飞鸟、兵营、宾馆——所有这些都不需要那种友谊,它们齐声喊道:“不,还不到时机!”连苍天也在呼叫:“不,不在此地!”显然,这两位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家的男子,最终也未能跨越文化的鸿沟,成为彼此一生真正的朋友。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阿兹看来,只有当印度脱离英国殖民,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时,他们才能成为朋友。因为只有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的人们之间才能建立最深刻和最有意义的沟通。当代表着理解和接受印度文化的莫尔太太因心脏猝死时,福斯特已经暗示了在当时殖民的背景下,英国和印度之间是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对话。然而我们不必要为这一事实过于悲观,尽管存在文化差异、自然环境和他人干扰等的外界困难,跨越鸿沟建立友谊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就像莫尔太太说的:“因为印度也是地球的一部分,上帝让我们降临在世间上,为的是让我们和谐相处和愉快生活,上帝就是仁爱。”无论哪个种族,无论哪个文化,无论哪个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当我们放下偏见和摈弃所谓的种族优越论,文化鸿沟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
4、结语
在小说的最后,阿兹先生最终提起笔写到亲爱的阿德拉时,这意味着他原谅了当年阿德拉小姐当年对他的无辜指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印度对英国的原谅。作为两个单独个体生命的他们,都超越了自己的阶级和文化差异尝试去接纳对方,并直面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最后的精神救赎。作为殖民地印度人的阿齐兹表现出了善意和宽容,作为宗主国英国人的摩尔太太和菲汀先生表现出了真诚与友爱,还有撤诉的葛丝小姐也表现出了勇于面对错误的勇敢,这些都代表着尚未泯灭的美好人性,让我们重燃跨越文化鸿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崔少元.文化冲突与文化融通——《印度之行》:一个后殖民主-义读本[C].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2]朱望.文学与文化之间——论《印度之行》跨文化的多重意义[C].上海外语出版社,200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