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诗自然天成,不见雕琢。草木丛生的崎岖小路,清浅可濯足的山涧,以及归家后对于家庭生活的描写,漉酒、局鸡、暗室、荆薪,勾画出田园农家质朴生活的自由与惬意,表现诗人高洁的品格与恬淡自适的心境。储诗风格极似陶诗,对于农家生活亦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但诚如沈德潜所感“终似微隔”。以下王诗的田园生活更多地体现出文人化的审视视角,虽然不乏得到绝佳的合情合理的艺术成就,比如“渡头馀落日”二句,但目的并非是表现田园生活本身。储、王是唐代优秀诗人,他们在艺术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然陶渊明之所以能在这类诗作中独领风标,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和时代背景。由于二者的不可复制性,成就了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独一无二。所谓“时势造英雄”,细味之,有时所言不虚,自明矣。
陆机与左思同是太康文学史上的佼佼者,左思的一篇《三都赋》引起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陆机更是由于在文学上不断钻研而取得的成就被誉为“太康之英”。而沈德潜对于两人的评价却有其独特的思索在里面,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结合身世论诗。
在书中陆机名下,有这样一段评论道:“士衡以名将之后,破国亡家,称情而言,必多哀怨,乃词旨敷浅,但工塗泽,复何贵乎,遂开六朝排偶一派,指摘稍多”。陆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典型文人,他对于文学的钻研纯粹而深入,从他大量的拟作中就可以窥见其用力之一斑。《古诗源》中收入两篇,且看其一《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踟蹰感物节,我行永已久。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陆机拟作)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显可见,陆诗于字句用功的痕迹,而“凉风”二句更可用于后来的律诗。不可否认陆机对于诗歌艺术美的追求与创造之功。于其人生出处,只能说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时代背景,毕竟任谁也无法跳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对于左思,沈德潜无疑十分推重,“太冲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岂潘陆辈所能比埒!”左思出身寒门,且貌寝口讷,仕宦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在看重士族门第的政治环境下难以骋志。他的《咏史》诗,借古人之是非,抒己之块垒。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再如将“赫赫王侯居”与“寂寂杨子宅”的鲜明对比,都表现出现实的灰暗。故而他从古人的经历中汲取慰藉,悟得“饮河期满腹,贵足不顾余”的哲学以自解,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他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论是陶潜、陆机还是左思,透过《古诗源》的字里行间,很容易发现编纂人沈德潜对于诗人的人品诗品相结合的评论视角,而这一视角,实是源自他最为核心的诗学观念——诗教。
二.沈德潜的诗学观及时代成因
“诗教”顾名思义,着眼于诗的教化功用。《说诗晬语》是集中体现沈德潜诗学观念的理论著述。开宗明义即写道:“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将诗的功用提升到了可以经国大业的崇高地位。这种观念又与他的老师叶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沈德潜与其师叶燮的诗学观不尽相同。叶燮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风,这一点上沈德潜的立场不如老师那样强烈,而在对诗歌风骨上的趣尚确是相同的。
叶燮是浙江嘉兴人,父亲是明天启时进士。而叶燮本人于清康熙九年进士及第,十四年任江苏宝应县知县,时值三藩反清,时局动乱,没多久便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罢归。据《清史稿·列传九十二》记载,沈德潜在“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试未入选。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年六十七矣”。这样一个年纪不由让人陷入疑惑,且三年后,乾隆皇帝授官时称之为“江南老名士”,可知沈入仕前已闻名士林。乾隆曾说过“朕于徳潜,以诗始,以诗终”,表面上看两者关系是君臣风雅,惺惺相惜,实际却潜藏微妙。沈德潜死后的一件事,暴露出了这一潜在的问题。《清史稿》沈德潜本传记载:
四十三年,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上不怿。下大学士九卿译,夺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满清入关后为巩固统治,一方面尊崇儒教,开博学鸿词科,另一方面对汉族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满汉之别的神经从未松懈过。清朝的统治者及其阶层始终信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族官员往往动辄得咎,即便是身居高位也必须谨言慎行,满汉之间始终存隔膜。从政治层面上看,清朝统治者之所以提拔重用汉官,其实质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叶、沈二人的经历正是力证。叶燮与沈德潜二人虽然入仕清朝,但在他们身上有着学人的耿介,内心有着浓郁的民族感情。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接受角度。这是受各自的时代环境所影响的。晋代诗歌史上陶潜田园诗成为不刊经典,左思的《咏史诗》的郁勃不平,陆机拟作的突破创新,离不开时代的造就;沈德潜的诗教观与人品相结合的评诗角度也是清代民族隔膜下,汉族知识分子内心民族情怀的流露。
参考文献:
[1]沈德潜选,《古诗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P125-P186.
[2]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P185-P278.
[3]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P334-336.
[4]《二十五史·清史稿》,http://www.eshunet.com/,E书时空制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