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明末剧作家吴炳的著名喜剧《绿牡丹》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善于发掘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中的喜剧冲突,注重人物活动的喜剧性节奏。人物的喜剧性唱词和宾白、句式长短交替、形式的重复中蕴含着质的差异。人物的喜剧性动作完美展现了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之美,分合、动静交替进行。人物的喜剧性情绪曲折跌宕,起伏较大,不同情绪的突转异变也有较强的节奏感。
关键词:《绿牡丹》 人物 喜剧性 节奏
节奏,原指音乐曲调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徐疾、强弱、长短等现象,《礼记·乐记》便多次谈及:“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1}节奏是声音的快慢、疾徐的律动,它与“文采”相配合,成为对声音的重要修饰。“节奏”二字分别指短暂停止音乐和连续演奏音乐,停顿与进行的有规律的对比、交替便形成了音乐节奏。元代燕南芝庵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声乐论著《唱论》中谈到演唱的节奏:“歌之节奏:停声,待拍,偷吹,拽棒,字真,句笃,依腔,贴调。”{2}我国戏曲作家从音乐节奏中逐渐发现戏曲的情节结构也有着与之相似的或紧或松、或详或略、或显或隐的韵律感。王骥德在《曲律》中道:“勿太蔓,蔓则局懈,而优人多删削;勿太促,促则气迫,而节奏不畅达。”{3}吕天成《曲品》评屠隆《昙花记》认为:“其词华美充畅,说世情极醒,但律以传奇局,则漫衍乏节奏耳。”{4}二人所谈节奏皆是从情节结构角度考量,指出“太促”和“漫衍”都不是传奇戏曲适宜的发展节奏,剧情的发展应按照详略得当、快慢适宜、冷热兼济等规律富于节奏感地前行。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节奏也包含着多方面内容,而人物形象的节奏则是戏曲节奏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的人物节奏就是贯穿在人物活动过程中的体现其性格特征或人物关系并有效推动剧情发展的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各种形式。
传奇《绿牡丹》是明末戏剧家吴炳(1595—1648)的一部讽刺喜剧,剧作抨击了文会中的假名士冒充斯文、招摇撞骗,以及封建科场中请代、传递等考试作弊问题。剧作主要以“绿牡丹”为线索,通过对三场文会、考试的详细叙写,展现了谢英和车静芳、顾粲和沈婉娥两对才子佳人曲折的婚恋过程。吴炳熟谙喜剧艺术,他“沿用了巧合、误会、双关等常用的喜剧手法,并注重从人物的不同处境和性格特征出发,不断地发掘人物之间可能产生的喜剧性冲突,使全剧始终在轻松愉快的喜剧气氛中明快流畅地发展,组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喜剧画面”{5}。《绿牡丹》中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语言、动作、情绪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喜剧性节奏。
一
中国戏曲是富于诗性的戏剧形式,戏曲中的人物语言无论唱词还是宾白,皆词句凝练、平仄考究,具有流畅和谐的韵律和鲜明强烈的节奏。穆勒便认为声音的节奏是语言节奏的一个重要部分:“语言不仅仅构成非物质的、无形的涵义,而且也构成各种程度不同的感官力的一个‘语调躯体’。它用明与暗、高与低、宽与窄的语调和声音的一个清晰的连续的方式形成了这个语调的躯体,而这个清晰的连续则产生了节奏。”{6}《绿牡丹》中的人物语言有着长短、快慢的有规律变化的节奏感,有时在语句的重复中又包含着微妙的差异或递进式的发展,皆能较好展现出各类人物的喜剧性格。
人物语言有规律、有节奏的变化,可使观众对人物的内在情绪和精神性格有着直观感受,并能敏锐捕捉到场上节奏和气氛的变化,明确意识到喜剧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第十二出《友谑》,净扮柳五柳上场,唱【字字双】道:“案首新衔满街称,侥幸!身无三两骨头轻,真兴!别人担粪替他馨,怎领?闭口何如好作声?光景!”这段唱词长短交替,形成明显反差、字数相同的两组句式(七字句和二字句)间隔性重复,给人一种反常的不协调之感,再加上语句内容的佻达、鄙俗,便使柳小人得志、趾高气扬的神情跃然纸上。
语言形式的重复是构建情节、场面和语言的喜剧节奏一种重要手法,它往往是在重复中寓有变化,由相似性因素的巧妙组合来推动喜剧情节的递进式发展,而《绿牡丹》第十九出《逐馆》则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同一曲调且词句完全相同的三支曲子,即【缕缕金】:“亏传递,好文章,照样抄誊去,笔儿忙。再四叮咛说,莫教推让。巧机关做就有谁防?西宾果停当,西宾果停当!”先后由仆人、柳五柳和谢英三个不同人物轮唱,但由于他们的身份、性格和处境的不同,竟将一模一样的词句唱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和含义。仆人认为,多亏谢英代作,可使柳五柳骗婚之事稳稳得手,于是得意洋洋,夸赞谢英才学。柳五柳已知道是谢英在捉弄他,便切齿痛恨,用反语表明极大不满。而谢英借诗歌捉弄了柳五柳,使其骗婚未能得逞,对自己的巧智颇为自得。三个人物在本出开场时先后重复了同一曲词,在自然承接上出剧情的同时,又为本出柳、谢间矛盾冲突的爆发奠定了情节和情绪上的基础。观众对仍蒙在鼓里的仆人发出优越的笑声,对气急败坏的柳五柳发出讥嘲的笑声,对自得自诩的谢英发出同为胜利者的笑声,而对在构思设计方面具有机巧智慧的作家则发出赞叹、钦佩的笑声。
二
戏曲是动作的艺术,它将舞台动作作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7}演员通过表演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直观地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剧本中的人物才能变为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使观众获得关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具体、直观的感受。吴炳在《绿牡丹》中对场上人物重要的喜剧性动作有着较为详细、传神的提示,人物的语言也多具有鲜明的动作性,人物富于节奏感的动作也有效推动着喜剧情节的发展,营造出浓厚的喜剧氛围。
第十六出《群谒》中,柳五柳和车尚公都想求娶沈翰林之女沈婉娥,柳五柳拿来谢英诗稿,车尚公抄来妹妹静芳诗作,皆认作己作,借此向沈翰林提亲。柳五柳先上场,念了一段上场白后,“远远望见车大来了,且躲在一边”。然后车尚公上场,也将自己意图表明,这时柳五柳出现,“笑见介”。二人相互瞒骗,都说去访朋友,便“各别介”。但他们在场上“假转一回仍撞介”,即分别之后,各转一圈,又原地相见,于是“各笑介”。接着,他们又都以给沈翰林送文章为由敷衍对方,于是同去沈家。这一系列喜剧性动作极富节奏感,二人经历了两个“分——合”过程,第一次“分——合”是二人怀着同样目的分别上场,然后合于一处却相互欺瞒。第二次“分——合”是二人假装各走各路,却因目的一致而再次相遇,“假转一回仍撞介”的动作提示将他们各怀鬼胎的心理状态和鄙俗猥琐的外在形象鲜明地展现出来,使整个场面的喜剧氛围达到高潮。
人物的舞台动作还可以构成动、静结合的喜剧性节奏,动与静的交替出现,促成了起伏跌宕的情节节奏和冷热相剂的场面氛围。这里的“静”并非指完全静止,而是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或说话声音较低,也就是人物的整体行为呈现较为收敛的状态。第十八出《帘试》里,柳五柳在接受车静芳测试过程中,其喜剧性动作主要经历了“静——动——静——动——静”的节奏变化,这一场面的喜剧氛围在起伏、交替的动作节奏中不断得以强化。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