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管窥古代“律历合一”观

时间:2014-07-14 17:21 来源:发表吧 作者:程迎接 点击:

  【内容摘要】“律历合一”观代表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思想,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文章从律历应气、以律起历、历应于律三个方面考察“律历合一”观,从而反思和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

  【关键词】律吕黄钟卦气历法

  “律”是指音律,在传统音乐中指律吕、宫调等。“历”即谓之历法,传统意义上指依据天象自然变化的规律,计量一定时间的间隔以及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变换的一定法则。现代的律学隶属于声学,但由于古代天文学在制定历法过程中需要进行数学运算,便借用律数来完成这一推算过程,从而演绎律与历结合的历史。

  一、律历应气

  律历合一观的提出首先是与古代“气”论紧密相关的,据《吕氏春秋》载,“黄钟之宫”之律管,可以候知天地之“元气”。在《史记·律书》中有将律吕与“气”密切联系起来的记载。

  《后汉书·律历志》有将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候气之法”的实验记录,其中对于五气、五藏与五音等相应问题做了朴素的阐述。古人提出了不同的声调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与季节性气候、物候的息息相关。可以说,五音、十二律是另一个定量以表达“气”的观点。《汉书·律历志》中亦有关于十二律对应着“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作用。其他还有诸如“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①“蕤宾者,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②“夹钟者,言阴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物种也”。③“春气和,则角声调”等。④据《后汉书·礼仪志》有一记载:由太史令组织在每年的冬至和夏季,在皇宫举行仪式测候气,请当时八位著名的专家根据仪式程序,判定“气”之过程与结果有何变化,同时写出详尽的奏章通过太史令转呈皇帝御览。

  从留存至今的一些史料看,“候气法”被当时的许多天文历法家们所推崇,候气作为修订历法的惯例,也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

  二、以律起历

  “以律起历”在先秦的文献中罕有记载,但在汉代时,却有不少典籍幸存。据《淮南鸿烈》中记载:淮南王刘安在当时组织了一批此方面的大能者编撰出一部“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⑤的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巨著,其中就有以律起历的踪影。

  以律起历之法在另一部影响后世数千年的新历法《太初历》中有详尽的记载,现在的许多研究者通过钻研文献认为,《太初历》中的“律容一龠,积八十一寸,则一日之分”和“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就是“以律起历”的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数据:日法和朔望月。⑥而对于日法和朔望月的含义,刘歆在其编撰的《三统历》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太初历》标志着西汉学术界天文历法研究的最新成果的诞生。

  另外,被称“古六历”的《黄帝调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和《颛顼历》中亦有不少“以律起历”的佐证。《黄帝调历》又被称为《调律历》,其中的“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其间不容发。”⑦就是说定律声之清浊以《调历》。另《国语·周语》中《周历》载,周人有“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⑧的制度。这说明《周历》的形成也与律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历应于律

  在古代,人们把乐律和历法联系起来,将十二律与一年十二个月相对应。如《礼记·月令》中一年十二月正好和十二律相适应。⑨

  班固的《汉书·律历志上》载,古人推衍出十二律与十二月相应,其对应关系可以概括为下表:

  由于中国古代研究者不断地实践,得出十二律和十二月之相配。另外在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我们发现,历代的一些文人骚客在其作品中亦有不少喜欢用十二律的名称来代表和匹配时令月份。如 “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⑩,就是说的仲夏对应于五月。 对“夷则为七月之律”萤理解,则是需要将夷则和七月之间联系,并从十二律和十二月的相应与配合来予以解释。

  据《明史·乐三》乐章二载:洪武三年定宴飨乐章。……其曲皆按月律。将十二月按律对应于乐歌:

  古人将十二律吕与天文历法上“十二月”予以对应,甚至将十二律吕与“十二时辰”“十二歌赋”等予以对应,此一联系使“律历合一”观有着深刻的内涵,一直到明代晚期,大多宫廷和民间的学者对此观点毫不怀疑。这也表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成熟和辉煌的律历合一观与实践。

  结语

  管窥中国古代的“律历合一”观,依据典籍记载最早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先秦之前,随后愈臻完善并自成体系,但自宋代以后,这一古老的理论逐渐式微;到明时,基本成为“绝学”。随着近代科学的日益兴盛,特别是在明代晚期,随着西方的现代天文历法理论传入并越来越被汉民族文化所接受,普遍对于宇宙万物的科学认知,使得中国古老的“律历合一”观逐渐被人所淡忘。幸运的是,不论是中国古代历朝官修“史志”,还是民间撰写的律吕类文献,尽管保留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多,但还是能让我们追寻历史的印迹,对曾经伴随着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中的大半部分时间的“律历合一”观,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和更为接近历史的理解。

  注释:

  ①司马迁.律书[M].史记.

  ②③班固《汉书·律历志》

  ④《礼记·月令》

  ⑤刘安《淮南鸿烈》

  ⑥秦文学.《周易》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Z].

  ⑦唐继凯.中国古代的律历合一学说[Z].

  ⑧周礼·卷三·春官宗伯[M].钱玄、钱兴奇等注译.长沙:湖南岳麓出版社,2001.

  ⑨王力.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Z].

  ⑩曹丕《与吴质书》

  欧阳修《秋声赋》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