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乡土文学中的荒原意识探析

时间:2014-07-15 16:56 来源:发表吧 作者:胡娟 点击:

  摘 要:早期乡土文学的荒原意识是理解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文主要从《生死场》中来探讨乡土文学的荒原意识。分别从两个层面入手,即“物”之荒原与“灵”之荒原。这种荒原意识也是萧红对生与死的探寻,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也是现代人感知乡土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新的精神发现。

  关键词:荒原意识;“物”之荒原;“灵”之荒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011-02

  乡土文学一直以来都是被不断研究的经典母题,怀乡感情也是文学叙述中必不可少的情感因子。诗意的“怀乡病”以及对乡土爱恨交织的解剖使得乡土感情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性。本文试图以荒原意识为出发点,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乡土文学的复杂特质。

  一

  在解读五四时期乡土文学的荒原意识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荒原”之来历先做一番探究。“荒原”这个意象或者意境在中国文学中是很少见的。远古神话中是存在的,比如,《孟子·滕文公上》所写的“当尧之时,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这里面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大荒芜的景象,这种物理上的洪荒状态我们或许可以将其称之为中国早期文学中的“荒原”景观。但是,“荒原”这个词在西方文学中则体现的非常明显。《圣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城邑议程战场,家园已成废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但凡是历史出现大变动、大转折之时,人们的信仰不在坚定,出现大断裂、大断裂之时,“荒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①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笔下的《荒原》,西方文明的没落以及西方人精神的的衰败就如同荒原般触目惊心。哈代笔下的爱敦荒原《还乡》,从哈代先生对荒原的描写里我们能够领略到爱敦荒原那灰黑的天幕像一只大磨盘扣在荒原大地上,也深重地压在荒原居民的心头,仿佛看到荒原生活的沉重与压抑。西方文学中对荒原的描写是远比中国早而成熟的,艾米丽·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荒原的叙述,也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那么,荒原意识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在五四乡土文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乡土中国物质的极度贫乏而导致的乡村荒芜,这属于形而下层面上的荒原。其二,人们精神上的麻木,冷漠,信仰缺失,精神上似乎是一无所信,一无所有的,这也便是更高一层的荒原,属于形而上层面的。

  二

  赵园在《地之子》当中说,五四新文学中,关于荒原的叙事,直到三四十年代才出现。新文学中对于荒原意象的运用,更有20世界现代艺术风味。属于某种文化语境的“荒原”本无所不在,被人类发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一种生存情景,情感状态,人际关系体验,纯粹的心理意象,内视象等等。②但是在新文学的早期之作中展示更多的是乡土中国的“荒凉”。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故乡的作品。如果说鲁迅先生早期描写乡土中国呈现出荒凉的图景,那么在其后来的一些文章之中并不乏荒原意识的体现的,最典型的例证便是《呐喊·自序》中说的“独有叫喊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非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③鲁迅的这种荒原体验即是我们上文所说的精神上的荒芜,这也是新文学之中对于“荒原”的第一声呐喊。但从总体创作上说,这个阶段很多作家的“荒凉”并没有延展到“荒原”上。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的东北作家群当中,萧军,萧红以及端木蕻良对东北沦陷区的描述,当然,东北作家群最早对“荒原”的体验也和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北方的严寒干燥与荒芜很容易让人在心理上产生荒原感,再加之日本的侵略,东北沦为沦陷区,饱受家国之难,物质贫乏,精神衰微,荒原意识最早在这一群作家笔下自觉体现出来和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东北作家群,路翎笔下对荒旷的草原的感知也充满了荒原之感。在路翎的笔下,荒原更多指的是片价值中立区,是荒芜化的所指。它否定过去的东西,怀疑现有的东西,不为将来做出承诺和承担,不为这些漂泊者的精神家园重建做出努力,坦坦荡荡,无牵无挂,沉默不厌地存在着,收留着漂泊无定的孤独的灵魂。因此,它的价值主要在于过渡,是新旧、善恶、胜负的转换区,是混沌的分界线,就的历史言行将在垂死挣扎后沉寂,新的朦胧的萌芽将会破土而出④。总之,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荒原”叙事与荒原意象在中国乡土作家的创作中已经逐渐成熟,而且具有很大的共通性。本文主要以萧红的作品《生死场》为例,从物质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具体分析现代乡土文学中的荒原意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