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网络传播视角下传统民族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

时间:2014-07-17 16:09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巧伟 张天慧 点击:

  摘 要:传统民族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艺术,它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涵和绝妙的表演独具魅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传统民族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走过了鼎盛时期,面对着科技日益进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观众审美意识的变化、后现代文化的兴起等因素,传统民族戏曲艺术传播犹如逆水行舟。我们不应让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璀璨的艺术情韵的民族戏曲艺术终止于当代。本文通过传统民族戏曲艺术传播的新载体——网络,在网络传播视角下探究民族戏曲艺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基于网络视角下构建传统民族戏曲艺术传播的新策略,为传统民族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传播;民族戏曲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160-01.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的民族戏曲艺术是宝库中的精华,它形象地反映了各个时期人民的社会和精神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传统的民族戏曲艺术影响着人们真实的精神生活,它对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的,人们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欣赏促使其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厚意韵。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开始席卷而来,严重地冲击了传统民族戏曲艺术。同时,网络新媒体技术也为民族戏曲艺术的传播打开了另一扇窗。当今社会,传统民族戏曲艺术已基本退守到当代艺术的边缘地带。因此,将传统民族戏曲艺术和现代化的网络新媒体相结合,成为民族戏曲艺术重新吸引观众的最有效的传播途径。

  一、民族戏曲传播的新载体——网络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都占据一席之地,竞相争取更多的观众。传统民族戏曲艺术在这个时代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优秀的曲目得不到观众欣赏,正逐步退出文化舞台。网络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对其更多的利用能够推进传统民族戏曲再次闪耀于文化舞台之上。民族戏曲除了要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外,也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应具有新的传播理念,运用多种渠道来传播戏曲艺术,使更多的受众能够认识并喜爱戏曲。早期戏曲的传播只能依靠口耳相传,戏曲表演不能复制、保存,也使很多优秀的作品流失。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戏曲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够复制和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戏曲的传播渠道,拓展了戏曲的传播空间,丰富了戏曲的创造手段。

  二、网络视角下民族戏曲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演出的互动性较差

  表演者现场的表演和通过网络传播两者媒介之间的差异影响了戏曲的表演效果。戏曲通过在剧场之中传播可以带给观众较强的感情,通过网络传播的戏曲不同于现场表演,表演者与观众不在同一个场所中,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无法产生艺术共鸣,观众感受不到表演者强烈的情感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样,表演者也无法感受到观众对戏曲表演的反应,无法根据观众的反应来调整戏曲表演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以达到观众的满意度。表演者面对镜头录制戏曲节目,有时也难以发挥其表演的最佳状态,不好把握戏曲本身的感染力。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仅仅网络媒体机械地表现出来,使观众无法感受到戏曲的“场”效应。而观众面对网络传播的戏曲也不能够集中精神来欣赏,难以产生对戏曲的膜拜感,觉得戏曲表演枯燥无味。

  (二)传统戏曲文化内容的变异

  现代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到处充斥着流行元素、非主流思想等各种社会文化。现代文化给传统戏曲造成了一些困惑,它先进的技术和商业化的特点导致一些戏曲进入误区。一方面,人们扭曲了戏曲传播的功能,不是将戏曲的审美娱乐功能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夸大戏曲的宣传功能,使戏曲内容中充斥着歌功颂德、天下太平等,一些所谓的“工程大戏”都是为一些表面形象、树立政绩,缺乏真实的文化内涵和戏曲本身的韵律;另一方面,伴随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媒体传播的戏曲表演多数都带有商业色彩,大部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戏曲表演更多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兴趣,使得戏曲内容变得低俗化,失去了戏曲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

  (三)传统戏曲受众群体的流失

  在娱乐活动繁多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传统的戏曲活动显得越来越与当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脱轨,内容陈旧古老,感情色彩单一。戏曲的观众人群主要为那些对现代文化艺术接触较少的老年群体,然而大多数老年群体对网络传播方式并不熟悉,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戏曲资源。正是这个戏曲的“知识沟壑”制约了戏曲传播的关键点,戏曲传播虽然能够扩宽渠道,可以进行多样式的传播,但信息传播的内容是不对等的,戏曲喜爱者们无法完全接受戏曲传播的信息,观众无法感受到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其覆盖面狭窄,有效性差。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外界的各种娱乐方式严重影响着青年一代关注与喜爱戏曲的程度,传统的戏曲演出得不到他们的审美认可,他们不能够理解戏曲的唱词,听不懂戏曲的唱腔,感受不到戏曲韵味的魅力。

  三、网络视角下民族戏曲传播的新思路

  (一)传统民族戏曲文化之中添加时代气息

  文化总是在不断发展、成长与变化的,戏曲也是如此。我们应正视传统戏曲文化的存在,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戏曲文化,使传统戏曲的精髓成为具有时代性的新戏曲的重要部分。因此,应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树立新的戏曲价值观,抛弃戏曲中陈旧的封建落后思想,认真分析历史和现实,充分赋予戏曲新的文化内涵,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表达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传统戏曲应勇于面对改革和创新,接纳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视角,能够坚持根植于传统土壤之中不断创作适应现代社会的有思想有艺术内涵的艺术精品。同时,要对戏曲内容有所创新,运用现代化审美视角和艺术观点来创新表演形式,缩小与观众之间的审美差距。戏曲内容、人物形象和所表达的感情思想应当具有现代性、当代性,能够针砭时弊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也能够愉悦人们的精神情操,使观众能够以亲切的现实感、时代感与表演者相呼应。

  (二)传统戏曲传播之中增加现代技术

  现代网络媒体技术为戏曲传播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触到戏曲。表演者应积极寻求媒体和戏曲的契合点,既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认为戏曲只能生存于传统剧场中,也不能过分夸大网络媒体的传播功能。在戏曲传播中可以将戏曲表演录制成视频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各地,让世界各地人们都能够认识戏曲。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戏曲资料库,实现戏曲资源的共享,多角度普及戏曲文化知识,不断扩大戏曲传播空间。同时也可以建立一个剧场专属的网络平台,让戏迷可以随时了解每天戏曲的剧目、演员列表,并且能够进行网上订票,更加方便观众。

  (三)传统戏曲观众之中扩大受众群体

  现代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泛影响着大众选择娱乐的方式与审美视觉。传统戏曲应以现代标尺对其进行重新的整合,应重构整体美的意识,充实戏曲内容贫瘠的底蕴,培训表演者,给表演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表演内容、表演效果到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应全方位释放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兴趣的整体美。同时,解决戏曲所面临的关键点是刺激观众的文化消费欲望,扩大受众群体。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戏曲节目时,应注意到录制戏曲上,要加大节目中和观众的互动性,比如设置戏曲擂台赛、戏曲知识竞猜等栏目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吸引更多的群体观看戏曲节目。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也可以邀请一些明星来参与节目,使得节目收视率上升,改变戏曲的陈旧形象,培育潜在的观众,扩大受众比例。最后,打造独特的戏曲品牌文化,来吸引更多的群体。

  参考文献:

  [1]朱勇.构建多媒体视角下戏曲传播的新策略[J].大舞台,2012(6).

  [2]傅谨.媒体与当代戏剧发展策略一再谈工业时代的戏剧命运[J].中国戏剧,2003(8).

  [3]廖明君,王廷信.戏剧的发生、形成与传播一王廷信博士访谈录[J].民族艺术,2005(2).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