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杉浦康平设计的音乐特色分析
(一) 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和音
在杉浦康平的设计中,噪声——文字——图象共生模式主要体现在《真知》、《游》等杂志封面中。
《真知》第二期的零号刊内部为线性结构的文本,在空间上呈现大小、朝向变化呼应的对峙矩形,并赋予文字磅数与浓度的变化;矩形间隙插入大大小小的图形:星辰、锯齿、墨点、抖动的曲线,它们之间有运动的避让,发出各自的声响。内文的每一页都是不同的体例拼版,可以说是实现了随机性的最大化体现,而混沌中的秩序则是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图形、文字、符号的时空间关系。让各种不同声音的要素在不同层面上发生关系从而产生了经典的和音。
(二) 有音响的“自我增值模式”——律动感
“自我增值”是杉浦康平研究“从杂音趋向秩序”的生成法中极为重要的设计语法。杉浦康平把对相同符号图形进行不停反复、位移、切割、重组以生成变幻不定或不断增加的图形称为“能增值的图形”。这些让人感到不安的手法在我们看来是对于原形态的秩序本身是一种威胁和破坏,是在和音中引入“噪音”的手法。“增值的图形”通过这种持续的自我否定,在毁灭自身、打破秩序的同时变异进化出新的形态与秩序。这两种过程相互渗透、并存、无限循环。如果把最初的几何形态固有秩序看成一个规则的秩序系统,那么切割、错位、颠倒等手法就是极具偶然和随机的外力。第一次对于原形态看似简单的偶然的切割就好像不经意煽动翅膀的蝴蝶,却由此开始反馈叠加造成一场风暴。因此,“自我增值”这种非线性模式充斥着颠倒、解构、混沌特性,是一种音系统,具备强烈的律动感。
(三) 发音的“格律美”——节奏感
“格律”是一种语言中的结构骨架,是以段落规划发音的节奏,这种发音节奏是建立在以听觉识别为基础的感性文字之上。格律的设计基于发音、呼吸的节奏是一种理性的设计。各种变化多端的文字组合、妙语连珠都依附、借助于这个秩序的骨架之上。
杉浦先生创造性地将瑞士完善的网格体系运用到日本特有的竖排格式中,同时他的设计规则是一种靠倍率增减架构秩序的格子天地。他在构建近代活字主流字体的审美气质和传达表现中,粗宋体那种浓重的“黑色”在竖排字体的构成中尽情施展具有丰富音乐节奏感的魅力。
四、 总结
从音乐视角分析杉浦康平设计中的独创性,可以发现音乐元素已经融入渗透的杉浦康平的设计之中。更深一层分析,杉浦康平设计理念带来进一步的启发就好像他“复眼”的特质,运用多视点、多角度、多层次、复合性的方法去解析和探索,这正是杉浦康平设计理念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汪燕翎.杉浦康平的亚洲视觉与乌尔姆设计学院[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2]李栋 沈飞.书之脉动——杉浦康平的设计方法与哲学[J].设计与文脉[J].艺术设计研究,2012,(02).
[3]吕敬人.杉浦康平——现代艺术设计的先行者[J].装饰,2007,(04).
[4]吕敬人.在混沌与秩序中探游[J].美术观察,1996,(05).
[5]刘瑜.汉字是我的源泉[N].深圳商报,2006126.
[6]胡虹.解构杉浦康平的杂志设计语言[J].包装与工程,2008,(02).
[7]李俊涛.道家云篆隐语的卦易图像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2.
[8]韩慧君.试论符号美学语境下的艺术造型与生命形式的逻辑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01).
[9]陈楠.从“格律设计观”看“参数化设计”对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趋势的影响[J].创意与设计,2013,(01).
[10]吕敬人.书艺问道[J].美术之友,2009,(05).
[11]张卓尔.杉浦康平的东方美学情结[J].艺海,2012,(10).
[12]刘伟.书籍设计与汉字声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