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作为审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自提出之日起就对美感经验生成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当今生活中一些新兴审美活动虽然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但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却依然可以用该理论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审美观念转变的剖析,以“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其中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审美观念
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264-01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美学的思想不断融合、分化也引发了不少论争。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美学研究领域的众多问题都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美学立足的核心在于建立起完善的审美心理学。美学的主题大厦,要靠审美心理学来建成。①李泽厚认为,美学的解放,要靠美学在审美心理学方面的不断开拓新领域、新方面,使美学作为美的哲学让位于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朱光潜也曾在他的《文艺心理学》中提到:“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②可见,审美心理学对美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集体无意识”论在审美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审美心理的探视角度与深广程度都不尽相同。在美学学科领域中,审美心理学也叫美感经验,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对审美主体心理机制形成原因的探究。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的“集体无意识”论由荣格加以阐述后变成了人类美感直觉活动的动因,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不仅积淀着艺术创作的源泉,在某种程度上还支撑着特殊的社会结构。“集体无意识”论对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审美观念的形成受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但也离不开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美感需要、在以往的活动中形成的美感经验、审美心理,以及审美主体“无意识”的选择。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审美观念,并随着社会发展发生变化。
“集体无意识被视作是一种原始的典型心象的集合,普遍存在与人类灵魂深处,它与生俱来,自然作用,而又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性质。”③荣格把艺术创作的动力归于“原型”,即童年时代本性为之的一种“原始意象”。例如远古时代的先祖们在祭祀活动中为表达自然的崇拜和对日常生活来源的祷祝,选择兽骨兽皮等作为崇拜图腾。为了获得某种身份上的认同,部族成员也都无条件的接受着这样的图腾,这样的心理趋同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实用意义。随着原始的狩猎被农耕生活所取代之后,子孙后代的生活中还是会出现类似图腾的影子,他们将先祖的图腾崇拜一如既往的继承下来,视作是民族的象征,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逐渐地转化成一种美感经验,这样的“无意识”强调的是审美心理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重要影响。
这样看来,基于遗传因素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正确性虽然无法得到科学手段的验证却足以合理解释目前出现的相关现象。因此我们还不能完全否定荣格的这一“集体无意识”理论,它的提出为我们研究审美心理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思路,其理论地位值得肯定。
二、“集体无意识”对国人审美观念转变产生的影响
荣格区别对待了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认为在这三者的构造中集体无意识具有超越个体无意识的巨大意义和重要地位。在审美心理学中,“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出于人类群体本能的共同审美倾向,会在某个族群、某类有着相同血脉的人类共同体中留存。因而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美的选择、对审美观念的影响力也足以在特定民族中成就一种新的审美价值。
多元的审美活动建立在多元的审美观念基础上,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介时代的到来,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着愈发明显的变化。前不久,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其优雅得体的着装引起世人关注,引来国人对其服饰的追捧热潮,并受到海内外媒体称赞。
从以往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备受追捧到国货、本土品牌服饰的畅销热卖,服饰审美观念的转变在于“集体无意识”的强大作用力。国人对审美观念的重构,是审美心理的一种转变,也是“集体无意识”背后的美感认同。“集体无意识”所树立的新的审美观念在此过程中被发掘、认可和接受。审美观念所呈现出的趋同性,究其原因,也离不开“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服饰之所以能够引发国人审美观念的转变,还包括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在审美趋于浮躁功利、美感混淆的当下,国人也确实迫切呼吁出现这样一种新的浪潮推动审美观念的发展,也借此反思我们以往审美活动中存在着的浮躁情绪。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以“集体无意识”为代表的审美心理影响审美观念的典型案例。
三、结语
今天的审美观念不仅多元而且还表现出一定的进步性,这种多元和进步是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相伴出现的。尽管全球化使不同文化地域的审美活动、审美观念彼此影响,距离拉近,但在审美观念的趋同与求异的博弈过程中,民族性的“集体无意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被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所取代。“集体无意识”对审美观念的影响会让审美观念的转变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审美领域发展。
注释:
①赵士林.李泽厚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77页.
②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漓江出版社,2011版.
③弗尔达姆.荣格心理学导论.刘韵涵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3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