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从两性伦理角度解读电影《万箭穿心》

时间:2014-08-20 13:46 来源:发表吧 作者:颜静如 点击:

  摘 要:《万箭穿心》号称是2012年中国最好的电影,看完之后确实感触颇多,电影改编自武汉作家方芳的同名小说,倚仗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曲折的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强烈的时代感与宿命感。令许多观众都发出感慨道——看完这个片子总觉得有许多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去说。

  关键词:万箭穿心;角色解读;命运的思考;心理的解读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135-01影片讲的是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丈夫死后妻子决意撑起这个家,在小商品街做起了“扁担”,十年扁担艰辛路供儿子上学读书,岂料儿子高考后却将母亲赶出家门。女主人公李宝莉曲折变幻的一生,令人唏嘘之余却又不无问责之心,是什么将一个女性的命运推向痛苦的深渊,除却时代变迁、丈夫软弱的客观因素,女主人公自己也难逃其责。

  “我国的婚姻伦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作为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婚姻关系、促进婚姻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对于一个以婚姻破裂、命运急剧转向为故事内核的悲剧,这里我选择用两性伦理的角度试着分析影片。

  一、人物关系的角色解读

  (一)夫妻

  我们可以说,是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毁了李宝莉的一生。而这不幸福的婚姻却与夫妻二人本身的性格息息相关。

  李宝莉强势,马学武软弱。丈夫在家中毫无地位,被妻子当着外人的面破口大骂,自己的母亲来家里,遭妻子白眼,冷落,甚至还被妻子嘲笑性无能。这一系列事件都形成了丈夫出轨的必然。因为此时丈夫眼中的李宝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情趣,活像泼妇恶魔,没有了作为妻子母亲的资格,就像压在头顶的大山,只可小心翼翼地相处,这样自然也是完全丧失了性吸引力的。

  李宝莉自视过高,她对好朋友小景说:我妈虽然是卖菜的,我也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当年追我的人也不少,我跟了他马学武他还不好好对我,他凭什么不好好对我。

  可见李宝莉这一角色实际上除了长相还算出众之外,并没有好的出身和好的素养,而美貌在中年之后也很容易被强势的性格,不善良不宽厚的人格所消解,于是夫妻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而软弱的马学武心有不满却不敢爆发,愤怒与委屈长期堆积在心底,忍受着李宝莉三番四次地触及尊严底线。最终被下岗这一根最后的稻草压垮,投河自尽。

  (二)母子

  儿子小宝从很早就对母亲产生了敌意,终在18岁高考之后赶走了母亲。纵观小宝的成长史,在幼儿阶段,李宝莉的慈母形象形成一种缺席,家庭呈现出一种慈父严母的气氛。母亲只关心成绩好不好,成绩不好就对孩子破口大骂,而父亲则时常在饭后辅导孩子做题。作为母亲,她在片中唯一一次与孩提时期的小宝的互动也是想要利用孩子去挽留丈夫的心,她教小宝哭着对爸爸说:你不要生妈妈气。

  当儿子还小的时候,她是蛮横的母亲,害死了父亲。当儿子成长时,她忙于挑扁担,只能给生活费。当儿子长得学习成绩优异的高考种子考生时,在儿子眼中,她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底层妇女,并且跟地痞有染。当儿子逐渐变得强大,而母亲随着年纪的增长,所从事行业的式微,越来越显得弱小和无力时,最终结果就是被儿子所抛弃。看似荒诞凄凉的故事,却有其必然性。

  (三)婆媳

  作为儿媳妇,李宝莉三番五次给婆婆脸色,明着要赶走无家可归的婆婆,嫌她是乡下人。婆媳关系虽说是千古难题,但是李宝莉做的事情已是过分,属于完全理亏的情况,自然遭到了丈夫和儿子的不理解不支持。虽然影片的最后,婆婆原谅和理解了李宝莉,毕竟李宝莉十年来为家庭的付出被看在眼里,但这似乎更是一种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理解和怜惜,影片里马学武的父亲也是缺席的,婆婆以孤苦伶仃的弱者形象来到这个家中,惨遭强势的李宝莉的白眼,李宝莉也在命运的洪流里成为了家里的失语者。婆婆最终原谅了李宝莉但儿子却没有,可见从男性的角度看,李宝莉的所作更不易被接受,而她最终也只能被赶出去和情人同居。

  (四)情人

  这里其实有两对情人,一是马学武与其厂里的女同事,还有就是李宝莉跟地痞健健。在夫妻关系里完全失语的马学武,却在情人面前找到了自我。他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的过去,女同事投来了赞许和崇拜的眼神。

  生性泼辣的李宝莉在地痞流氓健健的眼中却构不成强势的压力,而健健强奸了李宝莉最终看似你情我愿地同居在一块儿,也是建立在李宝莉失去了丈夫艰难地做“扁担”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当李宝莉逐渐成为弱者的时候,健健在她面前成为了真正的强者,两人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成为情人。

  二、从两性伦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个武汉女人的十年,十年之间命运变幻无常,令人唏嘘。而李宝莉仿佛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认识的某个中年妇女,我们在许多周围的妇女身上都能找到她的身影,一些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她们劳碌了半辈子,她们固执,鲁莽,粗糙,她们变老,却从没有真正成熟过。

  爱是女人生命里永恒的主题。一个心智成熟的女人懂得如何爱与被爱,享受幸福的生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最早生息繁衍之时男性负责捕猎女性负责采摘野果,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始终是被男性豢养起来的,到了当年人类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不再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但是漫长的历史演化,男性总是需要担当更繁重的工作,女性更需要被保护。虽然今天女权旗帜高扬,但人们也达成共识,所谓女性主义,并不是男女都一样,而是男女各司其职,都能自我陈述和探究。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性别差异的存在,男女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男性需要被欣赏和被认可,而女性则更需要安全感和理解,在马学武和李宝莉这对夫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的需求在这段婚姻中都得不到满足,甚至表现出一种彻底的阴盛阳衰之势。

  在方芳的原著中,李宝莉的命运更加坎坷,更值得怜悯,使人哀叹。难道作者只是一味地表现一个女人命运的悲哀曲折吗?我认为这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三、观影心理的透视

  令我感到费解的是,当我在网上搜影片的相关影评,却发现许多人憎恨马学武,而支持健健之声十分响亮,并且普遍为女性观众。

  我们亦可反观影片处理的不妥当之处。当马学武死后,李宝莉在轮船上与好朋友对话,大意是无论是万箭穿心还是万丈光芒,我不能让这个家散了,我要撑起这个家。导演似乎在这个点拔高了李宝莉的形象,这一场戏使整她的命运走向,角色心理都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变,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突兀的,也是整部影片唯一一处稍显不足。但正是这一场戏增加了李宝莉这一角色的道德分量,使观众在后半段影片中总是怀抱着无限怜悯的情绪,忽略了这一悲剧的潜在的必然性。这在国内的一些影片中并不罕见,与之相同的还有管虎导演的《杀生》,主人公在片中的后半部分洗白得太过突然,即便能使部分观众“倒戈”,却也使另一部分观众觉得作者在电影叙事中的“语无伦次”。

  殊不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宝莉的跋扈浅薄蛮横嫉妒自私是导致她悲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这些缺点在伦理观淡漠的今天,也正是许多女性身上都或多或少具有的不足。这使广大女性观众对李宝莉角色的代入感比较强烈。

  我认为综上两个原因,使得女性观众大多谴责谩骂马学武,同情李宝莉的境遇,而忽略了她自身的原因。

  四、结语

  《万箭穿心》的英文译名叫做《FengShui》(风水),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影片也给人很强烈的宿命感,但又不显狗血与低俗,所有情节自然发展,水到渠成般,正是得益于影片人物的性格,性格推着命运走,卷入时代的洪流,一个家被冲得支离破碎。柔软是女性的制胜法宝,柔软是另一种顽强,妥协不是屈服,刚硬的结果最后往往是破碎。看似不完整的结局其实也体现了李宝莉内心的强硬和命运的悲哀。生活就像那辆车,偶尔会熄火,但是推一推还可以走。核心期刊查询主人公李宝莉最终为自己犯过的错误买了单。

  参考文献:

  [1]张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

  [2]袁修美.两性差异心理学[J].大众科学,2013年08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