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 “有教无类” 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时间:2013-08-22 11:38 来源:发表吧 作者:罗继平 点击:

  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有教无类的内涵、所处的历史背景条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孔子有教无类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1“有教无类”内涵研究

  “子曰:‘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对此句内涵的理解,历来就有争议。东汉马融《论语注》曰:“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曰:“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他们把“教”解释为“见教”、“资教”,把“类”解释为“种类”,意思是说,人不分部族国家、等级贵贱、贫富老幼、资质优劣等,均有受教育的权利。

  2“有教无类”思想形成的背景

  2.1“学术下移”的时代背景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周室衰微,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见端倪,许多宫廷官吏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沦落于诸侯国或民间。新兴地主阶级、大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民的政治呼声强烈地冲击着官学体制,“学在官府”无法维持下去,“天子失学,学在四夷”势在必行。这种“文化下移”的现象直接打破了“学在官府”一统教育的格局。孔子适时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了他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私人办学规模最大、成效最佳、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人,他的许多教育理念经久不衰,成为施教的圭臬。

  2.2仁者爱人的大同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孔子从事教育的关键所在。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即培养弟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孔子教育的首务,而“学文”,即学习古代文献,主要指《诗》、《书》等著作中的有关礼乐文化知识,尚在其次。

  2.3性相近也的哲学基础

  《论语·阳货》载:“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指先天的秉性和素质,“习”即后天的习染,包括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孔子看来,人的先天秉性和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才造成了人的发展有很大差异。正是在这一理念的直接导引下,孔子立私学,实施了“有教无类”的开放性、平等化的办学原则,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