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院前急救病例的分析,运用风险管理的办法识别、评估、管理措施、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安全风险大大降低。结论推行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院前急救风险的鉴别能力,减少急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风险管理;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作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院内救治争取抢救时机。然而由于它的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及工作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死亡率高等特点,容易发生医疗纠纷[1]。风险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系统地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过程。我院作为基层二级医院,急诊科不但承担院前急救任务,还承担门诊患者治疗护理工作,工作任务繁杂,护理风险高。我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院前急救病例1380例,其中男性792例,女性588例。
2护理风险问题
运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法识别、评估护理风险问题有:
2.1急救半径长,救护车到达时间长,救护不及时由于地处西北偏远小县城,院前急救四级网络建设不完善,全县所有院前急救病例均由我院完成现场救护、转运工作,投诉出诊不及时,延误救治时有发生。
2.2急救人员急救技术不熟练,现场处置能力欠佳急救现场往往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危重,加之患者家属或其他现场人员情绪激动、心理紧张,护理人员如操作不熟练或技术能力欠佳,就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救护不力的印象,使护患矛盾升级,造成医疗纠纷。
2.3急救药品、物品、抢救器械准备不足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急救用品用过后不及时补充、检查。抢救器械用完不检查、充电,造成现场仪器不能使用,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
2.4记录不规范接警时间、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以及返回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相符,抢救记录医护不一致。记录不完整,涂改,未签名等使护理安全风险提高。
2.5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由于护理人员紧缺,临聘护士增加,这些护理人员以年轻护士为主,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出诊后对现场情况判断不清,对患者病情危急程度判断不够,转运途中疏于观察,护理不到位,轻则穿刺部位液体渗漏,吸氧管脱落,重则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也未及时发现,造成恶性后果,纠纷不可避免。
2.6接警电话询问不清,地址出错,联系电话不能保持畅通,司机路况不熟,造成出诊延误。
2.7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受到侵犯由于患者或家属心情紧张,情绪急躁,患者病情危重出现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时,不能冷静处理迁怒于急救人员,轻则辱骂重则围攻打骂医护人员,造成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2.8护患沟通交流不足,沟通方式简单直接,未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感受,现场救治不严肃认真,转运前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足,对转运途中的危险性预测不够,都是导致患者不满意甚至上升为纠纷的原因。
3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3.1完善院前急救出诊的管理制度及流程根据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制定并完善出诊的制度和出诊流程,健全岗位护士职责,严格管理,规范执行。专人接警,受理报警1~3min出诊,急救人员24h待命,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现场联系,必要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救,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并电话告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开通绿色通道。救护车司机要经常熟悉路况,以最佳路径出诊。
3.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议,防患于未然每月进行安全风险评议,对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的方面及时进行整理归纳,改进或加强防范,人人熟知安全隐患问题,人人有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对重大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增强风险识别的能力,规范进行急救医疗服务。
3.3规范管理救护车急救药品及设备,保持备用状态救护车备用药品及设备专人管理,加强检查、维护、消毒。出诊人员出诊后及时补齐用过的药品及用品。检查2次/w备用药品及抢救设备。及时更换到期药品、急救设备充满电或保持备用状态,定点放置,班班交接并签名。确保院前急诊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3.4加强急救技能训练,提高急救应急能力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规范急救流程,要求人人熟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外除颤、吸氧、吸痰、呼吸机使用等技术操作。急救现场,护理人员要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认真操作,严格查对,规范记录,防止忙乱中出错增加风险。
3.5完善并规范记录出诊、转运日志院前急救病例全部进行详细的记录,尤其是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患者病情情况、院前救治经过,返回送往相关科室时间等,要求医护人员签全名,医护记录一致。危急症患者转运前,必须向家属交待病情及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征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风险法律文书上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程序[2]。
3.6重视转运交接途中的监护尤其是上楼梯、进电梯时,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患者在此时发生病情变化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医患纠纷不可避免。转运途中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生命体征等,护送人员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与接收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好患者,然后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包括转运前后和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治疗措施,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接收科的医护人员了解交接内容无误后,进行接班记录,最后由双方医护人员签全名,即完成交接流程。
4结论
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提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院前急救风险的鉴别能力,减少急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最终目的是保障患者安全,把护理差错及纠纷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护理品质,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的一部分。通过风险管理,我科近3年无1例医疗护理纠纷发生,护患关系和谐,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红勤.浅谈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412.
[2]贺银丽,扈学琴.急危重患者院内转送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75-7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