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世界以及我国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已经作为一门基础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并且焊接技术的水平也逐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焊接工艺方法的不断涌现,专业焊接的设备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本文就火电厂金属焊接工艺,提出常见内部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火电厂;金属焊接工艺;原因分析
前言:
火力发电机组是当今中国发电的主力机组。我国已经开始形成了以火力发电机组为主、以加速发展的水力发电和核电机组为辅的发电设备总结构,发电能力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机组容量的增大、参数的提高、所使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品种及规格日趋复杂,工程量加大、焊口数量增多、异种钢焊口增多、管壁厚度增大、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焊接工艺质量及检验标准也日益严格。
一、火电厂金属焊接工艺
在电厂金属焊接过程中,会因为许多技术问题使焊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所以相关焊接技术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先熟悉掌握焊接工艺,这样才能避免技术上的质量问题,保证整个焊接工程的质量。火电厂金属焊接工艺主要有以下内容:
1、焊接时允许的最低环境温度如下:碳素钢:-20℃;低合金钢、普通低合金钢:-10℃;中、高合金钢:0℃。
2、各种钢材施焊前需先预热温度:a、壁厚大于或等于6mm的合金钢管子、管件(如弯头、三通等)和大厚度板件在负温下焊接时,预热温度可提高至20~50℃;b、壁厚小于6mm的低合金钢管子及壁厚大于15mm的碳素钢管在负温下焊接时亦应适当预热:c、异种钢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焊接性能较差或合金成分较高的一侧选择;d、接管座与主管焊接时,应以主管规定的预热温度为准;e、非承压件与承压件焊接时,预热温度应按承压件选择。
3、施焊过程中,层间温度应不低于规定的预热温度的下限,且不高于400℃。
4、中、高合金钢(含铬量大于或等于3%或合金总含量大于5%)管子和管道焊口,为防止根层氧化或过烧,焊接时内壁应充氩气或混合气体保护。
5、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高合金钢材料表面不得焊接对口用卡具。
6、管子焊接时,管内不得有穿堂风。
7、点固焊时,除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工和预热温度等应与正式施焊时相同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对口根部点固焊时,点固焊后应检查各个焊点质量,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进行点焊;b、厚壁大径管若采用填加物方法点固,当去除临时点固物时,不应损伤母材,并将其残留焊疤清除干净、打磨修整。
8、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检查后,应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的焊接,以防止产生裂纹。多层多道焊缝焊接时,应逐层进行检查,经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直至完成。
9、为减少焊接变形和接头缺陷,直径大于194mm的管子和锅炉密集排管(管子间距小于或等于30mm)的对接焊口宜采取两人对称焊。
10、施焊过程除工艺和检验上要求分次焊接外,应连续完成。若被迫中断时,应采取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如后热、缓冷、保温等)。再焊时,应仔细检查并确认无裂纹后,方可按照工艺要求继续施焊。
二、常见内部缺陷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裂纹产生原因
1.工艺因素导致液化裂纹,焊接时,热输入越大则输入的热量越多,晶间低熔共晶的熔化越严重,晶界处于液态的时间越长,因此,液化裂纹的倾向也就越大。另外,由于热输入的增加,容易使过热区晶粒粗大,增大偏析程度和焊接应力,从而增加液化裂纹的倾向;焊接规范不合理,焊接拘束度大,内应力大,焊接顺序不当。
焊接裂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缺陷。结构的破坏多从裂纹处开始,在焊接过程中,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出现裂纹。在焊接后要采用各种方法检查有无裂纹,一经发现裂纹,应彻底清除,然后给予修补。焊接裂纹有热裂纹、冷裂纹。焊缝金属由液态到固态的结晶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其特征是焊后立即可见,且多发生在焊缝中心,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焊接熔池中存有低熔点杂质,由于这些杂质熔点低,结晶凝固最晚,凝固后的塑性和强度又极低,因此,在外界结构拘束应力足够大和焊缝金属的凝固收缩作用下,熔池中这些低熔点杂质在凝固过程中被拉开,或在凝固后不久被拉开,造成晶间开裂。焊件及焊条内含硫、铜等杂质多时,也易产生热裂纹。
2.防止产生热裂纹的措施:
对有裂纹的缺陷,补焊时熔池应始终处于氩气保护下,使用手工加丝钨极氩弧焊时,要使用高频衰减,不应连弧。对于硬钎焊用熔点高于500℃的钎料进行钎焊,软钎焊,用熔点低于400℃,尽量减少受基本金属可焊性的限制,一般适用于强度要求不高的零件的裂纹和断裂的修复,尤其适用于低速运动零件的研伤、划伤等局部缺陷的修补。 a、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减慢冷却速度。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尽可能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以避免焊缝中心产生裂纹;b、认真执行工艺规程,选取合理的焊接程序,以减小焊接应力。
(二)咬边
1.咬边原因
是由于焊接运条速度快或焊条角度不当引起的。咬边减小了工作截面,造成应力集中。
2.防止措施
利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运条手法,随时注意控制电弧长度。运用合适的氩弧焊参数,注意焊接速度不宜过高,手法必须平稳。
(三)未焊透
1.产生原因
焊接时,在焊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有局部未熔透现象是没有焊透,具体原因是由于焊接保护方法不当,焊接部位变形过大,熔合区的可切削性低,提高焊缝补处的防渗透性能差,会出现未焊透现象。
2.防止措施:正确选取坡口尺寸,焊清根要彻底。加热时,适当部位要先加热使之膨胀,减少焊接应力与形变,选择减应区,具体部位选在零件棱角、边缘和加强肋等强度较高的部位。
(四)夹渣
结束语:
目前,我国火电厂金属焊接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技术人员在焊接作业前,应先熟悉焊接工艺,掌握焊接技术要求。同时,在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检验是否存在缺陷,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机组安全、经济地运行,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熹华.焊接检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S].
[3]杨成宇,高忠义.电厂金属焊接中常见缺陷的成因及其防止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