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翻译学途径是翻译研究中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翻译是一个有原则、有标准、有规则、有目的性的活动。中医英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势必要从翻译学途径着手。本文对中医英译的实质、标准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中医英译工作提供理论性分析借鉴。
【关键词】中医 英译 翻译 翻译学
中医英译活动自有史料记载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它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无可厚非。然而,想要更好的完成中医英译这项与人类文化、思想交流密切相关的活动,首先应当对其有一个全面、本质、科学的认识。中医英译的实质是什么?英译的标准怎么衡量?英译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是导致最终中医英译中出现问题和障碍的基本理论问题,作者仅就所学提出一些浅薄的理解以供参考。
一、中医英译的实质
中医英译的实质问题是中医英译的第一要素,明确了中医英译的实质就是要说明中医英译究竟是什么,其目的、意义以及种类有哪些。关于“中医英译”,字典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既然是英译,就应当属于翻译的一种。关于“翻译”的定义,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卡特福德的“把一种语言(源发语)的文本材料替换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另一个是巴尔胡达罗夫的“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即话语)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中医英译的概念,从狭义上的语际翻译讲,就是把中医语言的文本材料替换成英语中对等的文本材料,并在保留中医原意义的情况下从汉语变成英语。从广义上讲,翻译同时又包括语内翻译,即为同一语言内部的翻译,诸如古今对译、方言对译等。
二、中医英译的标准
为了做出理想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在翻译完成后又必须有明确的尺度对译品进行衡量,因此,凡是翻译标准都应具备这双重功能。苏联学者科密萨罗夫在他1980年出版的《翻译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厘定翻译标准不应限止在一方面,而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即翻译的等值标准、翻译的体裁标准、翻译的言语标准、翻译的实用标准和翻译的约定俗成标准(Komissarov,1980)。厘定各种翻译实际上都要有一个总的标准,这个总的标准在各个低层次的标准中,可以拥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体现。
翻译的总的标准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强调直译原文,认为只要照搬原文字眼,原文的精神也就在。代表人物有鲁迅和德国的歌德等;另一种是强调“创造性的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加切奇拉泽,1987)。总的标准不同,起到的翻译效果自然不同。
三、中医英译的方法
中医英译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应法;二是音译法;三是创新法。
(一)对应法
对应法包括普通词汇的对应、等化性对应和比照西医学词汇的对应。
普通词汇的对应是指对于东西方人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且概念一致的词汇。如手(hand)、脚(food)、眼(eye)、等。
等化性对应是指“字面上的意义与中文原词字面上的意义大体相同者,不过这些词在英文之中从未曾被应用于表达类似中文原词在中医学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这种对应对于英译人员来说,实际上是略显无奈的对应。因为这种既在西医学上找不到对应词,又在西方日常生活中没出现过的词,只能勉强按其字面意义对应来翻译。如将中医的“卫”英译为“defense”。但据 《灵柩·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卫,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文中指出:“营气、卫气都源于中焦饮食水谷所化生”。“卫气”的形成与功能“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无论从“卫”的功能亦或是形成的角度来说,将其译成“defense”(防御、抵抗)都不太合适。无奈由于词汇空缺,只能直接采用了这种字对字的英译方式。
(二)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直接借用拉丁文或汉语拼音的翻译方式。满晰博(Manfred Porkert) 是主张用拉丁文翻译中医词汇的代表,但由于拉丁文推广极其困难,并未得到实际应用。采取汉语拼音音译是由于一方面找不到更好的对应词。
(三)创新法
创新法是根据中医英译的需要而创造出新的英文字、词的翻译方法。包括创造新的英文中医词汇和英文缩写形式。对于一些词汇空缺却又使用率极高的词汇,通过由字或词素融合而成了新的词汇,经长期使用并由业界认可,即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词汇。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独树一帜的科学,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语言风格极富代表性,将其翻译成英文绝非易事。从翻译学途径研究中医英译能够让译者对于英译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中医英译找到详实的理论依据,最终为更好的开展中医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载喜.翻译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32-38.
[2]魏迺杰.中医术语名词翻译探讨[Z].英汉.汉英中医词典,1995:2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