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生态正义思想研究综述(2)
时间:2013-12-14 11:02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仙娥
点击:
次
(一)对国外生态正义思想的评价
我国学者冯颜利(2011)等在分析了奥康纳的“生产性正义”思想后提出,人们对于正义的诉求是多元化的,“生产性正义”不可能是生态正义的唯一形式,而分配问题又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性正义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而奥康纳的“生产性正义”思想没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也就注定了“生产性正义”思想是不可实现的。董慧(2011)介绍了英国学者大卫·哈维的空间、地理生态正义思想。她提出哈维对生态正义的解读,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之一;同时,哈维运用的辩证法的思维范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以及实证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后现代的研究方法对未来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二)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构建的研究
就我国生态正义的构建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三种视角:其一,分析当前国内外生态正义现状。骆徽、刘雪飞(2005)从种际正义、国内正义、国际正义三个方面分析生态正义的现状。其中,从种际正义的角度看,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从国内正义的角度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获得资源上和承担的义务上不成比例。从国际正义的角度看,新的生态殖民主义泛滥。发达国家将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即便如此,发达国家排出废弃物总量也高过发展中国家好几倍,但发达国家却没有因为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而承担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责任。其二,分析我国所面临的现实环境问题,确定生态正义责任主体。郇庆治(2009)认为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至上性”以及经济发展“无边界”,必须从确立“发展的边界”开始寻找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绿色道路,中国政府必须真正承担起一种守护社会的环境正义的监管责任。其三,关于实现生态正义的具体内容的探讨。李惠斌(2011)提出生态正义的具体内容包括生态权利的保护、购买或生态补偿等,实现生态正义应当从制度上建立个人、家庭、社区、区域、国家各个层面上保护人们的生态权利、维护全社会的生态公平和生态正义。
(三)关于生态正义研究的路向
其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或经典著作出发,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思想。李惠斌(2008)在《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一文中,将生态正义、生态权利、生态价值列为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研究视角。明确生态价值概念,保护人们的生态权利,维护全社会的生态正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目标。王建明、王爱桂(2008)深入挖掘《共产党宣言》,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存在一红一绿两条线,《共产党宣言》不仅仅批判资本的扩张,而且也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生态入侵;不仅仅是揭露资本家的阶级剥削,而且也揭开资本主义生态剥削的“面纱”;不仅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而且同时是在透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共产党宣言》具有双重主体,是红色革命和绿色革命的“交响乐”。
其二,从当代西方多种思潮出发。联系生态正义思想进行研究。李培超(2005)在《论生态正义》中介绍了女性正义问题和社会生态学的生态正义理念。生态女性正义主要是当代生态女性学者在分析生态危机时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上是男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压制,妇女儿童是生态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要消除这种不正义现状,就必须颠覆男权主义文化,实现生态女性正义。社会生态学反对把社会和自然分离开来,社会生态学学者口中的生态正义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正义、男女之间的性别正义,而是人、自然、社会等等各种存在要素的合理搭配与功能的和谐。
其三,在生态伦理学视域下思考正义问题。刘湘溶、曾建平(2000)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人—自然—社会”动态三维坐标体系,全局性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个动态三维坐标体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际正义。人际正义是不同时代、种族、性别、阶层等利益主体在分享利用环境、保护生态、负担生态破坏以及恢复生态环境的成本等方面的权利与责任上的平等等,主要包括了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这里区分的主要标准是时空上的差异。代内正义是时间上的处于同一时代内,但却处于不同空间地域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态正义;代际正义则是时间上处于不同时代,但却处于同一地域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生态正义。国际正义是指同一时代内在不同国家间公正地处理全球性生态危机及与生态危机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种际正义指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和谐、正义。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首先,对于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理论。当前,大多数研究是针对某一具体学科与生态正义思想的联系进行挖掘,缺乏多学科、大范围的交叉与融合,缺少从整体上把握生态正义思想。学界在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上存在诸多争议,现有研究形不成系统,更没有将生态正义思想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际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其次,我国的生态正义思想研究是从研究西方环境正义开始的,其主要的概念、用语、范式均是西方理论的,西方中心主义烙印十分明显,生态正义思想的研究未能和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因而,其在我国的传播、发展极其有限。
再次,关于生态正义的研究的实践性不足,缺少典型案例研究和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需要在正义性制度的构建、实施和落实等方面拓展。当前,多数研究是解释性、描述性、学理性研究,对于生态正义的实现机制、如何解决生态正义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方面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我国生态正义问题案例的分析和相关制度的设计、构建的探讨也是远远不足的。
第四,在诸多研究中,多数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与社会这一重要关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的社会性在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帮助下展现的淋漓尽致,人对社会的影响比以往每个时代都深刻;反过来,社会对于人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亦是十分重大。现有研究中往往关注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问题,忽视了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问题。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