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景观设计途径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公众对于人居环境、生存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城市形象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景观建筑行业发展急功近利,设计观念的滞后,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反思我国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景观设计途径。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环境途径
众所周知,城市环境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良性的,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仅仅需要提倡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等社会行为,同时还需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贯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首要位置。①
一、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景观设计应该是对户外空间和土地的规划和设计。所以,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宗旨应该是解决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问题,而不是流于书面形式甚至制造不便。在我国城市景观环境建设过程中所提倡的"城市美化运动"大多是迎合建设决策者或者设计师的审美取向,单纯追求视觉形式美的设计方案,强调的是景观建筑的纪念性、展示性,而忽略了生态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照搬西方设计,过多干预原生态
纵观我国大小城市,景观建设永远是讲究气派、恢弘,强调视觉效果。不惜花费巨资修筑宽广的景观大道,效仿法国修建整齐的园林绿地、巴洛克式的广场,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景观设计模板。这样盲目地照搬设计模式,不顾城市当地的地形特征和生态环境,"逢山开山,遇水搭桥"的做法,导致原有的绿地系统、生态恢复系统、生态水系被破坏。为建宽广的景观大道,山体被凿开,树木被砍伐,原有的绿地被铲除改为硬质铺装,却在土地贫瘠的地方重新开辟绿地,很少考虑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样的行为无疑对其原生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过多干预了原生态。
(二)生境片断化,物种多样性损失
在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城市区域中的生物群落生存环境问题。从生态学角度讲,许多区域尤其是滨水地区都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我们在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时候,是否善待了那些同样在这里生存着的生灵?
生境的片断化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一些装饰性的景观设施的建立成为生物体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②而现在,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城市景观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本土化程度。③
(三)"水路管网"系统破坏,生态价值锐减
每个城市的水系对于城市的建设、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水路管网"系统,大大小小的河流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为我们输送水源,为地球生物繁衍生息做出贡献。
但是,一些景观设计者往往没能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原有水系,并将其作为城市景观的有力元素引入设计之中,反而忽略了浅滩、沼泽、湿地等自然河道的天然净化功能。④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水泥河道,破坏了天然的"水路管网"系统,完全丧失了原有的宝贵生态价值。不少设计者走入误区,任意切割山脉,截断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变得笔直呆板,恣意毁坏生态水系的行为导致了生物通道被隔断,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将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和自净功能锐减,物种将不再持续生存下去,人类自然也将不再可持续。⑤
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景观设计途径的探讨
针对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弊病,我们不得不反思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属于环境保护中的核心部分,其本身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应该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的哲学都强调"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非是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下进行景观营建。
(一)最小干预,让原生态自由呼吸
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的景观设计,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因此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原生态自由呼吸是每个设计师的职责和义务。例如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的中山岐江公园,原场地有发达的水系、相互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历史悠久的老榕树以及良好的地带性生物群落。俞孔坚面对保护古榕树和水利防洪的双重挑战,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既保护了场地原有的古榕树,同时也满足了过洪断面的要求。
(二)最大促进,让生物群繁衍生息
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的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或多或少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干扰。但是,即便如此,设计者依然能够尽其所能减少干预,促进自然本身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发挥与体现。如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制定最优设计方案,最大化促进自然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让生物群繁衍生息,而不是大兴土木建设观赏性、纪念性的景观。这是当代景观设计者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如设计师查尔斯·艾略特提出在波士顿的闲置土地上建立一个开放空间系统,征用湿地陡坡、崎岖山地等无人利用的土地,在没有破坏湿地系统的前提下,⑥保证了湿地物种多样性不受到侵害。并利用其调节功能和生物净化功能,促进生态良性运作和能量的循环,重新构建逐渐消融的城市自然景观系统,有效地推动了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⑦
(三)最佳利用,让自然做功
在当前土地极其有限、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建设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景观设计者将自然提供的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尽可能地让自然做功,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也是低碳城市的最本质要求。⑧生态系统本身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而这一点完全可以利用到景观设计中,让自然为人类服务,不仅节约了建设成本还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它利用了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污水,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厌氧池、植物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水质得到净化,最终重返府南河。⑨它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的特点,并且是利用自然净化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维持,生态效益高。
注释:
①任丽芬.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C].工程与商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2.
②惠军亚.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保护政策[C].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4.
③舒波.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反生态化现象及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05(3).
④高静.生态的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观设计途径[C].中国建筑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⑤俞孔坚.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⑥⑦窦颖慧.诗意的栖居--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J].艺术生活,2010(2).
⑧俞孔坚.大脚革命--走向新美学[J].中国公园,2012(4):16.
⑨何均发.生态与文化的交融--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评价[J].时代建筑,1999(2).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曹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