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

时间:2014-01-02 15:28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黄凌 点击:
  【内容摘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感性思维,表现在心理动力、自我表达、文化理想和灵感等方面;理性思维表现在数字时代的特征、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以及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是本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感性思维理性思维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既擅长感性思维,又擅长理性思维的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相关专业和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感性思维
  感性思维,可以大致归结为通过感官经验而完成直观活动,没有明显的理性思维的过程,不是深思熟虑的过程。
  (一)心理动力与自我表达
  弗洛伊德在《一个幻觉的未来》中写道,艺术为那些最古老、最能深切感受到的文明放弃提供了替代满足,因此,艺术的作用是将一个人和他为文明所做的牺牲调和起来。
  社会体制的实践与发展是以强制性的规则和约束为前提的,每个人不可避免地为文明的发展做出某种牺牲,而通过艺术实现的自我表达使压抑的心理能量得到了释放,转换能量的心理机制是象征,艺术也正是这样一种充满象征与暗示的表达方式。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是试图建立一个趋于理性的社会,人的社会化和理性程度的提高,使得作为个体的人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个人的自我表达就成为一种强化自我存在的必要方式。通过艺术家或是设计师的创造,不仅完成了个人的自我表达,也强化了艺术家或是设计师所在文化单元自居的情感。
  数字艺术仍然保留的艺术的基本特征,以比特为信息单位开展艺术创作。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除了视觉设计的美观与情感有关外,这个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使用乐趣以及交互体验也都在精神层面与用户有着情感的交流。
  (二)文化理想
  艺术所传达的文化理想往往存在于人类群体的某种深层的共同情感中,或者某个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中。通过艺术创作的表达和揭示,不论一个iPad游戏还是一个茶壶,或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画作,都以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形式,更胜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让他们以无与伦比的深刻感受体会到这种文化理想。
  比如,Win8的MetroUI设计风格,就以一种与iOS过度修饰和拟物化设计风格背道而驰的设计风格,在信息时代的后期,人们每天被海量信息包围的今天,MetroUI设计风格如春风一样清新,带来一种轻量化、轻松、明朗、环保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理想。
  (三)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妙手偶得的偶然性,是感性的直觉作用于材料和环境的结果。直觉不完全是冲动,是下意识的推理、习惯和经验。艺术的灵感,是这种感性的直觉,没有固定的逻辑规范,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它能够赋予艺术作品美好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气质。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理性思维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思维则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等理性思考的部分。
  (一)数字时代的特征
  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四个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身份的模糊,或许比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要平等得多,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已成为明日黄花。数字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创造更加平等、和谐世界的可能性。这一切都是人们社会化和理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isgn),简称UCD,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考量设计,客观地看待设计本身,使设计趋于理性。并且以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进行交互设计,使得设计这一过程更加科学,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也更易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
  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GregoryBateson)指出,个体的心灵处在一个由模式、秩序、共鸣所构成的世界,是某个大的有序系统的子系统。心灵固存于这个较大的有序系统的各个路径所携带的就是信息,媒介所传递的是信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回应正是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和交流,信息的组织和与用户的交互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控制设计成本,设计流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和团队合作等问题也提到日程上。项目管理观念的引入,使得管理设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效。同时,这也对设计师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都有一定的要求,强调设计师理性素质的培养。
  (四)数字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方式的学科,无论是代码编写,还是发布、测试环节,它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结语
  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开展通识教育:提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修理工科课程;2.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课程中开设哲学入门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机会;4.由行业专家给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涵盖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5.建立数字媒体实验室:给教师提供探索学科发展的机会,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性的设计专题内容。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格雷戈里·贝特森.逐步走向心智的生态平衡.
  [3]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