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禅宗美学对当代艺术理论的启示
时间:2014-01-11 16:54
来源:发表吧
作者:李猛志
点击:
次
摘要:对禅宗美学进行了介绍;对禅宗美学和当代美学、当代艺术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提出禅宗美学理论和当代艺术哲学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禅宗美学;艺术理论
1传统文化和禅宗美学
中国的哲学和美学体系中,无论儒家、道家还是禅家,对自然的立场始终是同向性的。孔子孟子都曾以自然山水比附人格特征、以山川之美喻人格之美。不管是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还是孟子的"原泉混混,不舍昼夜,……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乐"都指明了自然世界的山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相比儒家,道家更是把自然作为"道"的高度来讨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②这里把圣人的无为和自然宇宙的规律联系起来。不难看出,老庄的思想包含着更多的辩证色彩和把自然审美化、艺术化的倾向。
比之道家的思想,禅宗的美学观念是向前发展的。禅宗思想的核心是"明心见性",叫人摆脱千般计较、万种索求,回归生命的本真天性。禅宗这种立足心性的自然观是超越前两者的,以自然清静的心对待人生和审美,则人间即是天堂,天堂就在人心里。自然界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是没有任何功利的,是本性清静的。而有偏见、有执著、有系缚的是人的观念,是人被污染的心。对于禅宗而言,世界只是幻象,只是对自身佛性的亲证。禅的这种意识对写意的自然美在艺术中的流行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对于禅宗来说,自由即觉。于是,外在对象转而以心为基础任意组合,类似于语言的所指与能指的任意性。这就是所谓"于相而离相",也可以叫做"象外之象"。由此,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了空灵。美与艺术从此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中国美学传统中最为核心的范畴--境界正是因此而诞生。这样的美学诉求导致了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语言文字要"无迹可求",形象画面要"色相俱空"的艺术倾向和追求。这与"得意忘言"的道家美学有着相似之处。禅宗美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美学最终走向成熟。
2禅宗美学与当代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众多,可是当我们把这些西方的哲学、美学,透过作者晦涩的表述,窥见它们的核心含义时,惊讶的发现这些被称为原创哲学、美学观点,在中国古代的禅宗思想里早有表述。
叶朗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对今天的现代美学有三点重要启示:
一是: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也就是说,美既不在物理世界也不再精神世界,而在于主客体统一起来的意向世界;禅宗美学也有相似的特征,禅宗美学体现的是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因为禅宗的真谛观、领悟宇宙自然,并不在于客观地去认识、把握客体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要借助对宇宙自然的谛观和领悟,来发掘、印证主体自我的本来之心","所以在禅宗的这种谛观默照之中,作为客体的自然,便与作为主体的自我,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物我两忘而又物我同一的主客体契合为一的世界"③
其次,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禅宗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这一点同样契合了禅宗美学--禅宗美学体现的是超越概念的直觉思维,"由于真滴不可能用语言文字和理性逻辑传达和领悟,所以禅宗采用一种比喻或象征的暗示方式引导人们通过这些比喻或象征来领悟、把握真谛。"③禅宗典籍里记载了很多公案、话头,禅宗意在通过一些"象外之象""言外之旨"来表达真实的第一义;进而在第一义的指导下了悟人生真相,也即--意向世界照亮真实世界。
最后,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禅宗,是摆脱羁绊的精神解放;这一美学启示同样契合禅宗要义。禅宗不是靠理性认识世界,也不是靠感性感知世界,它是靠本性体验世界;是超越感性和理性的灵性在起主导作用。因而叶朗归纳的三点美学启示都和禅宗的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
叶朗指出的"美在意象"的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并且,意向世界不是物理世界,意向世界是人创造出来的。就像莫奈的睡莲是莫奈的世界,贝多芬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世界。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意向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是象外之象,是独立于物理世界,而又真实存在的世界。如前所述,"象外之象"的产生正是和禅宗"于相而离相""色空"的思想的美学发展密不可分。我们知道,审美是超功利的,而叶朗同时指出,审美不仅是超功利的也是超理性的。"庄子和禅宗的思想家,他们早就看到,功利世界和逻辑世界遮蔽了存在的本来的面貌,即遮蔽了一个本然的世界。这个本然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在这个本然的世界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庄子和禅宗对美学的意义主要就在这里"
3禅宗美学和当代艺术理论
禅宗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确有很多可比性,例如和解构主义,解构主义与禅宗都是反对权威的,解构主义与禅宗都是超越文字、语言的。另外,解构主义的"去差异化"与禅宗的"无分别心"--超越自我;解构主义的"平面化"与禅宗的"平常心"--超越玄想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点和可比性。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