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亚洲新电影的跨界合作(2)
时间:2014-01-23 15:41
来源:发表吧
作者:高培军
点击:
次
成功的跨界,近十余年来,始作俑者,当属《卧虎藏龙》所缔造的名利双收的“奇迹”,在无关意识形态分歧的“江湖奇观”想象和“侠义操守”的张扬上,内地、香港与台湾在摄制过程中配合得相当完美,当然该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要投资方——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但是,当《卧虎藏龙》开创的“武侠奇观”类型的审美创意被《英雄》《十面埋伏》《天脉传奇》《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跟风作给终结了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成为跨界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显然,这个时候,形式主义的视觉奇观已经不能成为关键因素,能够造就成功合作的主因非电影精神的契合莫属。《赛德克·巴莱》就是“精神契合”的成功典范。这部台湾电影,尽管题材选取的是本土化的“雾社起义”,但是影片的制作却是台、日、韩跨界合作的结晶。众所周知,日本曾是台湾和韩国的殖民宗主国,在日本统治期间,韩国和台湾都爆发过抗击日本暴政的起义或事件,当然前者的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但在这部影片中,韩国特技组主要履行技术支援(战斗场面处理)的职能,与实质的创作理念无紧要联系,影片沟通协作的难点就在于台湾与日本如何围绕这一敏感的“历史事件”形成精神和价值层面上的共鸣。日本演员也曾经集体加盟过不少中国内地拍摄的“抗战题材”故事片,像《太行山上》,但在重构历史的语境中,日本演员只是个“景观符号”,纯粹是为挣钱,谈不上与中方有任何真正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但《赛德克·巴莱》的定位是立足于“信史”,在这一前提下,赛德克人的“尚武”精神与日本人的“武士道”传统找到了契合点。影像层面上血肉横飞的“野蛮”与“文明”的对决,实际上是两种相似价值理念激烈碰撞的外在显现。就像影片结尾处,日本将军的总结:在这些“生番”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属于日本武士的战斗血性。导演魏德圣作为一个汉人,本身没有任何赛德克的文化基因,却能把属于“他者”的“抗暴起义”主体化,作为对台湾本土情怀的一种观照呈现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转述”能力。可见,成功的跨界合作必然建构在共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上。
那么有没有可能以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去克服宗教和文化上的鸿沟,以寻求更大的跨界可能?
去年的伊朗电影《分居风暴》虽然是部纯粹的伊朗本土影人的创作,但是却潜在的提供了一种跨界合作的可行性。这就是对“普世价值”的尊重。影片的成本只有30万美元,却在全球范围内名利双收,它的票房收益是全部成本的几十倍,而获得的奖项,更是横扫欧美、一举囊括了金熊、金球和奥斯卡小金人,成为《卧虎藏龙》之后新的“亚洲神话”!影片没有制作任何能够称得上“奇观”的影像效果,手持摄影、长镜头段落、不稳定构图、话剧式表演,甚至连配乐都没有,这样的纪实风格保持着伊朗电影的一贯特色,却不能带给人以任何的感官愉悦。这与“烧钱”式的国产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影片的取胜之道显然在于价值与理念。男女主角关于“去”与“留”的纷争,实际上道出的是伊朗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生死抉择:是忠于伊斯兰传统,还是勇敢地走出去迎接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开篇西敏那一句:我不会让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实也是很多中国内地中产阶级以及知识精英阶层的心声。③而结尾处,女孩面对争吵中的父母茫然的眼神,更是以一种民族特色的质朴与纯真流露出抉择时的困惑。作为“伊斯兰传统”象征的老父亲已然痴呆并注定不久于人世,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传统”是否值得葬送祖国的未来——小女孩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机会?这或许是当下伊朗人心中普遍存在的纠结感。在《分居风暴》中,民族的传统是作为背景存在的,而重点突出的则是朝向普世价值的选择的希望。笔者以为,对当下的亚洲新电影而言,重要的不是以一种“冷战思维”带着某种“义和团情结”去对抗好莱坞,不错,好莱坞是有文化霸权,但是这种“文化霸权”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推广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念的利器。对中国内地来说,本土文化传统本身就存在着封建主义的遗毒,至今依然阴魂不散,典型地像温家宝同志曾反复强调的“文革遗毒”④。如果一味拒绝现代文明的启蒙和洗礼,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在“视觉奇观”的招数用尽之后,价值和理念上的反历史潮流,将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取得进一步突破的最大障碍。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才有可能在将来去对“好莱坞霸权”进行“逆殖民”,回避这一点,以一种“民粹主义”的态度盲目鼓吹以“民族文化特色”对抗“后殖民困境”是不切实际的,靠这样的理论去建构所谓对抗“他者性”的“主体精神”,那么结果就是《英雄》或《金陵十三钗》的模式:用奢华的现代视觉外衣给本土文化的“木乃伊”披上一层“皇帝的新装”。
总而言之,在亚洲新电影的“跨界”问题上,笔者以为首先必须坚守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本土文化身份,其次更要通过先进电影文化的渗透力推动落后的电影文化奔向弘扬“普世价值”的阳光大道。
注释:
①章旭清:《地缘文化与亚洲新电影的美学取向》,《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88页。值得一提的是此文存在严重的常识性错误,譬如在分析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时,说“西亚的伊朗则继承着阿拉伯民族的血统……”(第187页),而作为一种常识,伊朗继承的应该是波斯民族血统。
②罗卡、[澳]法兰宾合著:《香港电影的跨文化景观(增订版)》,刘辉译,罗卡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88页。
③参见2010年6月3日《南方周末》的文章:《多少精英正移民海外,他们寻求什么》,http://www.infzm.com/content/45945。
④参见2012年3月15日《新京报》文章:《温家宝:政治体制改革不成功“文革”可能重新发生》,http://gb.cri.cn/27824/2012/03/15/2625s3600977.htm。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