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语文教师在讲解《世间最美的坟墓》时,遵循的是“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思路,这是从“意思本位”出发来解读文章的。但笔者认为,合理的或者真正到位的文本解读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作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写”,只有在“意图本位”的视角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才能读懂这篇文章的“皮里春秋”。
一、茨威格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关注一直被我们忽略的文章的副标题——“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这个看似简单的副标题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比如这次旅行是怎么去的,谁邀请的,邀请者出于什么目的。不弄懂这些问题,就很难理解茨威格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苏联政府通过高尔基邀请茨威格等人,目的是要让这些学者、作家、记者向世界介绍新生的苏维埃。在这之前,萧伯纳、威尔斯等人都已去过,他们对新生苏维埃的印象截然不同,有的觉得“热情满怀”,有的感到“失望沮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茨威格早就想去看看,这是一次好机会,于是,他欣然接受邀请,到苏联进行了14天的旅行。
然而,他看到了什么呢?14天里,“他有时赞赏,有时厌倦,有时欢欣,有时生气,始终是一股介于冷与热之间的交流电”。他看到了人民被激发起来的神秘热情和无法遏止的冲动,但又看到了混乱、无序和狂躁。他更看到了很多虚假的东西:“还不怎么识字的马车夫手里拿着书,那仅仅是因为那是书”;“12岁的小姑娘的课桌上放着黑格尔的著作”。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把虚假的东西给别人看,这是在欺骗他们,并非要人们了解真正的苏维埃。他又看到他们的忙忙碌碌而毫无效率,看到官吏们忙于批条子、签文件,该办的事杂乱无章。
这些景象与茨威格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谐、博爱的价值观相冲突,我们可以想象他当时内心有多复杂。
二、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
如何将自己见到的景象传达给世界呢?直接表达不是茨威格的文风,也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擅于将感受非常隐晦地藏在文字当中,读者非多次细细品读而不能得知。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劈空而来的第一句,就带着强烈的感情。许多教师解读此文,很容易掉进程式化的思维:托尔斯泰的墓很美,那是因为它朴素。这样的解读方式看似合理,但是掩卷沉思,这种解读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解读是等级观念支撑下的解读,它和茨威格的价值观是完全矛盾的。托尔斯泰穷极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自由平等,死了难道却有了平凡与伟人的分别?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