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当人们开口说话时,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更为得体、更为恰当的问题。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语码转换。在此背景下,逐渐产生双语或多语现象,掌握双语或者多语的人被称之为双语者或多语者。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着重研究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常常出现中英夹杂的语码转换现象。那么在大学英语这个特殊的课程中,我们是否需要进行语码转换呢?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语码转换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致力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工作,并在该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此后,一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转向英语课堂中的教师语码转换现象。教师语码转换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由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在吸收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展开,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教师的语码转换。
(1)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languagevariety)。Verschuere(1999)把语码定义为“一种语言的任何可以区分出来的变体”。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方言(dialect)、语言(language)、标准语(standardlanguage)、语域(register)①等术语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2)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将语码现象阐述为:“在同一会话中,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使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这种现象就是语码转换。”盖尔(Gal,1988:247)则将语码转换看做一种会话策略,人们运用这一策略建立、跨越或者摧毁群体边界;用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去创造和改变人际关系。Oxford②(1990)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学习一种新语言时,学习者用自身语言,亦即母语(nativelanguage),和新语言之间进行的有意识的,快速的,熟练的语言信号转换和互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
二、关于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者Guthrie(1984),Lin(1988;1990),Polio&Duff(1994),Bergman(1993)等学者认为,在保证学生目的语量化输入的前提下,英语教师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进行必要的语码转换,有利于提高对目的语的输入和吸收。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专家Lynch③(2005;2006)提议,“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语码转换不可滥用,母语使用率最好不要超过5%”。Jacobson④(1990)提议:教师应该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进行语码转换。Brice(2000)指出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应该遵循以下两点规则:(1)课堂上只允许进行句间语码转换;(2)所有的语码转换都应该是由学校专业人员尤其是教师发起的。
(二)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者龚耀⑤(2006)提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使用日常语,增加陌生语码的再现频率,强化双语语码转换训练。曲晶、孙芙蓉⑥(2007)提出了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语码转换原则:(1)最大量的目标语输入;(2)有意识、有标记地使用母语;(3)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4)顺应性地使用母语。常玲玲⑦(2007)则指出,教师在进行英汉语码转换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现实、语境、心理动机和文化规约;在讲解语言难点时要用必要的汉语加以解释,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三、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利与弊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