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文化影响要素研究(2)
时间:2014-03-19 10:33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铁军
点击:
次
第二,团体意识强。有关日本人的团体意识问题在相关的日本研究中多有论述。这些论述理由或从战后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员工社会归属感阐释,或从日本中世纪以来的武家文化中寻找答案。如果我们从中国现存的企业机关的老干部办以及仍然存在的机关企业包办的退休金制度所形成的中国机关企业的社会归属意识的比照中可以发现,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度并不是形成日本社会团体意识的真正理由。另外,日本中世纪以来的武家中武士的忠诚换来的社会团体意识同现行日本企业文化的归属感只是日本团体意识的表象,而非这种团体意识的形成原因。从日本古代的社会合作结构看,日本传统的渔业等社会生产不同于大陆的家族为单位的农耕文化,古代日本的外海渔业捕捞需要布网、瞭望、投枪、观潮、掌舵等各种专业的分工合作才能捕捞到生活上必须的食材。传统的渔业捕捞分工使得日本人养成了从团体合作中求得生存的思想,并依据个人的技能形成团体内的稳定关系。日本的这种团体意识一方面使得日本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成功地将日本的汽车、家电等工业品推向了世界,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团体意识养成了公司和国家机关在遇到重大责任事件时谁都负责谁又都不负责的弊端。
第三,尊崇强者。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善恶教育是在儿童时代就开始的人生启蒙教育。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向无善恶的区分。“新选组”原本系日本明治维新中活跃在京都的保护幕府的“贼军”,西乡隆盛也是维新中发动西南战争反对维新政府的“贼军”。但无论是“新选组”还是西乡隆盛不仅在各地设有纪念碑和纪念地,而且其事迹还被搬上了电视荧屏和漫画杂志。不仅如此,1853年率船来日迫使日本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美国舰队司令佩里不仅在神奈川其登陆地建有他的半身雕像,而且在开港纪念馆中还辟有专栏介绍。在日本各地设立的公共墓地中,不仅葬有甲午、日俄等战役中被俘滞留日本死亡的清军、俄军以及德军士兵的墓志,而且也埋有明治维新中反抗官军的“贼军”士兵的遗骸。如果说我们用佛教中恩怨平等的思想来解释墓地和寺庙中“贼军”和“敌军”一起祭祀的话,那么西乡隆盛和佩里等人的纪念碑则不是用佛教中的恩怨平等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事实上在传统的日本文化价值观中,本无善恶之分,只有强弱之别。西乡隆盛、佩里等人之所以备受尊崇不是因为其人有可资表彰的善行,而是他们有令人生畏的强者之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中国之所以被奉为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原因是在罗贯中笔下贬曹赞刘,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是善者的化身。中国人由此还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奉为神,放在关帝庙中祭拜。日本人对《三国演义》同样爱不释手,但日本人更推崇的是罗贯中笔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渴望强者和尊崇强者的文化价值取向在近代以来日本的外交结盟中也可见一斑。明治维新政权成立后,伊藤博文等日本当政者之间曾就日本外交结盟对象产生了争执。主要争论就是日本在结盟对象中是选择贫弱的清国。还是选择外强中干的沙俄还是日益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争执的结果是日本选择了同英国结盟。日英的三次结盟一直持续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才宣告解体。在其后的日本外交战略选择中,日本不仅抛弃了与英国的传统同盟关系,而且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选择和德国法西斯结盟,形成了反英美同盟,进而在1941年12月与英美不宣而战,挑起了太平洋战争。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又很快同昔日的敌人——美国携手,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抱上了美国的粗腿。固然,国家外交政策事涉国家根本利益,昔日的敌人可能就是今天的盟友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从近代日本外交三次盟友上的选择上也可以窥见日本文化价值观中只有渴望强者和尊崇强者的文化,丝毫没有同情弱者和善恶的区分。
第四,日本文化价值观中或日本人的文化行为中,对于外来的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心。有关这一点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大体殊途同归,只不过褒贬不一。有关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日本所处的岛国自然地理环境中寻找出答案。实际上,古代日本接触外界的途径除了向中国和朝鲜派遣使节和通信使,保持同中国朝鲜的往来外,几乎很少同其他外部世界往来。这样,从古代以来日本就对外界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心。其中,像德川幕府时期虽然闭关锁国,限制同外界的接触,但是幕府还是每年通过来长崎的荷兰商人呈送的《风说书》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明治维新前后,由于日本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打开国门后的日本人带着对海外的强烈好奇心和探求心纷纷远赴欧美、南洋、中国大陆。这一时期,日本的报刊杂志也纷纷开辟“异国奇谈”、“海外见闻”、“南洋通信”等栏目,介绍海外见闻。日本人对海外的这种好奇心和探求心不仅使得日本开始了解世界和探知世界,而且也使得日本开始了解到日本与世界的差距。当然,日本开始探求海外的同时,也开始变得野心勃勃。其中日本尤其是对中国大陆充满探求心。这种探求心一方面是对中国古文明的向往和探求,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大陆山川、风土人情、道路交通、物产、政情的调查。这些调查为后来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和军事侵略提供了不少可资参考的资料。
日本人对海外的强烈的探求心在战后的表现也非常明显。在日本学术界的研究中,除了对中国、美国、英国、俄国等国家的研究外,像朝鲜、越南、印度、泰国、古巴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成为日本研究机构和学者调查和研究的对象,而且其研究领域也包罗万象,其中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出版、风情、地理,还包括物产、教育、气象天气、文学文化等各个领域。此外,在日本的大型企业中,不仅有世界各地的商情、贸易、交通概要等信息,各国政局变动也是这些企业关心的议题。甚至一些大型企业至今还保留着海外出差人员回国后需要撰写出差国政情、物价、交通等报告书的惯例,供公司员工参阅。
当然,战后日本对海外的关心中不乏有日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乃至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需要,但是从韩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情形看,日本应该属于对海外关心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第五,危机意识强。有关这一点也与日本列岛频繁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有关。再加上,日本列岛本身地下资源和地上资源有限。这些地理环境灾害和自然资源的匮乏也是日本形成这种独有的文化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国土狭长,可供耕作的土地有限。从日本的历史文献记述中可以看出,因水害、冷害造成稻米绝收减产的“大饥馑”、由于地壳变迁所产生的“大震灾”、因季节性的热风暴造成的洪水泛滥,决堤、泥石流以及火山喷发等有关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长期饱受这种灾害的折磨中,日本人渐渐养成了危机意识。这种民族性的危机意识体现在对天气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而当这种民族性的危机意识在当局者和媒体的煽动下就演变成了“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在自然灾害面前,日本人也体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无奈。对大自然的敬畏主要体现在许多日本人信奉的神道上。日本的乡间和城镇大多供奉有各种各样的神社,大多数神社中供奉的是日本神话中的天神,这些天神除了国家神道中的天照大神外,多为自然界中的雷神、雨神、火神、疫病神乃至风神。人们试图通过对这些恶神的供奉能够保佑不再有震灾、火灾、水灾和风灾。“3·11”地震当日,人们通过报纸和电视,非常感叹日本人在地震和海啸中的冷静有序。其实日本人的有序冷静,更多的是在灾害面前对自然界的无奈。
三
文化本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本文化研究中最为困惑的是对急剧变化的日本文化进行理论上似乎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诚如所知,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化的变化是日本历史上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洋装、牛肉、火车、交际舞、洋枪洋炮、纺织机、牛奶、裤子、鞋子等西洋的生活用品和科技产品涌入了日本,而且像宪法、议会、政党等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也纷纷涌进日本。此外,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以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音乐也纷纷涌入了日本。由此,在日本街头出现了像横滨正金银行、东京火车站、议会大厦等融入了西洋近代建筑文化元素的近代建筑;在政治体制上,日本举行选举,开设了议会、内阁:在思想上,京都大学的讲堂开始讲授马克思的资本论;从东京到大阪人们可以选择海上的汽船或陆地上的火车来进行旅行。这些近代西方文明在迅速融入日本社会各个角落改变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悄然影响着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化价值观。
在这些变化中有的是昙花一现,有的则深深地植入了日本人的心灵,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其中,像当时思想界比较流行的无政府主义和明治初中期上层社会流行的交际舞则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悄无声息,甚至到今天“鹿鸣春”的交际舞也没有成为日本上层社会的交际手段。植根于日本自然和地理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一方面在接受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而顽强地生存着,一方面,日本传统文化在融入和接受了西方文化元素后,开始以新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今天的日本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剧场中看到日本传统的力士相扑比赛,也可以在湖边和赛马场看到赛艇比赛和赛马比赛。既可以看到节日中的日本传统的山车、“神辇”以及歌舞伎,也可以在画廊中看到西洋的油画和歌剧表演。日本今天这种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日本文化的急剧变化表明,今天的日本文化正处于文化的变动和变革时期,而且这种现象会在今后持续很长一段时期。虽然目前这种处于变动时期的日本文化我们尚不能断言其方向和历史地位,仅就目前日本文化现象大体上还可以总结和归纳出几点文化倾向和规律。
首先,文化的国际化和开放性。有关这一点倾向是相对于近代以来日本文化而言。就现代日本文化而言,日本文化在接受现代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的同时,日本文化也在经历着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国推销日本文化,主动接受国际化的过程。十几年前,国际奥委会将日本传统的相扑和柔道列入了奥运会的正式竞技项目。日本的这种文化推销在战后日本文化发展中比较明显。其中像日本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日语能力测试”、日本动漫展、日本汽车展以及日本花道茶道展等均属于日本文化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性成就。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