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渔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第二次调整、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理论构建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基础上,以渔业大省山东省为例,分析了该省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的理论框架渔业产业化的实现,需要有一系列运行机制作保障。渔业产业化的内涵与核心决定了渔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如内部利益协调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市场开发机制、科技进步机制、投融资机制等。
1.1内部利益协调机制
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强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创造各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市场所特有的契约关系把分散的渔户聚集在可控性强的体制之中,使渔户由小农经济的自然人变成商品社会的经济人,以提高渔户和渔业经济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建立健全产业化体系内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使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及渔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变松散型为紧密型,形成集渔、工、贸,产供销为一体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增强渔业产业化组织的活力。
1.2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机制
“科技兴渔”是渔业产业化发展和渔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技术装备渔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渔业,才能促使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渔业科技含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渔业产业化经营中也极为重要。
要迅速地将一批先进实用的养殖、捕捞和加工技术直接传输给渔户,使科技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推广和运用。
1.3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存在,使渔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更明显的弱质性。为了克服弱质性,规避风险,渔民以及渔业生产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既能获利又能降低风险的体制或制度。因此,需要将渔业资源的产权明晰化,以产权机制来制约和降低渔业经营中的风险。以高科技手段使自然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产业化经营,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1.4市场开发机制
渔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经营渔民与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完善的市场开发机制成为渔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机制。
1.5资金融通机制
渔业产业化经营,一次性投资较大,资金短缺是大规模开发的一大制约因素,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导向,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柱,外资和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设立渔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对水产龙头企业的扶持;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资金安排上要予以优先考虑;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加强内引外联力度,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融资、入股。要制定相关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实行招商引资,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强化投入管理,提高投入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1.6政府助推机制
渔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产业的区域布局结构和规模,关系到渔业和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政府的推动是渔业产业化必不可少条件。政府对于渔业产业化的推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首先是政策支持。政府要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上对渔业产业化经营进行有力支持与规范。其次是资金支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改善渔业的生产条件,促进渔业的科技进步。第三是组织支持。政府从行政机构的安排上为渔业产业化进行组织协调,成立渔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渔业产业化政策的落实、项目规划等组织工作。最后是法律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渔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法治渔、以法兴渔。政府应转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渔业法制体系,把规范渔业产业化经营、保护渔业企业与渔户的权益纳入法制化轨道。
1.7服务保障机制
渔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环节多,专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渔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渔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提供综合优质的配套服务,它是衡量渔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适应渔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应建立科技、信息、运输、仓储、物资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发挥社会化服务优势,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渔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保证渔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广大渔农民参与兴办不同类型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使渔民享受产业化经营多个环节的经济收益和利润,推动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2山东省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1利益协调机制尚未使利益各方结成经济共同体首先,山东省现有渔业生产基地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和优势,加工企业数量不足,缺乏主导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活力和辐射能力,生产、加工、销售三大环节衔接不够,缺乏互相促进和制约机制。另外,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是以开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企业,无法与渔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影响渔业产业化的发展。
其次,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衔接,规模效益低。这种分散经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普及推广,也使渔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影响了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不利于管理,浪费了渔业资源,大大削弱了渔业功效和渔民利益,并制约了渔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少,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对渔业产业的拉动、带动能力不够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三次产业联结不紧密,停留在产品买卖关系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的形式较多,没有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未能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2科技创新机制滞后于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整体上来看,山东省渔业发展还没有摆脱依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渐突出,如地区性的结构不平衡,品种层次的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二、三产业严重滞后,渔业经济总产值中,大部分是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的,水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水平较低。渔业占全省海洋总产值的60%以上,而海洋医药、海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尚不足30%。
2.3风险保障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近年来渔业作业范围越来越广、航程远,渔船遇险、发生意外事故和涉外事件的几率很高,渔业保险补贴已成为渔民的迫切要求,这不仅关系到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更关系到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山东省渔业政策性保险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
另外,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要撤出部分传统作业渔场,使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海洋捕捞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压力。但由于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渠道狭窄,资金缺乏,减船转业的难度大;加之资源衰退,渔业生产成本上升;渔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大困难。同时由于渔业管理制度的变化,渔民难以完全适应,涉外渔业事件增多,渔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涉外渔业管理难度加大。
2.4市场开发机制滞后限制了渔业产业化的正常进行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改革经营体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等一系列的重大措施,目前己初步奠定了山东省渔业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产业或西方发达国家渔业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管理不规范,缺少对过剩生产能力和低级生产能力的淘汰机制和促进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机制。渔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业贸易能力的提高。同时,绝大多数渔民资本积累水平很低,加上文化素质、经营能力有限,以及过于分散的经营格局,给渔业信贷、科技推广带来许多问题,渔民很难得到新上项目的投资和科技的支持。所有这一切,导致绝大多数渔民尚不具备独立应对市场变化、并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而正确反应的能力,客观上降低了渔民作为主体对渔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效果。这也是造成我国渔民组织和发现优势资源的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2.5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条件,水域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生存、繁衍和养殖业的发展。山东省尽管在海洋环保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岸海域污染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陆源污染、河口海域污染、油气开发形成的石油类污染、海水养殖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2.6政府助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山东省渔业发展迅速,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渔业强省这一目标的关键时期。具体包括实现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第二次转变,发展优质水产养殖业,提高远洋渔业比重,推进水产加工业,扩大休闲渔业、设施渔业,发展高效渔业、生态渔业、品牌渔业,这样全方位、整体性的结构性调整必然要求财政投入的加大和政策导向作用的发挥。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财政支渔认识不足,造成山东省政府对渔业的财政投入都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同时,从财政投入结构看,财政对渔政、渔港、转产、环保、种质等方面用途的投资比例比较大,有力改善了山东省渔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基础。但综合开发、水产科技、病害防治、技术推广等支出比例仍然很低。由此导致:渔业科技创新进程缓慢,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成果不多,高新技术研究明显滞后,许多制约渔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7服务保证机制建设滞后,不适应渔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渔港码头、专业批发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加工业落后,流通渠道不畅,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渔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的前瞻性开拓难以为渔业经济提供快速发展的有效保证。
同时,科技成果储备不足,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良种化程度普遍较低;养殖品种的病害防治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至今仍没有十分有效的控制措施。山东省每年因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另外,基层渔技推广服务体系不稳定,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影响渔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稳定发展;社会公益性服务不配套,渔业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渔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影响了山东省水产品海外市场的开拓。近年来,山东省虽然采取了许多应对国外针对我国水产品的贸易壁垒措施,但由于企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加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质量安全监控手段,使水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影响了水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
3山东省进一步完善渔业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具体对策3.1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优势产业区和优势产业带(1)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实施渔业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山东省而言,重点实施莱州湾、胶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治理,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巩固和发展海防林,修复和保护近岸湿地,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严格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休渔制度,减少近海捕捞渔船数量,压缩捕捞强度,保护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对占用传统作业渔场造成渔民失海失水的,要给予合理补偿。
(2)适度增加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渔业共同生产条件。首先加强渔港建设。根据渔业资源、渔船数量、渔港自然条件、渔业经济比重等,合理布局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因地制宜选择一批避风条件好、具有较大经济腹地的渔港,修建码头、护岸和防波堤,疏浚航道和锚地,建成港口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渔港。其次加快沿海公路、海堤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推进沿海地区城镇化建设。把沿海的海洋开发卫星镇、渔业特色专业镇建成经济实力较强、城镇设施完善、文化教育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
(3)尽快建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和渔业环境监测网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