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代化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它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农业信息化即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它是指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装备现代农业,依靠信息网络和数字化进行农业经营管理,用现代信息技术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在各国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提出之后出现的,与农业现代化一样,农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1.1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的科学计算;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农业数据处理与农业数据库的开发应用;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重点转向知识处理、自动控制与网络服务。目前正朝着高强度的农业信息产业方向发展。
在美国,农业部已形成了庞大、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和制度,建立了手段先进和渠道畅通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饮料问题的研究至今,计算应用已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信息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了50%,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也超过了50%。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德国的农业信息也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时期,并已与欧洲、北美、日本等国的通信网络联通。
1.2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计算机市场和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还是较快的,并没有落后于其它产业。从有关统计数据看,截止2000年底,我国农业信息网站已由1998年不足2000个发展到2600多个,其中近1600个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占总数的72.89%。全国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局域网的基础上,有近一半的地(市)和1/5的县级农业部门也建立了局域网。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
虽然近几年我国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需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较低,信息意识不强;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做生产指导,不能做到产品销售对路、高产出收到高效益;我国农业现在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转型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慢,科技贡献率低。
2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由于农业信息化在解决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封闭性、滞后性等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以及带给新技术的推广、信息传递、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便利,决定了它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的手段,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2.1农业信息化加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包括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化、农业技术信息化。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能大大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例如,新加坡建成的自动化养虾工程,通过养殖场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从饲养加工配制到养殖用水的盐度、水温、水循环和投入饲料的全部过程,都是通过计算机自动调节和控制,并能自动配制适合对虾各个发育阶段的饲料。
2.2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的形成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大工程,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帮助。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可为政府提高便捷高效的宏观管理模式,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信息服务可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打破传统资源约束,根据市场需要,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纽带,建立灵活多样的农业经营实体。
2.3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网络、信息技术将全国乃至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展示在我们面前,将分散的农产品及其部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大系统。美国农业部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子邮件系统,通过农业部信息中心进行交换,并对外联通Internet。其中仅农业市场服务局,每天就要使用计算机处理大约五千万字符的市场信息,通过卫星送到130个地面接收站。也可提供电话语音查询服务和通过Intemet传播农产品价格信息。中国农业部也在建立类似的市场信息系统,促进我国农业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3、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策略与措施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实现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3.1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快速、健康的发展,离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拉动是难以实现的。第一,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信息观念“只有掌握信息,实现农业信息化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第二,在政策上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科研体制、投资结构、经费投入和实用技术研究进行政策调整,明确投资主体并保证基本投入。实行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3.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农业信息网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首先,统一规划,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目前,大部分省都已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全省信息联播,建成省与各市、县的专用卫星通讯网,与农业部的卫星网连接,构成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内部网。其次,加强农业数据库的开发。其内容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数据库的开发。
3.3努力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质量,满足农业需求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存在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量缺乏,质量不高,内容重复,共享性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数据库大约为全世界的1%,农业数据库仅局限于单机服务,农业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尚未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因此,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仍需提高信息质量,挖掘信息潜在价值,实现有数据库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此外,必须解决信息的标准化问题,只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才能做到信息共享,系统兼容。
3.4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要实现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创新人才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人才远远不够。因此,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一是在大专院校设置农业信息化专业,选择重点单位设置硕士、博士学位点。二是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国外优秀的信息人才回国工作。三是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让农民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
4、结语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农业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要发展要应对WTO的挑战,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务院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国家信息化工作。可以预测,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培训逐渐深入民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在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下,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再是遥远的梦,21世纪中国的田野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参考文献:
[1]卢良恕.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科学,1999,(1):38-41,47.
[2]王国年,陈旭毅.展望21世纪中国农业信息化[J].河南农业,1999,(1):59-61.
[3]潘辉.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催进剂[J].河南农业科学,2001,(3):47.
[4]赵锦域.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建议[J].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