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世界有机农业现状与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策略  

时间:2016-04-07 09:17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杨洪强 接玉玲 点击:

  摘要:随着世界有机农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有机农业面积目前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有机园艺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园艺生产方式。我国在劳动力、植物资源、地理条件、农业技术、农业思想等方面具有发展有机园艺的优势和潜力。为促进有机园艺生产的发展,应加强政府扶持,加强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找出分析和控制园艺生产中危害的关键点(HACCP),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并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良好园艺技术规范(AP)通过GAP来引导和规范有机园艺生产的发展。在具体实施中,要以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指导有机园艺的开发。

  关键词:有机园艺;传统农业技术;生态学;发展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20世纪,农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现代农业由于过分依靠农药、化肥等外在投入,带来了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食品安全性也令人担忧。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我国也于2001年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有明显推动作用。但无公害生产解决的是食品安全的最基本问题,主要满足当前国内需求,还很难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杨洪强,2003)

  我国园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保护生命与健康、保护环境”为借口的“绿色壁垒”不断涌现,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无公害食品”的丰富,人们也开始把需求的目光转向“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近年来有了快速发展,这给我国园艺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1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成立以来,有机农业逐渐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贸易机构一生物行业商品交易会(BiFachFail)的成立,以及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机农业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促进了世界有机农业快速增长(马世铭和Sauebo2004)。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有机农业加速发展,目前全球已有3050万hm2以上的土地采用有机方式管理。有机农业面积最大的几个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美国、意大利,中国已成为世界有机农业面积第三大国(Wille&Yusf2007)。

  大洋洲虽然有机农业面积最大,但亚洲增长非常快,占世界有机农业面积百分数已由两年前不到3%达到目前的9%而中国是主要贡献国。目前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已达230万hm2,但有机农业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0.41%列世界第52位;列支敦士登最高,比例为27.9%;除东帝汶外,世界前十几位的国家几乎都在欧洲,比例在4%~8%(Wille&Yussf2007)。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nemainalTdeCnrTC)的统计,2005年全球有机产品销售额已达255亿欧元,每年有机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率在10%左右,预计2006年销售额将达到300亿欧元,多半的有机产品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消费,但近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也在明显扩大(Wir&Yussf2007)。

  1.2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1994年我国第1家有机认证机构—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CFDC)成立,到2005年4月1日国家标准《有机产品》(CB/T9630-2005)开始实施及2005年国家质监总局发布《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国有机农业经过形成阶段和增长阶段,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1600个企业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169.4万hm2(包括捕榜水域、放牧区域)产量307万,t转换认证面积61万hm2,产量181万hm2野生采集208万hm2产量5万hm2有机产品已经约有30大类,300~4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杂粮、水产品、野生采集产品;获证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而加工产品较少(李显军,2006)。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有机生产,但有机农业分布区域不均衡。绝大多数有机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西南地区很少。东北三省、内蒙古等有机食品数量、产量和生产面积以及单个企业获证规模最大;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在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占有较大优势。我国有机生产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以及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发展比较快(李显军,2006)。

  2有机园艺的特点

  有机农业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以维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一个促进生物多样性、土壤生物活动和生物良性循环的生态性生产管理体系。有机园艺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按照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技术规范,结合果树、蔬菜等的特点,生产清洁安全园艺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是有机农业基本原则在园艺生产中的具体体现,是一套新的生产体系(杨洪强,2005)。

  2.1有机园艺的基本要求

  同有机农业一样,有机园艺生产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等。其目标是通过采用天然材料和环境友好的农作方式,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并通过作物种类和品种的选择、轮作、混作和间作的配合,水资源管理与栽培方式的应用,保护土壤资源,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从而保障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杨洪强,2005)。有机园艺要求: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3)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记录;4)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审查认证。

  2.2有机园艺依赖于高新技术

  有机园艺不仅要高产优质,更要保护环境,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的选用要求更严格。需要对常规农药和肥料、常规用药方式和肥水技术研究更新;新品种选育除要满足常规要求外,更要注重品种抗性。有机园艺在技术选择和掌握程度上难度大,对病虫害控制要求掌握一个“度”不要“斩尽杀绝”,要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要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抗逆性。(杨洪强,2005)

  2.3有机园艺需要传统农业技术

  有机农业主要靠有机肥和豆科作物及绿肥来提供养分和恢复地力,通过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多样种植,及应用植物性农药、无机杀虫菌剂等措施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施用有机肥,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以及病虫害的农业防治等,实际上都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重要内容(杨洪强,2005)有机园艺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及现代农业技术等)的基础上,需要吸收和利用我国传统农业技术。

  2.4有机园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园艺植物种类多,园艺生产技术复杂、工作难度大,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在机械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在园艺生产,如修剪、整枝、采收等工作中,仍主要靠人工完成。而有机园艺生产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需要生产者人工积造和使用有机肥,广泛采用嫁接,实行全年修剪,合理间作套种,采用农业与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等,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使得有机园艺成为劳动更加密集的产业。

  2.5发展有机园艺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

  21世纪,国际市场更加一体化,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家关税和配额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小,而且国际市场更加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在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为了摆脱竞争,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世界日益高涨的绿色浪潮,筑起“绿色壁垒”,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的贸易保护措施。设置绿色壁垒的主要方式是制定并严格执行较高的绿色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绿色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普及。这对于出口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必将成为市场准入的极大限制。

  我国蔬菜、果品等以集约化栽培为主,有的肥水需求量大,病虫害严重;大部分园艺产品不耐贮藏,采后病害严重。这使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采后保鲜等很容易对环境和产品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遭遇“绿色壁垒”的可能性也比其他农产品更高。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国出口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变得寸步难行,而发展有机园艺正是突破“绿色壁垒”的重要途径。

  2.6有机园艺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产业

  通常认为,虽然有机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往往比较低。Regnolc等(2001)通过5年对苹果的有机栽培、集约栽培和常规管理的比较研究表明,尽管前3年有机栽培的果园经济效益最低,但5年累计的经济效益并不低,综合效益反而是最高的有机园艺重视环境保护,外来物质投入少,产品价格高,同时有机园艺生产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达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7有机园艺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有机园艺不仅仅关注最终产品,更强调过程管理,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强调产、供、销一体化和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要求各环节各因子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平衡;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破坏整个生产。此外,有机生产是商品化生产,把市场信誉放在首位,而产品信誉是建立在真实的质量基础之上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有机园艺要求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检查、严格质量和市场监督,更注重系统化管理。

  3我国有机园艺生产的优势

  3.1劳动力优势

  有机园艺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主-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有机园艺生产的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广大农民操作;同时,发展有机园艺也可以缓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强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园艺生产还主要是小农分散经营,而有机园艺生产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发展有机园艺可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纳入产业化的轨道,使我国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小农户的收入。

  3.2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气候差别明显,自然环境多种多样;我国还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园艺植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而多样的环境和资源更适合开展有机生产。我国生物技术不如西方国家发达,主栽品种未经过转基因重组,生产中不存在基因工程问题。许多园艺植物种类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特别是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许多野菜野果,通过野生采集可以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环境条件优越,是发展有机园艺的适宜地区,有的地方不经转换就可以直接开辟为有机生产基地,或采集以后直接作为有机食品出售。此外,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多种多样,生产基地比较容易隔离,适于建设有机生产基地。当然,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以保障能够持续生产。

  3.3技术优势

  中国农业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创造了“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等永续经营的经验和技术。如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讲“谷田必须岁易”,间作套种可以“不失地力,田又调熟”;宋代陈旉认为“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美,其力当常新壮矣”提出“用粪犹用药”、“用粪得理”等合理施肥理论(《农书·粪田之宜》)晋代我国就开始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并应用植物性和矿物性药物以及农业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郭文韬,2001杨洪强,2005)。这些技术对于发展有机园艺很有价值。吸收几千年来积累的传统农业精华在我国发展有机园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遍的推广,全国已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创造了许多新的生态农业技术其中大多数可以直接用于有机园艺生产,并可比较容易的将生态农业基地直接转化为有机园艺生产基地。

  3.4农业思想优势

  有机农业在哲学上强调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要“与自然秩序相和谐”认为土壤是有生命的,主张少动土;注重合理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注重施用有机肥,利用生物治虫,依赖自然生产等。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重视“天人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注重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讲求“精耕细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杨洪强,2005)如《管子。八观》认为“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用力毋以致财。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这为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影响我国有机园艺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4.1对有机农业的认识不足,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许多地方在开展有机生产,但对有机农业的内涵和本质认识并不很清楚。往往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相混淆,并简单地认为有机食品比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更安全等,而对有机农业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效益认识也很片面。要么认为有机农业经济效益低,要么认为发展有机园艺会很快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实有机农业更关心的是长期的和综合的效益。另外,各级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还缺乏明确的扶持政策,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农业发展和研究的比重还很少。

  4.2有机标准尚不够健全,有机认证尚不够规范

  由常规生产转向有机生产不仅需要一个时间过渡,也需要思想认识和生产技术的过渡。在过渡阶段,还不能完全摆脱对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依赖,这时期的生产属于准有机生产。我国许多地方的有机生产尚处于有机农业发展初期,还只能开展准有机农业;同时,从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发展,需要符合我国国情和各地条件的技术标准与良好技术规范加以引导,而目前还缺乏这样的标准和规范。此外,国内现已有几十家有机认证机构,但许多机构认证的规范性和掌握的标准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不同的机构和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也很大;同时,有的有机认证机构为争取客户,恶意竞争,降低了认证质量和有机认证的公信度。

  4.3有机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尽管我国目前施行有机耕作的土地总面积已达230万hm2,但这仅占我国总可耕地面积的0.41%不到多数欧洲国家的十分之一(Willr&Yusf2007)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生产规模、产品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0.1%左右;生产的有机产品大多为蔬菜、水果等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很少(李显军,2006)这些显示我国有机生产的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4.4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生产环境不尽人意

  有机生产主要依赖于自然的土壤,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投入,对土壤肥力要求和有机肥的依赖程度更高。我国大部分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需要施入大量有机肥,而我国有机肥源严重缺乏,这是限制我国有机园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有机农业对环境条件并没有如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那样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高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特征,而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无法保障产品的安全。有些地区环境质量好,病害轻,比较适合园艺生产,但往往降雨少,缺水严重(如西北干旱地区)这些也不利于有机园艺的发展。

  4.5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严重滞后

  有机农业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需要一整套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其发展,但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特别是有机园艺)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缺少针对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的科研项目与研发经费,更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5发展有机园艺的思路与策略

  5.1充分认识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政府和社会都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农业、环境、食品、健康的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对有机农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以及在当地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增进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普遍了解解扩大有机产品的市场。

  5.2建立健全地方有机标准体系和有机认证机构

  可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分设有机食品和准有机食品两个等级。准有机食品生产适合有机农业发展初期的地区,可限量使用限定的化肥农药,产品主要面向国内;而有机食品应与国际标准接轨,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同时建立省级地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促进当地有机认证机构与国际认证机构的合作和互认,开通和拓宽我国有机食品打入西方发达国家的渠道。此外,还需要规范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和降低认证质量。

  5.3加强政府扶持,做好导向和协调

  有机园艺对技术、管理及环境要求更高,生产成本也比一般产品高。不少适合发展有机园艺的地方位于偏远贫困地区,当地财力十分有限;同时,当前我国多数农民尚不能自发地进行有机生产。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生产的支持力度,制酬政策予以支持.各级政府也应充分利用的“绿箱政策”,出台相应措施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有机产品,建设有机园艺生产基地,培育有机食品市场,促进有机产品出口创汇。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当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并建立有机园艺科研与生产示范基地。各地还要根据区位优势、生态条件,抓好区域规划,优先在生态农业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划和发展有机园艺。

  5.4以生态学的原则指导与发展有机园艺

  有机园艺是在人们认识到现代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后,在寻求新的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兴起的。“生态农业”在我国是认知度很高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有机园艺,应当结合我国国情,以生态农业为主要手段。从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出发,利用自然界各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原则,在能流、物流、信息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开展有机园艺生产。优先在生态农业建设基础良好的区县,规划建设有机园艺生产基地。同时,在有机生产中,充分利用生态农业技术以及自然界的光能、热能和降水,以土壤自身肥力为基础,实行生草覆盖,限制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多施有机肥、合理配施其它肥料;科学用药,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使园艺生产能够持续发展(杨洪强,2003)。

  5.5加强有机农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是有机园艺生产的基础和发展支撑。人们经常质疑,按有机方式种植,作物产量比按常规方法的产量低,但是“有机农业科研投入非常少,如果投入有机农业的研究也像传统农业一样多,那情况就要改变了”,所以应当加强有机农业理论和技术研究,挖掘有机农业生产潜力,研发适于有机农业的生产资料,具体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对各地现行农业及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研究,筛选和总结出适合有机园艺生产技术并加以开发利用和提高。

  (2)大力开展适用于有机生产的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开发资源多层次、综合性、循环利用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技术和现行生态农业技术。

  (3)重点研究农用化学投入品的替代技术和产品,研发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非化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挖掘有机肥源,研发高效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探索并建立园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机栽培体系。

  (4)研究和开发适合有机园艺产品保鲜、储藏、运输和加工的安全生产技术。

  (5)强化有机农业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园艺作物肥水利用效率和抗逆诱导规律,挖掘作物高效利用肥水和高抗逆的潜能。

  (6)加强有机生产体系的生态学研究,探讨有机农业系统自净能力和自净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律和技术、有机园艺生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有机园艺生态建设的特点与模式等。

  (7)国家或各地方应当根据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参照欧盟EUREPGAP(ht://wwweurepgapog/fmit/docunnshm)找出分析和控制园艺生产中危害的关键点(HACCP)按照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各地实际的“有机园艺技术规范”,引导有机园艺逐步发展并形成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推行有机园艺技术规范,使对园艺产品的安全质量保障,由传统的注重终产品的检验分析,转向注重产品生产源头和全过程的控制。

  5.6有机园艺实施途径

  在具体实施中,积极寻找市场,坚持打好基础、稳步发展、先易后难、建立基地、重点开发、逐步转变的原则;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各项标准执行,正确处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点,克服认为没有化肥农药就无法搞农业生产的片面观点。先从无公害生产开始'逐步向准有机园艺和有机园艺麵先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最后走向国际市场。

  发展有机园艺应当优先选择环境良好的区域如较少使用或不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的地点,远离城市的山区,气候比较凉爽、病虫害较少的地区,以及生态农业建设基础好的区县。优先选用抗病性强、不用或很少用农药的作物,易栽培管理、经济效益好、有市场竞争力的乡土品种,以及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还要适当稀植,科学耕作,实行生草覆盖,间作豆科作物;优先采用生态农业技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积极培肥土壤,推行配方施肥,建立利于生态良性循环的土壤管理制度。不用化学农药,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采用生物、农业、物理方法和生态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采取科学的诱导措施,积极提高园艺作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实行果实套袋,减少果面污染;合理修剪,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同化物积累,改善产品质量并提高作物抗性。加强采后和贮运管理,防止次级污染和品质受损。面向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拓展有机食品市场,开展有机园艺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开发系列产品。

  6结束语

  我国地域辽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园艺植物种类繁多,环境多样,传统农业基础好,又有多年的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具有开展有机园艺的独特优势。园艺产品是我国的出口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有机园艺,可以突破“绿色壁垒”,进一步增强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已把需求的目光转向“有机食品”,使有机园艺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我国园艺产品在国际有机农产品贸易中占很大份额,各国有机农业的实践主要是从有机园艺开始的,有机农业的许多理论和概念也主要来自有机园艺。(杨洪强,2005)因此,积极发展有机园艺,对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以及对于推动整个有机农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文韬.2001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李显军.2006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背景、现状和展望.农产品市场周刊,(42)26—29.

  3.马世铭,SuebonJ2004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动态.中国农业科学,37(10)1510

  4.杨洪强.2003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杨洪强.2005b吸收传统精华,通过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邓楠.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583—58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