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城镇化及其实现路径探论(2)

时间:2014-11-26 11:30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邬巧飞等 点击:

  二、目前我国推进人的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使人们陷入一种二律背反的困境。一方面,城镇化过度追求城镇数量的扩张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却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城镇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居住率却很低,城市病不断发生等等现象普遍存在。这迫切要求人们反思“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导致了“人”的不在场,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告诫我们,以物为本的城镇化不但不会增强人的幸福感,而且会加重人们对整个社会的不满情绪。人的城镇化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具体来说,我国推进人的城镇化主要面临以下障碍。

  1.传统发展模式占主导,一味追求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建国以来到现在,城镇化经历了几个阶段。有学者把城镇化进程概括为:压抑型城镇化、恢复型城镇化再到扩张型城镇化。建国初,国家大量投资工业化建设。到了1960年代,城镇化被视为工业化的成本并作为“开源节流”的对象而严格控制。[4]这一阶段,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业的增量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带动轻工业发展,对城镇人口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家开始逐渐放宽中小城市的户籍政策,但是对城镇人口的控制仍然没有完全放开。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开始同步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城镇化进入急速扩张的阶段。市场经济驱使社会生产的增加、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成为城镇化规模扩大的外部动力。地方政府受到唯GDP论的错误引导,盲目地追求以物为中心的城镇化,把城镇化简单地看作是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追求的是可视化的政绩工程,这必然导致盲目的城镇扩张运动。中央到地方的纵向分权,使地方政府的权力相对集中,更容易走向“一元治理”的模式。在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更多地是以经济利益为本位,忽视了社会利益,使服务社会职能处于“缺位”的状态。

  2.城乡二元结构主导下的旧有体制阻碍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人的城镇化不是单一的城镇化,它是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要求体现社会的公正、平等、和谐等价值诉求。但是目前,农民工不是“完全城镇化”而是“半城镇化”,很多农民进入城市,却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这违背了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半城镇化”现象一方面指农民进入城市之后,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指农民进入城市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的制度、文化系统。简言之,他们处于尚未完全城镇化的状态。有学者把“半城镇化”称作是“夹生城镇化”。这种“夹生城镇化”现象造成了城镇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农民工就业动力欠缺,甚至导致“半城镇化人”精神生活匮乏,与城市居民有严重的心理隔阂,对城市没有归属感等等。造成“半城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等。把户籍与人们的社会福利挂钩,人为地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3.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公共服务均等化受阻。教育、住房、医疗服务等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是人的城镇化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5亿人。[5]城镇经济的发展为农民进入城市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但是农民在涌入城市的过程中,并没有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产品。涉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一些公共产品,应当是通过国家权力施以财政投入,这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其是针对初次分配造成的不公正而进行的调整,能有力地应对市场经济局限性带来的种种问题。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但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仍基本上维持在12%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水平。[6]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财政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人们对公共产品的获得,阻碍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4.城市病问题突出,人们的宜居环境遭到破坏。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施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低碳生态城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的城镇化的迫切要求。但由于短期利益的驱动,城镇化呈现规模扩张的趋势。土地要素驱动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忽视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城市可持续发展遭遇了危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生态问题愈加严重,城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全球75%的资源,产出了更大比率的废弃物。[7]经过工业化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粗放的、高耗能的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对人的发展非常不利,也使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和危机。人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容易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割裂开来,没有以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相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城镇化。一个成熟的、健康的城镇应当具备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只有系统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城镇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才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才会增加。

  三、人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的城镇化是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居住环境等多方面的城镇化。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清醒地认识存在的问题,从理念转变、制度变革、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多方面入手,形成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合力。

  1.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就要求在推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人的需要、利益、权利等的实现。人的城镇化面临着实然和应然的巨大差距。人的城镇化理想状态应该是人们的社会福利得到应有的保障,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宜人,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状态比较满意。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必须首先改变旧有的传统观念,改变规模扩张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农民市民化是人的城镇化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人的城镇化应当体现社会公正的理念,更加重视“社会包容”和“社会融合”,而不是强化“社会排斥”。“社会排斥”是已经拥有社会权力的一部分人在制度上对边缘群体的排斥,人为地造成人与人之间身份差别,人与人之间待遇差别化对待。“社会排斥”造成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人们的不公正感增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增加等。因此,人的城镇化应当解构与超越传统城镇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质量、注重内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