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民俗信仰与禁忌

时间:2014-12-17 10:41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石莉萍 点击:
   [摘 要]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从交通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推动和谐兰州大发展。

   [关键词]兰州;交通民俗;信仰;禁忌

  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道出了传统社会人们对出行的畏惧。古代兰州地区由于交通落后,行路艰难,尤其是长途跋涉,更让人焦虑不安,从而产生了很多有关交通信仰、习惯和禁忌。这些交通信仰、习惯、禁忌至今依然传承,对兰州地区交通和社会生活产生着一定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兰州的长远发展。

  一、出行习俗

  兰州地理位置特殊,黄河穿城而过,黄河两岸受河水冲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冲积扇,宽阔平坦,土地肥沃。很早时期,这里就有人群居住和耕种,长期的农耕生活形成了兰州人“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生活中没有特别需要出远门办理的事情,尽量不远行,“行路难”是民间普遍的感受。即使出门远行,也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长期相沿遂成习俗。

  1、择期“黄道吉日”

  兰州人在出行习俗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行旅习惯,人们出门不论路途远近,时间长短,都要择日出行,挑选黄道吉日。最简便的办法是查看老黄历,选择宜出行的吉日,而尽量避开忌出行、忌远行或诸事不宜的日子,如过去兰州有“七不出,八不入”的说法,以图出门吉利平安。

  2、“穷家富路”,费用充裕

  兰州人在过去把出行看作大事,认为出行艰苦受罪。在择好出行吉日后,即着手进行出行准备,讲究“穷家富路”。一旦家里有人出远门,家里生活情况再不好,也要给出门远行的人尽其所能准备好路上应用之物,出行费用(俗称“盘缠”)要准备充裕,尽量宽余,衣食都要准备妥当,以免受罪。由此相沿,形成“穷家富路”的观念。

  3、临别“饯行”

  当给出门的人准备停当后,家人朋友往往要设宴给出行者送行,称为饯行或饯别。中国民间常见的送行习惯是折柳送行,这种习俗始于汉代,《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以后历代相沿成习,而以唐代最为流行,唐诗中折柳送别的诗句比比皆是。[1]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送别》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白居易的《忆江柳》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都反映唐代人折柳送别的习俗。送别时之所以要折柳,是因为“柳”与“留”同音,故赠柳即表示“留客”。[2]折柳成为送别的代名词。经济学论文折柳送别除了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外,可能和古人认为柳能驱鬼,可保护人行路平安有关系。所以古人认为带着亲朋送的柳枝上路,百鬼也会远远躲避。[3]在过去兰州,折柳送行非常普遍。如今折柳送别已成往事,但家人、朋友出远门设宴饯行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礼仪,兰州人也不忘此礼,践行话别总不忘“一路顺风”、“一帆风顺”等吉言吉语。

  4、出行途中,“谨言慎行”

  因为过去交通不便,旅途艰险,人们在出行途中形成了谨言慎行的习俗,兰州人也大多沿袭。如途中问路要有礼貌,以免多走冤枉路。路上见到东西不能随便捡,以免惹是非。遵守交通禁忌,如坐车不说“翻”、坐船不说“沉”字等,尤其路遇蛇过道,决不能伤害,因为民间俗信认为蛇为土神。

  5、平安归来,“接风洗尘”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