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考虑空间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首先,以2009年中国3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对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 行空间分析。然后,在文献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人才、技术、宽容、政策、基础设施这5个 因素对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作用主要是通过邻近省 域间的溢出效应来体现,技术因素在推动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宽容和人才因 素;而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并不太显著。研究结论与国外已有研究有一定差异性。最后,就该 研究结论展开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计量;影响因素;中国
Abstract:I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has caus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academia.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ese provinci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First, the paper uses global Moran index and local Moran scatter plot with cross section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2009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vinci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with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 Then,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b, the paper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five influence factors (that is talent, technology, tolerance, policy and infrastructure) to provinci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unds that,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provinci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lays a role mainly through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 output of nearby provincial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eleme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vinci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ollowed by tolerance and tal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impact of infrastructure and policy are not significant.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have some differences with international related research conclusion.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I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patial econometric; influence factors
进入21世纪,作为朝阳行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以年均8.7%的增幅高速成长,成为保持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_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增长的速度更
快。2010年,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年增长速度达14%,英国则为12%。而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品收入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收入的4倍10。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迅猛。201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
值约为10000亿元,其增幅达到17%左右,同时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近8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20.8%0。作为新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国家已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伴随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崛起,它吸引了学术界高度的关注3。究竟什么因素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这_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掀起一股研究热潮。2002年,美国区域经济学家Florida吸取前人研究基础,通过对美国人口过百万的124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分析,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人才(Talent)、技术(Technology)、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Tolerance)H,而人才因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该研究结论被命名为"3T"理论,并被国内外学术界广泛接受和运用于后续研究中B_1fl。而另外一些学者在对欧洲、南美洲、亚洲多个城市开展深入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指出政府的政策、城市便利的基础和配套设施,这2个因素亦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Nonini认为政策支持或者政府功能在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力度越来越强,他通过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指导创意经济发展,必须由政府予以政策性引导和调整,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M。Grabher13、CoeM、Cha-painM等人的研究强调,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配套设施和辅助机构的支持,如密集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专门商业服务、零售业、观众、研究机构等,其对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积极推动。
国内对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全局性分析相当缺乏,为数不多的研究都基于某个特定城市的个案(如北京、上海、深圳),采取定性的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M。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与国外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差异明显。国外已有理论提出的人才、技术、宽容程度、政策和基础设施,这5因素是否都是影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是,它们的重要程度如何排序?如果不是,现阶段究竟是哪些因素起最主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充分考虑31个省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下,通过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判断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程度,并对我国省域尺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从而进一步回答以上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目前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国际上尚未形成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统一界定。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北京、上海等地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管理实践,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创新为本质,以文化的商业性开发为目的,通过知识产权的交易和消费,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结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具体包括文化艺术、广告会展、新闻出版、广电影视、动漫游戏、新媒体、设计服务、文化旅游等细分门类。因此本文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一致。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比性,以各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作为衡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即以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并根据前文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机制分析,选取人才、技术、宽容、政策、基础设施5个因素综合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在影响因素的替代指标(表1)的选取过程中,本文用我国各地区文化体育娱乐就业人员数量(X")和研究与开发机构人员数量(X12)衡量人才资源的供应程度;专利申请数量及各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情况通常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本文将专利申请授权数(XM)与高技术产业产值(X22)作为衡量地区技术水平的替代指标;本文采用地区流动人口数量(X31)、社会公平指数(X32)与社会包容指数(X33)衡量地区宽容程度。因为,地区流动人口数量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开放性以及对外来事物的接纳程度,社会公平指数则能够体现地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合法高效的政务环境,而社会包容指数能大体上反映社会文化交融、互动以及对文化多元性的包容程度的情况;本文采用文化事业财政拨款(X41)与人均文化体育娱乐固定资产投资(X42)作为政策支持的替代指标。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拨款与固定资产投资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地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最后,本文采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X51)和人均高速公路线路长度(X52)来衡量各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供应状况。因为,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互联网宽带和高速公路线路长度能在一定程度说明通讯、交通设施的便捷程度。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空间自相关本质上表现为地理单元关于某_属性的空间集聚特征,反映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分散还是集聚,是自相关还是非自相关。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这_属性值的空间分位图,研究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再运用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空间自相关程度、空间集聚强度。
2.1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通过六分位图(图1)可以看出,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遵循_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大体呈现从东、中、西依次梯度下降的趋势。东部和部分中部省份发展水平较高,西部、西北部地区相对落后,整体上趋于集聚化发展。2009年,以广州市、深圳市为核心的珠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同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鲜明的区域:①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为优势行业的首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区;②以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等为优势行业,以上海为龙头城市,带动杭州、苏州、南京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③以广告、影视、印刷、动漫等行业为特色产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区;④以影视、旅游、服装等行业为特色,以昆明、丽江和三亚为代表的滇海文化创意产业区;⑤以网络动漫游戏等产业为优势,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的川陕文化创意产业区;⑥以电视广播、新闻出版为优势产业,以湖南长沙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创意产业区。
2.中括号数据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单位为千元)的取值区间;3.小括号数据表示处于某分位等级下省份的数量(我国台湾省除外)。
图1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六分位图
Fig.1ThevalueaddeddistributiondiagramoftheCultural-Creativeindustry
2.2空间自相关测算
空间自相关性可以定义为地理事物或现象观测值的相似性与其在空间上的距离密切相关。当相邻地区随机变量的高值或低值在空间上出现集聚倾向时为正的空间自相关,而当地理区域倾向于被相异值的相邻地区所包围时则为负的空间自相关E7]。区域经济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通常由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定量判断,包括全局Moran'I(GlobalMoranIndex)和局部Moran'sI(LocalMoranIndex)两种。
根据2009年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数据测算,全局Moran'sI=0.4362,表明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空间中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集聚趋势明显。全局Moran'I从整体上对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自相关程度进行了测算,但并未进一步揭示文化创意产业在具体省份之间空间自相关情况,不能反映出区域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确切特征和模式。为此,需利用局部Moran'I作进_步分析。根据局部Moran'sI的含义,可将某省份及与其相邻省份之间的局部空间关联性质划分High-High、Low-Low、Low-High、High-Low等4种类型。
从图2局部Moran散点图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省份都处于I、EI象限,这表明现阶段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效应,即具有较高(较低)产业发展水平的省域在地理上相对地趋向于与较高(较低)产业发展水平的省域相邻,并且这种相关性非常明显。具体来说,处于第I象限的区域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安徽等6个省域,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被其它高发展水平省份所包围(HH),空间中这些省份彼此集聚,并存在积极影响,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江西、广西、重庆、贵州4个省域位于第II象限,为低一高的负空间自相关关系聚类(LH),这4个低发展水平的省份被其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所包围(LH),低水平省份受高水平省份极化作用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空间负相关;西藏、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吉林、黑龙江、云南、河北、山西、天津12个省域位于第III象限,是低一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聚类(LL),这12个低发展水平的省份被其它低发展水平的省份所包围(LL),空间中这些省份彼此存在消极影响,这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北京、四川2个省域位于第W象限,为高一低的空间自相关关系聚类(HL),这2个高发展水平的省份被周边低发展水平的其它省份所包围(HL),空间中这些省份彼此存在影响,对高水平区域是积极的,而对低水平省份却是消极的。而广东、湖南、湖北、河南4个省份同时跨越了第I、第W象限,辽宁、陕西2个省同时跨越了第III、第W象限。综上所述,全局Moran'sI=0.4362,表明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实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相互作用;同时,局部Moran散点图以及空间关系聚类图的分布也进_步解析了省域之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效应的具体表象。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在分析影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必要采用纳入空间相关性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3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以2009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简称省域)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将衡量每个影响因素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将得到的综合变量作为该因素的替代指标。并将经过主成分提取的人才(A)、技术(A)、宽容(;)、政策(X4)以及基础设施(X5)这5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Y)作为因变量,进行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设定检验,比较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的检验结果,选取合适的模型估计各个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为了对比不考虑空间自相关导致的后果,还报告了未考虑空间自相关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估计结果。
3.1空间计量模型设定及检验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M。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SLM)主要是探讨各变量在一个区域对临近区域是否有溢出效应。
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SEM)主要探讨存在于扰动误差项之中的空间依赖作用,度量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察值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两种模型相关测算指标进行分析,择优选取合适模型。
表2中空间自相关Moran'I检验及区分内生空间滞后变量或空间误差冲击依赖性的拉格朗日乘子误差(error)、滞后(lag)及其稳健性(Robust)检验表明,基于rook空间权值矩阵的LagrangeMultiplier
(lag)为5.9260,而基于rook空间权值矩阵的La-grangeMultiplier(error)为0.2379,LagrangeMultipli-er(lag)相对于LagrangeMultiplier(error)更为显著,尤其是基于rook空间权值矩阵的LagrangeMultiplier(lag)及RobustLM(lag)值(分别为5.9260和7.9963)均基本能通过1%水平(分别约为1.49%和0.46%)的显著性检验,因此空间滞后模型SLM更为可取。
3.2创意产业空间相互影响的测度
比较表3的检验结果发现,在OLS、LM两类模型中,SLM的各种检验值均比OLS模型有所改善,表明控制了空间依赖性后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更为可取。尤其是SLM的拟合优度妒分别从0.6762提高到0.7572和0.7321,LogL分别从-25.9987提高到-22.3598和-24.9495,并且AIC和SC都减小;两种模型的空间依赖性的似然率值LikelihoodRatio(LR)分别通过了1%和15%的检验,证明纳入了空间效应的SLM提高了模型拟合度,是可取的模型,而OLS估计相应的这些检验值基本上是三种模型中检验效果最差的,为三类模型中最不可取的模型。
参数P度量了地理上的邻近省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表2和表3中三个模型的对比选择结果,SLM为可取模型,SLM的空间误差参数P值为0.458,显著为正,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邻近省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出每增长1%,将导致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出增长0.458%。因此,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效应主要是通过邻近省域间的溢出效应来体现,而误差冲击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3.3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最后,结合表2、表3中对OLS、SLM两个模型的对比分析,本文将采用SLM分析5个因素对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技术的产出系数为0.262,排名第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这表明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的推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吸引大量的FDI、并快速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对中国的转移快捷而频繁。技术的进步,正极大程度改变传统的产业组织模式、经济运行模式和人们思维模式,对创意产业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纵观时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影视传媒、动漫、网络游戏、工业设计等产业,它们无不与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数字化技术正以令人观止的速度渗透到创意产业的各个子行业,使传统的动漫、电影、广播、工业设计、绘图等产业纷纷迈向数字化新阶段。同时,数字化技术又在不断创造新的创意产业,如网络游戏、MP3数字音乐产业等以创意为内容的数字产品层出不穷。第二,技术加大了创意产品的个性化。文化创意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和个性化,而信息技术的推进能为创意产品的差异性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那些涉及三维造型、图像和影像等多媒体文件的创意产业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个性化制作、设计和复制传播,从而能更高效地服务于差异化群体。第三,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创意产品的生产成本。网上制作、出版、传播的影视剧、电子图书产品正成为传统的音像制品、纸质图书报刊的替代。技术不仅革新了出版、音像等创意产品的制作工艺,提高了产品的传播效率,还将制作和销售融为一体,而且直接降低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经营成本。由此可见,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
依托上述回归方程的系数可以看出,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产出系数为0.218,在现阶段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排名第二。创意产业易于集聚在开放度高、容忍度高、进入障碍低、文化多样化、非稳定大、人口集中、公共服务完善的区域。首先,区域中文化越多元,对各类新事物、新信息、新想法的接纳程度越高,创意涌现的速度越快。其次,区域越开放,外来人才进入的门槛越低,越能促进人才流动和竞争;最后,区域越包容,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松散、自由、灵活、无拘无束,从而强化创意阶层的自我身份认同,使其超越种族、性别、年龄、性导向和阶级地位,发掘和激发创意力。今天,改革开放的推进,加强我国区域之间、各区域与国外地区的交流,使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形成了更加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思想开放、兼容并蓄、容忍异见、机会平等的宽容环境能吸引、留住并培养大量的创意人才,鼓励他们自由思想、自由试验、自由创业,从而对促进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人才(Xi)产出系数为0.198,人才作为创意承载的主体,是除技术、宽容以外,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排名不是第而是第三。这_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有所差别。如美国区域经济学家Florida4认为,人才是影响美国创意产业发展第一位的因素。造成此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真正规模化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很多区域,创意人才短缺的情况普遍存在,创意阶层(creativeclass)处于培育和积累过程之中。因此创意人才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M。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型产业。可是,即使在创意人才供给相对丰沛的北京,也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创意阶层。北京的创意人才在很多领域呈现短缺状态,数量、质量远远不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都市M。从发达国家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创意阶层的真正崛起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因为,人脑才是创意产生的真正源泉,如果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门人才,机器、设备、网络等都只能是一堆冰冷的躯壳,只有人脑才能把它们合理地利用起来,并把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有机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内容产品和服务。
基础设施(X5)的产出系数将近0.148,在5个影响因素中,该产出系数排在技术、宽容、人才三个影响因素之后,但经济检验不是很显著,这说明,基础设施对创意产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本文的这一结论,并没有印证Landry0的观点:"基础设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创意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因为,缺乏创意的核心一创意人才,再好的基础设施也只是缺乏灵魂的冰冷的空间外壳。这也进一步表明,在当前的中国,即使各级政府都在全方位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如果缺乏创意人才,没有区域软环境大幅度改善,并不能有效推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政策(X4)的产出系数为0.009,对我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力微乎其微。这说明,区域单_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投资兴建创意园区、提供创意产业优惠政策,无法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中国有29个省域政府明确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园四处开花,但大部分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依然发展乏力的现象。
4结论与对策
本文通过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截面数据分析,验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人才、技术、宽容、政策、基础设施这5个因素对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显著的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邻近省域之间文化创意产业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计量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要素贡献不变的情况下,技术、宽容、人才是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与国外学者Florida8相关研究略有差异的是,这3T因素中,技术,而不是人才对创意产业的推动影响最大,这一结论,
与前文所论述的我国创意人才缺乏、创意阶层
尚未真正崛起,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有关。此外,本研究也表明,基础设施和政府政策对省域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非常小,而且作用并不明显。这一结论,也与Landry0的观点:"基础设施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不相符。这进_步说明,仅仅依靠政府优惠的政策、单纯的基础设施硬件投资来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园,只是提供创意产生的物理空间,而缺乏创意产生的灵魂--创意人才的入驻,那么创意产业同样难以持续发展。同时,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落后、没有形成特有的宽容、多元、开放的氛围,就不能有效推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人才、宽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各地区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创意园区,并大量投资进行重复建设,而是应该因地制宜,鼓励信息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并营造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而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空间效应,消除省域间经济交流的壁垒,加强邻近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开发,共享交通、通讯等设施,实现省域互动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011.
[2]周尚意,沈小平.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8(2):26-32.
[3]李蕾蕾,彭素英.文化与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谱系和前沿J.人文地理,2008(2):33-38.
[4]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27-246.
[5]韩顺法,陶卓民,肖泽磊.我国区域文化创意指数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效应111.经济地理,2012,32(4):96-102.
[6]NoniniD.IsChinabecomingneo-liberalJ].CritiqueofAnthropology,2008(28):145-176.
[7]朱华晟,任灵芝,付晶,等.基于公私合作视角的城市创意产业公共治理--以北京工业设计业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9):1463-1469.
[8]沈体雁,冯等田,孙铁山.空间计量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010.
[9]杜海东,关冬梅,刘捷萍.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基于创意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45-48.
[10]龚亮.北京文化创意人才遭遇到什么?N].光明日报,2011-11-23.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