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礼记》比喻表现形式(2)

时间:2014-10-05 14:30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何晓青 点击:

  2.《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本体是“德润身”,喻体是“富润屋”,没有明显的比喻标志,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进一步和加强内在外在的相似之处。修身进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崇德或重德的精神”。[6]P75儒家把道德视为崇高的境界。修身进德在于主体的心正,真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道德高也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时刻提高身心修养,真正做到内外兼修。 

  3.《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本体是“君,臣,民众,政事,财物”,这五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正如只有五音和谐才能奏出安详而喜悦的乐音。本句连用了五个事物来作比,没有喻词连接,论者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和严谨。 

  4.《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而人今天、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本体是“人而无礼”,喻体是“鹦鹉、猩猩能说话”。动物可以学习人的动作,但是他们仍然是禽兽,摆脱不了动物的属性,这就是因为禽兽没有礼的制约,没有伦理观念。礼仪教育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里通过喻体动物的属性细致地呈现了礼的制约作用。 

5.《中庸》:“为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道、,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业;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溥渊泉,而时出之。” 

  本体是“圣人所具有的品格”,喻体“清泉”,该句虽没有比喻词,但是比喻关系十分明显。圣人的品格只有像清泉不断地繁衍流出,才能真正被信服、影响四方。本体这些品格的拥有状态和喻体渊泉一样,只有溥溥流出后才会具有一定的爆发力,才能累积为圣人的品格。 

  以上这些比喻句都没有明显的比喻词作为标志,但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具有突出和鲜明的相似点。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之物,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将深邃的儒家文化和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 

  三、借喻 

  借喻,是最简陋的一种比喻形式,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不但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会出现,只有通过上下文的关系才能找出本体。设喻者通过简练的比喻形式凸显事物的特征,生动地呈现给读者,深入浅出,不但语言简洁,而且增加了本体的形象感。 

  1.《檀弓上》:“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喻体是“泰山其颓,梁木其坏”,没有比喻词,本体礼的教化制约作用、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也省去了,简练地突出了喻体的特征,进而形象地阐述了本体礼的教化作用。夏商周的礼法各不相同,作为殷人之后的孔子,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人生阅历纵观朝政,感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2.《学记》:“二字时术之。” 

  喻体是“幼小的蚂蚁从小学习筑巢的生存方式”,没有出现比喻词,也没有出现本体,但是动物日积月累的生存方式和人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具有相似特征,该句直接用喻体代替了本体,通过简练的比喻形式凸显出了生活中的一切本领都是积累的过程。 

  3.《礼器》:“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喻体“未有入室而不由产者”的意思是“没有进入内室而不经由门户的”,没有比喻词,也没有出现本体,只是使用了双重否定直接用喻体的特征把博大精深的礼文化呈现出来。的确,礼仪规章制度繁多,但是只要把握了其宗旨,真诚地学习,就像是经由门户进入了内室一样。 

  综上,这些比喻句无论有没有明显的比喻词作为标志,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是对等关系,而且十分紧凑。喻体都通常使用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将含蓄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浅显易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要用譬喻,约有两个重要点必须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又必须在其整体上极其不同。”[7]P75《礼记》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设喻者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特征,在恰当的时候借助合适的喻体,使深邃的礼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参考文献: 

  [1]刘帆.修辞艺术诠释[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刘勰著.王利器校正.文心雕龙﹒比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刘本臣.比喻及其分类问题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报,1999,VOL21(3). 

  [4]鲁文忠.中国美学之旅[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5]周锦国.谈比喻的生成机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8,VOL17(4). 

  [6]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