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老子》异文考三则

时间:2014-11-07 13:43 来源:发表吧 作者:徐萌 点击:

  摘 要: 本文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参校不同版本中的用字情况,对“活”、“览”、“澹”三字进行考释,得出了“栝”本写作“桰”,与“活”因读音相近而通假,与“治”同义换读;“监”为“鉴”的古字,且与“览”同义换读,与“蓝”为本字与假借字的关系;“沕”与“忽”为古今字,与“澹”有着不同的描写角度这三条结论。

  关键词: 《老子》 异文 校勘

  先秦道家著作《老子》版本众多,且不同版本间在字词组成和篇章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区别。学者蒙文通曾感叹:“我国旧籍之讹误紊乱,无过于《老子》”①。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从汉字的形、音、义方面入手,对不同版本中《老子》中字词的相异情况进行再考察,使异文之间的关系和异文产生原因清晰可晓。

  一、“治”

  《老子》第十章“爱国治民②”一句中的“治”在王弼本中均为“治”;河上本则为“活”;在帛书甲本中,该句残缺;帛书乙本中为“栝”;另外,郭店楚简中不见此句。由此,“治”、“栝”与“活”构成异文。

  关于此处异文,学术界亦存在分歧。清李翘在《老子古注》中否定“活”字,并认为“栝”应读为“治”,但并未就为何“活”字有误及为何“栝”读为“治”给出具体的解释;帛书研究组将“栝”读为“活”,认为“栝国”即“活国”,但同样仅就不同版本的异文情况进行简单罗列与概括,并未讲明原因;高明先生赞同李翘的说法,在《帛书老子校注》中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栝”与“治”进行考究,他认为“栝”读音与“治”相近,因而构成通假关系。但“栝”有两个读音。高明仅取前者而未做解释的做法欠妥。

  “栝”在上古时期的两个读音相差较大,若想研究“栝”是否与“治”存在通假的关系,则必须首先探究此处“栝”的读音。通过对字形的对比可知,“栝”为从木舌声的形声字,其形旁“舌”的讹变正是导致“栝”字两读的原因。

  “●”从口,氒省声,下刮切。现有的“刮”、“鸹”、“佸”均为从“●”得声的形声字。然而,“●”(●)的字形与舌(●)较为接近,故“●”讹变为“舌”。直接的证据是《广韵》中所记载的“舌”有“下刮切”与“食列切”两个读音,“下刮切”的读音与“●”相同,这说明“●”字讹变而产生的音保留至“舌”在近代汉语的读音中。“刮”(月部、见纽)、“鸹”(月部、见纽)、“佸”(月部、匣纽)与“●”相近,且《说文解字》中所记载的小篆字形的声符均为“●”。可见该类字本从“●”,后从“舌”也是受该字讹变的影响。相较之下,“恬”(谈部、定纽)、“舔”(侵部、透纽)等字以“舌”为形旁,不受“●”讹变的影响。

  “活”的读音有“月部、见纽”与“侵部、透纽”两个,其中,前者由“●”讹变而来。《康熙字典》记载“●”为流水声,在《诗经·卫风·硕人》中也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用法;而“月部、见纽”的“活”本义为“生存”,这一用法在古今都更为常用。由此可见,此处的“活”本为“●”,可见“●”与“桰”均为从“●”得声,后因“●”字讹变从而变为从“舌”得声。“活”与“栝”义异而音同,为通假字的关系。

  从“爱国治民”句的文义来看,“治”为“治理”义,即爱护民众,治理国家。《说文解字》释“桰”为“檃”。段注:“檃与栝互训。櫽栝者,矫制衺曲之器也。”可知“栝”与“檃”均有矫正竹木之器之义,且《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其曲中规,檃栝之力。”的用例。后“櫽栝”引申出修改文章的意思,出现“蹊要所司,职在镕裁,檃栝情理,矫揉文采也”《荀子·性恶》的用法。“栝”在此处出现了词义的另一方面转移——由“矫正竹木之器”引申为“治理”(国家),“栝”与“治”为同义换读的关系。通过“栝”字与“治”关系的确定,可知在“栝”与“活”的通假关系中,“栝”为本字,“活”为通假字。

  就此,本处异文情况得以清楚解释——“活”是此处异文考察的关键。“栝”本写作“桰”,与“活”因读音相近而通假。在“爱国治民”一句中,“治”为“治理”义,与“桰”的意义相同,为同义换读关系。

  二、“监”

  《老子》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一句中的“览”字在帛书甲本写作“蓝”,帛书乙本写作“监”,而在郭店楚简中并无该句。

  《说文解字》将“监”解释为从“卧”的形声字,其意为“临下”;然而通过考察“监”早期字形,可以判定其为从“卧”从“皿”的会意字,取人伏于装有水的器皿之上表示“照视己形”。甲骨文中“监”写作“●”,象形程度较高,为一人瞪大眼睛跪在器皿旁,表示以水中倒影照视己形的意思;而金文时期“监”写作“●”,将器皿中的水用一条短横表示出来,小篆中的“监”(●)保留了表示水的短横,有着较为明显的继承演变关系,由此可以基本断定,许慎由于无法见到“监”字的最初形体,加之东汉时期“监”表示“镜子”的意思已有“鉴”承担,对“监”的构型方式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其后,在公元前20世纪左右,青铜镜产生且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人们以青铜镜取代了以水照形,便在“监”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示材料的形符“金”,根据“金”的位置不同产生了“鉴”与“鉴”两种写法。后代用“鉴”表示“镜子”的用例十分丰富,如“临鉴而立,景到”(《墨经·经下》);“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等。

  结合上文所得出的“监”字“镜子”的字义和“玄”字“深奥、玄妙”词义可知,该句喻明澈之心为明镜,即心灵澄澈如镜之意。

  通行本此处则为“览”。《说文解字》对“览”的解释为“观也。从见监,监亦声”。这一解释与“监”的“古人盛水于盆以照己形”及“监”早期形体突出人眼及盛水器皿的做法实为同属。《汉语大字典》解释“览”的“观看”之意由“借水照形”引申而来,这正可与《说文解字》相互印证。由此可见,“览”与“监”为同义换读的关系。

  帛书甲本作“蓝”,其属“谈”部,“来”纽;与“览”音同;而“监”属“谈”部,“见”纽,因而“蓝”与另外两字音近,构成通假字的关系。

  就此,该处异文情况得以清楚解释——将“监”理解为“镜子”从而实现句义的准确理解为关键,通过形、音考察可得出“监”与“览”为同义换读,“蓝”与“监”为通假字的关系。

  三、“澹”

  《老子》第二十章有“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一句,其中“澹”在帛书甲本中写作“忽”,在帛书乙本中写作“沕”,而同为出土文献的郭店楚简中并无此字。由此,“澹”、“忽”与“沕”构成异文。

  该句异文情况繁复,有人提出该句并非位于该章甚至该句为后人伪造的观点,随着帛书老子的出土,上述观点不攻自破,但其中的异文情况却值得我们从文字学、文献学等诸角度加以剖析。

  “澹”为安定义,“飂”在《说文解字》中意为“高风”。该句字面意思为大海沉静浩渺,高风吹拂好像从未停止,联系上下文可知该句比喻人心幽远。

  “沕”有“渺茫、不分明的样子”义,与“澹”用法相近,为同义换读。帛书乙本中有“望沕”的用法(“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沕望”;“沕呵望呵,中又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其在王弼本均作“恍惚”。“望”(阳部、明纽)与“恍”(阳部、晓纽)音近通假。且据《汉语大字典》“沕”为“忽”之本字。

  根据句义分析可知,“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两句字面上描绘的是海面浩渺辽远,风吹不止的自然情景,而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该句实际上指的是与“俗人”相对立而存在的“我”的“闷闷”之态,是对于圣人心境的描写。“恍忽(沕)”正是去除了比喻义的关系,直接描摹内心的用字方法,与前者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本节中,“澹”、“忽”与“沕”为异文的关系。根据句义可知意义相近的“澹”通过描摹大海的沉静、深淼比如圣人心境之渺茫。而“沕”与“忽”与下句开头的“飂”(恍)是双声联绵字的关系,直接形容圣人的心境而省去比喻的修辞用法,且两字为古今字的关系。

  本文对比通行本、帛书甲本和帛书乙本《老子》所存在的三处异文情况,得出了“栝”本写作“桰”,与“活”因读音相近而通假,与“治”同义换读;“监”为“鉴”的古字,“监”与“览”为同义换读,“蓝”与“监”为通假字的关系;“沕”与“忽”为古今字,“澹”则与前两字选取不同的描摹角度这三条结论。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