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祖诺夫钢琴曲《四季》演奏技法初探(2)
时间:2016-08-17 08:5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屠梦婉
点击:
次
当乐曲进入最后一幕《秋》(谱例4)时,右手的双音伴奏穿插在八度旋律之间,它在中间声部并伴随着多个休止符,要求断奏。因此,在这里不能用过多的踏板来保持旋律连贯,而是要求演奏者将旋律音保持在琴键上的同时弹奏伴奏部分。《秋》的主题华丽、辉煌、坚定,在弹奏八度旋律时,在放松的同时手的框架必须牢固,演奏者需要将每一个八度抓牢,从而弹奏出明亮、辉煌的音色。另外,谱例4中的旋律依然要保持流畅和连贯,但是对于快速的八度来说,和一般的八度连奏又有所不同。演奏者在弹奏这类型的八度时,应保持手腕不动,以手肘为轴,通过前臂的上下移动垂直触键,因为在快速的八度或和弦中,过多的用手腕可能会浪费时间从而达不到乐曲的速度要求。 在下例中虽然伴奏是断奏,但旋律却是比较连贯的,建议演奏者采取切分踏板的方式来弹奏,并且将旋律唱出来以推动旋律的发展。为了同时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和伴奏的跳跃性,可以选择在踏板1/2的位置换踏板,这样有利于保持低声部的八度和声。
(三)复调的演奏
复调的应用是《四季》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为了表现出芭蕾舞剧多种乐器合奏的效果,同时揭示多种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同时表达一种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在《冬:雪之舞》《春》《夏:船歌》《秋:柔板》等场景都应用了丰富多样的复调织体。例如,《春》的前段最后一句(谱例5)包含四个声部,其中又包含了三条旋律:右手一条、左手两条。基于这种情况,演奏者需要在弹奏的过程中非常仔细地聆听各个声部,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每次唱一条旋律。右手的伴奏部分可以作为颤音来弹奏,而右手除了伴奏之外还有一条旋律任务。为了保证旋律的连贯性和歌唱性,在这里对手指的独立性要求较高。演奏者需要将三种不同的旋律线条有表情、有感情地弹清楚。演奏者可以先将每一个声部有表情地弹熟练,然后再两两组合。也就是说,可以先以伴奏为基础,依次将高音旋律与伴奏、中音旋律与伴奏、低音旋律与伴奏相配合弹清楚,然后以高音旋律为基础,依次将中音旋律与高音旋律、低音旋律与高音旋律相配合,再将中音旋律与低音旋律配合练习,这样两两配合弹清楚之后,再将四个声部中的其中三个声部依次配合练习,即:高音旋律、伴奏、中音旋律;高音旋律、伴奏、低音旋律;高音旋律、中音旋律、低音旋律;伴奏、中音旋律、高音旋律。最后再将所有声部合起来练熟。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有助于演奏者对每一个声部的旋律线条把控,从而达到线条清晰的效果。
(四)乐句连贯性的表达
在一个乐队中弦乐和管乐占的比重非常大,对于它们来说,乐句的连贯性是比较好表达的。但对于钢琴来说,绝对的连贯是没有办法演奏出来的,我们只能做到相对的连贯。在《秋:柔版》(谱例6)中,格拉祖诺夫大量运用连线来勾勒优美的旋律和线条,以求最大限度的达到管乐与弦乐演奏所带来的效果。在谱例6中,旋律是非常优美和连贯的而伴奏部分相当复杂,变化很多,特别是左手八度上方的伴奏,要求演奏者在保持旋律歌唱性的同时,将伴奏清晰地表达出来。左手在完成低音八度的同时需要另外完成两个声部的演奏,而这两个声部的节奏也是不一样的,这大大增加了演奏的难度。为了保持旋律的歌唱性,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使手指离开键盘,手指需要自主的提前找准下一个音的位置⑥。在踏板的使用方面,建议演奏者采取切分踏板的形式来表达作品,而为了保持低音声部的和声效果,在换踏板时可以在连线之间换到1/2,在每一组分句时再换干净⑦。
《秋》的结尾部分为《夏》主旋律的再现(谱例7),作为全曲的结束乐段,涵盖了全曲的大部分演奏技法,其中又以乐句表达的连贯性为最。全曲以八度的重奏结束,首先左手先弹奏旋律部分,然后紧跟着右手重复左手的旋律进入,前后有三拍的差距。虽然是八度的旋律,但是旋律很具有歌唱性,要弹奏得非常优美、连贯。因此,左右两手在弹奏的过程中都不要离开键盘,运用整条手臂带动手肘和手腕平行的移动。最后的三组震音也需要具有歌唱性和连贯性,以手肘为轴,前臂需要震动到自身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但为了节省时间,幅度不宜过大。为了将这三组震音连起来,演奏者需要提前准备,将每一组震音的位置提前找准。
(五)其他技术难点
1.琶音的演奏
在这部芭蕾舞剧中,《夏》的主旋律活泼、明亮,而且它的第一部分从头至尾只有一个乐句(谱例8),旋律在高声部,而右手的中声部和左手的琶音则充当伴奏的部分。琶音是一种特殊的分解和弦,谱例8中的最高音需要和右手的旋律音同时下键并且要求听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和弦。有的琶音甚至在键盘上跨了好几个八度,因此在下例中最重要的一项演奏技法是手指的抓键能力,特别是跨度较大的琶音。琶音中的每一个音都需要弹奏清晰并把低音部分琶音的音量控制好,保证音符特别是旋律音的准确性,手臂的动作需要与琴键平行。《夏》的琶音是通过左手完成的,并且有一部分琶音的跨度非常大,因此为了使琶音的最高音和旋律音保持一致性,在弹奏过程中琶音需要比旋律音开始得稍微早一点。
2.连音符的演奏
连音符通俗的说也就是“落滚”,是一种钢琴弹奏技巧,分为“落”和“滚”两个动作。通常落下去的音集中了全部的力量,而“滚”的这个音几乎是不用力的,所以连音符的重音通常都在第一个音上。在《夏:终场》中(谱例9)连音符被大量的使用,并且速度非常快,因此手腕需要保持非常松弛的一个状态。根据《四季》乐队版本的演奏音响资料⑧,这里的连音符的弹奏和一般的连音符不一样,除了演奏速度非常快之外,重音在第二个音上,因此传统的连音符弹奏方法在这一场景的表现中并不适用。演奏者可以视这些连音符为一个长乐句,每组连音符可以视为一个倚音,第二个音为主音,但需要保持每个音都均匀,而第二个音在保持手腕放松的情况下适当地加一点力度,手指动作的幅度尽可能的小,从而节约一部分时间来提高弹奏速度。
3.现代元素的融入
整首作品的最后一场是一个变奏曲(谱例10),格拉祖诺夫运用了大量宏伟的和声来突出结尾的华丽与辉煌。在变奏曲的开头部分,格拉祖诺夫采取了一些现代元素,用相同的节奏伴随着大量的变化音,给人的感觉像号角的吹奏。这种元素的运用接近于现代风格,格拉祖诺夫最著名的学生肖斯塔科维奇将这一音乐元素发展并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音乐风格。谱例10打破了传统的二拍子强弱拍的规律,重音放在了第二拍上,因此演奏者可以在踏板上多下一点功夫,在每一个短乐句中从第二拍开始踩踏板来突出重音。
三、结语
演奏钢琴作品《四季》需要掌握装饰音、连奏和八度和弦等多种演奏技能技巧,其中本首作品的装饰音又以震音为主。对于一个乐队来说长时间地保持同一个音或和弦并且在不中断的情况下做一些力度变化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一架钢琴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作曲家们经常在钢琴谱中用震音来达到这一效果,而对钢琴演奏者来说则要求做到震音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同样的,对于管乐和弦乐来说,要使乐句具备连贯性和歌唱性的效果是相对容易的,但是钢琴作为一个孤独的乐器是很难做到绝对的连奏的,而当跳音或和弦伴奏夹杂在中间时,更加大了演奏的难度。在《四季》的钢琴谱中,格拉祖诺夫运用了大量的和弦八度来增加音质,从而达到演奏者能做到的最大音量和最宏伟明亮的声音效果。另外,在演奏八度震音时,要求演奏者的大臂尽可能不要移动,而需要多运用前臂的力量;强有力的八度震音要求演奏者运用整条手臂使声音更加丰富;而用八度震音来表达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则只需要前臂转动,但手指需要主动提前寻找下一个旋律音的位置,并使音符之间具有相对好的连贯性。在弹奏格拉祖诺夫《四季》钢琴版本的过程中,演奏者必须具备至少三种演奏技能:震音、连奏和多样化的八度和弦。在掌握演奏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才能通过指尖与琴键的对话呈现充满幻想色彩的四季变更的自然之美。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