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输血科加强管理持续改进, 预防医院感染
2. 1 强化输血科基础设施建设 对评审出的问题加以改进, 依照《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合理布局, 严格划分缓冲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布局符合卫生学要求。增设血液处置室和血液治疗室, 并张贴明显标识。未达到业务用房面积的, 积极向医院申请工作用房, 增加输血科房屋面积;房屋设置应远离污染源, 靠近手术室和病区, 实验室采光明亮, 通风性好;样品离心机放置在污染区并增设了专用通风装置, 防止气溶胶污染, 并对高危样本严格规范管理。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2.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员工法律法规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法律和规章负责区域内的传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焚烧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制定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以及应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培训,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学习, 强化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 更新观念, 对做好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应根据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相关条款逐一对照, 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和缺陷后及时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
2. 3 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让每位人员清楚地认识到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主入口的门应有进入控制措施, 设置实验室出入路线, 严格按照路线行进, 在缓冲区换鞋换衣, 不得穿着污染的工作服进休息间, 由实验工作区进人非污染区要洗手, 脱去工作服;在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 戴乳胶手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3], 降低员工操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性;禁止工作区域内饮水、进食;严禁戴实验手套(接触过传染源)操作工作电脑、接听电话、触摸监测记录本等;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如外套、鞋、水杯、药品等。目前一些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总认为患者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对象, 但输血科的检验人员长期与各种病原菌,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梅毒等经血液传播或污染者的血液直接接触, 使得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制备过程中, 都存在着被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4]。因此获得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所以应充分认识职业暴露而引起的危害, 科室制定了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以及应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 本院每年还对工作人员进行1次全面体检, 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2. 4 提高员工手卫生依从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关系到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WTO提出的21世纪医疗质量改进的目标是“清洁的医护, 更安全的医护”[5], 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法[6]。依据《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 建立了手卫生制度, 设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 并将手卫生监测纳入科室的感染控制质量考评中, 加强了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实习进修医护人员的督促检查。开展各种形式手卫生培训, 增强手卫生的依从性,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医院加大投入改善了输血科手卫生设施, 对每个实验室水池安装非手触摸式水龙头, 在水池处放置快速干手消毒剂, 干手物品采用一次性纸巾和一次性手巾, 安装了热风烘干器。在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的图示, 方便医务人员洗手时看到。戴手套工作时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需更换手套, 杜绝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和患者的安全关系密切, 使每一位医务人员充分认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通过质量考评、强化知识、加强洗手质量, 从而提高在工作中洗手的依从性, 以切断经手传播医院感染的途径,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2. 5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 完善相关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对临床科室血袋回收工作的管理力度, 对评审中血袋回收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特制定血袋回收制度, 建立回收血袋操作流程, 设立专人对回收血袋进行回收、保存处理, 并做好回收记录;血袋回收存放处设置明显存放标识;回收血袋外分别包装自封袋并注明患者信息;回收保存24 h后, 由专人送医疗垃圾处理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交接签字。并对工作中使用后的各种血液、血清(供、受血者)标本和检验时的一次性吸头、试管等其他与标本接触过或被标本污染的塑料和玻璃用具, 必须首先在1:25的84消毒液或含有效氯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至少60 min, 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对使用过、污染过的刀片、针头等锐器, 须放入专用的锐器盒内, 由专人收集、登记, 集中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再按损伤性废物收集销毁;化学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放入包装袋内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 不得从中取出, 盛装的医疗废物不能超过包装袋的3/4。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 已经封口的包装袋上粘贴中文标签(医疗废物来源、数量等)。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能排放避免地域性污染。加强血袋的回收管理和废物废液处理工作, 切断了病原体传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 输血科承担着患者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供血的任务, 其医院感染管理对输血安全非常重要。医院等级评审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与认可, 本院在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的准备过程中, 运用了PDCA循环的原理, 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组织实现、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的过程, 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等级评审突出了务实和人文化的理念, 实事求是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让每一位员工正确理解新标准, 转变固有观念, 切实落实专项要求, 树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 紧紧围绕评审主题, 全面落实与改进。保障了科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郭晓华.输血缺陷28例原因分析.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4): 63.
[2]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3.
[3] 钱可琼.浅谈血液检验中的安全保护措施.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11):48-49.
[4] 潘晓莉, 潘粉丽, 杨世明.谈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0, 23(12):741-751.
[5] 谷晓岚.医务人员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8): 1757-1760.
[6] 王作艳, 陈峰英.开展手卫生在职教育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1):74-75.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