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评价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邯郸明仁医院就诊的1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 = 75)和治疗组(n = 75),对照组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治疗组除口服少腹逐瘀汤外还给予针刺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变化。 结果 ①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②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治疗组E2水平由治疗前的(42.25±12.31)pg/mL下降至治疗后的(36.05±10.33)pg/mL,而P水平由治疗前的(0.69±0.64)ng/mL上升至治疗后的(0.75±0.34)ng/mL,治疗组治疗后E2、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③两组治疗前血清中前列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PGF2α水平和PGF2α/PGE2水平显著降低(P < 0.01)。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水平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针刺疗法可调节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善痛经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针刺;性激素;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少腹逐瘀汤;调节作用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1],一般指妇女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等的现象。痛经又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8%[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雌二醇(estrogen,E2)、孕酮(progesterone,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分泌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于邯郸明仁医院就诊的150例痛经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31岁,平均(25.3±3.3)岁,患病时间为1~10年。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月经周期规律,平均(28.0±7.5)d,平均经期(5±2)d,且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在接受治疗前未服用激素类药物。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年龄17~31岁,平均(25.7±5.3)岁;平均患病时间为(5.46±0.65)年;其中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60例,重度患者7例;治疗前VAS评分为(5.33±0.79)分。对照组年龄16~30岁,平均(24.2±5.4)岁;平均患病时间为(5.33±0.46)年;其中轻度患者9例,中度患者60例,重度患者6例;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28±0.42)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医妇科学》[4]进行疾病和证型的诊断。痛经:妇女凡在经期或者在行经前后出现以周期性的小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伴有腰骶疼痛等其他的不适症状,严重时可晕厥,可以诊断为痛经。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口服少腹逐瘀汤,方剂如下:小茴香10 g、干姜8 g、延胡索15 g、没药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肉桂8 g、赤芍12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可根据病情酌情加减。于月经来潮前7 d开始服用,月经来潮后停药。每日1剂。
1.3.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除口服中药外,还进行对应穴位的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始于月经来潮前6 d,每日治疗1次,各组患者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针刺选穴及行针方法:运用针刺疗法时,取穴以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穴为主,取关元、气海、中极、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共7穴。选择针刺手法以呼吸补泻法的补法,待患者呼气时将针捻转刺入,针刺深度、方向、针力一致,患者无任何不适感。每日1次,每月治疗6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性激素(E2、P)及前列腺素(PGE2、PGF2α)的含量。两组均于接受治疗前的行经第1天及治疗后的行经第1天分别经静脉采血。所有血样离心后取血清,置于-80℃冰箱中待测。E2、P采用ARCHITECTi2000化学发光仪检测。PGE2、PGF2α均采用快速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痛经症状评分标准及疼痛程度分度制订积分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积分恢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视为痊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者视为显效;治疗后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者视为有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 < 0.01)。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E2、P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E2和P水平均处于异常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均有所恢复,E2水平降低,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治疗组的E2、P水平较对照组恢复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GE2、PGF2α及PGF2α/PGE2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PGE2、PGF2α及PGF2α/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E2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PGF2α水平和PGF2α/PGE2水平显著降低(P < 0.01)。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素水平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
3 讨论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36.6%,严重者为14%[5]。中医理论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痛经”“经行腹痛”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症[6]。现代西医理论认为,痛经的发病机制与体内的激素含量相关,如孕激素、E2及相关前列腺素[7],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镇痛,治疗效果有利有弊。本研究讨论利用针刺疗法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及对E2、P、PGE2、PGF2α分泌的影响。
针刺方法治疗痛经在临床常有应用,针刺辅以艾灸治疗对痛经的治疗效果明显[8-9]。本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文献记载,选针刺治疗于月经来潮前6 d,取关元、气海、中极、归来、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每日1次,每月治疗6次。关元又称“下纪”“三结交”“丹田”等,属任脉,位于腹部前中正线脐下三寸,具有“主胞胎”的作用。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且为全身强壮要穴,温养冲任[10]。归来穴位于下腹,胃为水谷之海,后天气血生化之源[11]。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三寸,可主治胃肠、妇科及虚劳诸证。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为调经之要穴,可使肝、脾、肾三脏气血调和,经络之气运行通畅,通则不痛[12]。太溪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益肾、疏风通络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胃病、妇科病、肝胆病等[14]。选择此七穴可调理胞宫,通畅气血,使经脉得以濡养,达到“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效果。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效[13],以肉桂、吴茱萸、干姜味辛而性温热,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活血通络、活血散结止痛;木香、延胡索、川芎、没药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能止痛[15]。
痛经发作的根源在于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得以调节胞宫功能轴,平衡疼痛中枢,使机体子宫内膜PGF2α释放减少,解除或减弱子宫平滑肌的异常收缩,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1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痛经均有缓解作用。但单一运用中药治疗痛经,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为76.00%,而增加针刺治疗后,有2例患者痊愈,总有效率达到89.33%,效果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研究针刺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针刺是通过对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轴的良性调节,进而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痛经患者经血中前列腺素PGF2α的水平[17]。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雌二醇-孕酮系统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表明[18],卵巢激素失调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E2和P可间接引发痛经,降低体内的E2含量或升高P含量都可使痛经症状得到缓解。针刺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P水平显著提高,说明针刺具有调节卵巢激素的作用。同时,本研究又对血清中PGE2、PGF2α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PGF2α与PGE2的比值进行了分析。子宫内膜主要合成PGF2α和PGE2,这两种激素可在女性痛经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当PGF2α增高,PGE2降低,PGF2α/PGE2比值增高时加重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引起痛经[19-21]。同时基础研究提示,针灸可使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内膜PGF2α含量减少,PGE2含量增加,从而缓解疼痛[22-24]。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PGE2水平升高,PGF2α水平降低,PGF2α/PGE2比值下降。提示针刺治疗可通过调节女性经期体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的含量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的腹痛症状。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血清性激素及前列腺素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金娣.妇科痛经的危害和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593.
[2] 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15(4):21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3-265.
[4]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27.
[5] 刘宇,刘萍,马君.中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9):920-923.
[6] 马天安.温针灸结合益母草冲剂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血浆PGF2α、PGE2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85-96.
[7] 申松希,赵雅芳,张玲,等.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反应子宫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5):482-484.
[8] 辛思源,王培,肖敏佳.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国内外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9):1798-1820.
[9] 邓琼.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27-28.
[10] 杨柳明,佘晓英.腹针艾灸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197.
[11] 刘珍珍,张梅,齐丹丹,等.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和OTR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9):33-36.
[12] 李万瑶.归来穴蜂针的妙用[J].蜜蜂杂志,2004,(11):33.
[13] 耿宝忠,范郁山,叶子维,等.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前列腺素表达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7):486-489.
[14] 曹怀宁.中药内外兼施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226-1227.
[15] 张小玲,张诗军,徐成康.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5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192-195.
[16] 林丽莉,刘存志,黄碧玉,等.针刺及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18-420.
[17] 刘芳,熊谨,黄光英,等.针刺对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影响的机制初探[J].针刺研究,2009,34(1):3-7.
[18] 华永庆,洪敏.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1):62.
[19] 孙云霞,郭香荣,吴林,等.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79-82.
[20] 黄益于.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PGF2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2):11-14.
[21] 辛思源,林驰,王培,等.对86例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不同子宫位置与三阴交穴效应关系的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8(2):129-133.
[22] 武啸远.师瑞华主任“提捻冲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总结[J].环球中医药,2015,8(2):211-212.
[23] 赖双玲,姜伟强,韩进,等.药灸结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40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5,50(9):671-672.
[24] 申松希,张玲,朱世鹏,等.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4):395-397.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