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档案馆空间认知研究(2)
时间:2016-09-13 09:19
来源:发表吧
作者:苏君华 李莎
点击:
次
2 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价值阐释
2.1 具有弥补社会交流平台缺失的社会价值。传统社会文化中,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更显亲密与和谐,传统城市中的四合院及胡同居住文化,使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空间构建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氛围,足以让社会公众形成美好的人生记忆。然而,这一切却在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中不断地被消解,邻里关系日趋淡化,点头之交已实属难得,小家庭封闭正取代大家庭开放,每个家庭都封闭在一个狭小空间里。人心的寂寞已使社会公众对手机、互联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依赖,而这种严重的依赖又进一步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使人际关系变得越发淡漠与隔阂,世间冷暖唯有“自知”,人们彼此之间缺乏信任,道德舆论的约束力正在不断地下降,社会凝聚力逐渐消失。而把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来进行建设与规划,将有利于弥补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交流平台严重缺失的尴尬,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发展,推动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消解邻里之间的隔阂,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个社会交流平台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推动城市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而且,也应该看到,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一种激情,即“情绪共鸣”,它需要激发需要宣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处于一种正常的“情绪场域”之中并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而这种激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场域空间以及有一特定的社会群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当前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还是有那么多的社会公众宁愿花不菲成本去影院看电影、去现场看球赛、去图书馆看纸质版图书,而这些他们本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在家里通过电视、计算机等实现。为什么?就是因为影院、球场、图书馆等不仅具有物理空间存在的社会意义,更是一个人际交往与思想交流的场域空间意义。在这个空间,你不仅是“你”,你是一个“社会存在”,你不仅是一个心灵孤独的物理存在,而是这个场域中“情绪共鸣”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在这种空间中可以与他人产生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碰撞。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场域”所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在它可以营造出一种气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具有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根据国家档案局档发[2013]3号《国家档案局关于严格执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利用档案收费规定的通知》:“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含各级各类档案馆)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所有利用档案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这个措施的出台,或许正是对《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一种回应或补充,不仅为档案馆成为第三空间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依据,也为档案馆向第三空间转向提供了良好契机。应该看到,倡导全面建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绝不是一种“口号式”行为,必须有具体可行的落实方案,档案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组成要素,它具有彰显城市文化的性格特征与社会元素,具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形象的能力。因此,可以相信,随着档案馆免费利用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档案馆,去品味档案中所隐藏的历史故事,去寻求心灵根植的源泉,这不但可以扩充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历史真相,也可以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愉悦精神。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知识、了解过去,提升文化修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城市文化、适应城市文化,并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自己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融入这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社会中去。
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在走进档案馆这个第三空间的过程,使其文化修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行为得到提升,其实这也是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作为个体的人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能力的提升,其实就是作为群体整体的社会文化修养与文化能力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到,把档案馆建设成为社会第三空间,对于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2.3 具有凸显档案馆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价值。档案馆作为一个社会存在,其社会影响与社会功能能不能得到凸显,除了政策、制度对其的重视与认可外,其自身的能力与特性有没有得到凸显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当前来看,档案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属性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凸显。其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与政治相关联等原因,造成其文化属性的削弱与政治敏感性的强化,导致其文化服务功能日渐被忽视”[11],其文化机构属性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来进行考量,一方面,能继续行使其传统使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阅览利用、进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发挥其资政功能等,另一方面,在当前公众权利得到全面保护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其将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修养,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丰富、多元、自由、便捷与平等的文化空间,这必将使档案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凸显。
而且,借助于第三空间理念把档案馆打造成一个平台,必定会使档案馆形成一种全新社会形象。因为如果把档案馆看作是一种“商品”,那么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名牌”,每个“名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而档案馆天生就是一个形形色色故事聚集的地方。因此,档案馆完全可以借助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故事带领社会公众穿越历史、感受共鸣,形成一个合格的第三空间平台。当然,档案馆也可以借助于这种第三空间平台的“场域”功能,使其自己感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与依赖,使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存在意义得到呈现与彰显。
3 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构建策略
3.1 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托,打造档案馆第三空间的建筑品牌。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城市都在进行新城区的建设规划以及对旧城区的改造建设,这种城市化的建设对于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建设而言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良机。首先,档案馆要主动出击,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目标。依托城市发展规划理念、规划战略来制定档案馆的发展规划战略,不同的城市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城市传统文化因素以及领导意志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规划建设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布局、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因此,档案馆在作为第三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与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协调一致,使档案馆不管是在建筑外形还是在建设风格等层面都要与整个城市规划建设融为一体。其次,档案馆要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档案馆其他相关建筑实现集群化布局。在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大好形势下,档案馆应该把握机会,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积极地向当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建言献策,使其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把这些相关的建筑尽量集中安排,形成一种集群化的布局,以整体的优势、整体的形象呈现给社会。一方面,一个城市各类型的档案馆建筑应该形成集群化布局,不仅是各级综合性的档案馆,也应该包括专门档案甚至部门档案馆、行业档案馆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考虑把其他的相关单位纳入这个集群中来,如图书馆、美术馆、剧院、博物馆、表演艺术中心、文化馆、纪念馆等。这样一来,不仅使档案馆作为社会第三空间的角度扮演好了,而且,也与其他社会第三空间形成了协调发展态势,在扩大自己社会影响与社会功能的同时也受惠于其他社会第三空间的发展所带来的协同效应。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