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档案馆空间认知研究(3)
时间:2016-09-13 09:19
来源:发表吧
作者:苏君华 李莎
点击:
次
3.2 以文化发展战略为依托,培育档案馆第三空间的文化品牌。自从2001年我国正式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我国生效以来,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的文化发展战略就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主旋律,特别是2006年9 月13 日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2011年公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更是将这文化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应该看到,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这个全集下的一个子集,要想让这个子集尽量做到与其他子集之间实现无缝连接,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做到连横合纵。因为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不同的资源与空间优势,如档案馆带给社会公众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与难以言说的神秘,而图书馆带给社会公众的则是一种知识的力量,美术馆、剧院、艺术中心等带给社会公众的则是一种陶冶情操的轻松与愉悦。因此,档案馆要通过与这些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部门的某些空间引入到档案馆空间来,起到丰富档案服务与资源,以此来提升档案馆空间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提升档案用户获取资源和使用空间的便捷性,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不断借助于相关部门的影响力来提高其辐射范围和辐射力。总之,档案馆空间是一个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但应该看到,它不仅是一个静态历史文化的交流空间,更重要的是一个动态历史文化的交流空间,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第三空间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化人、文化开智、文化养心以及文化励志的社会意义。
3.3 以社交媒体技术为支撑,构建档案馆第三空间的网络品牌。社交媒体技术不仅为档案馆馆藏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而且,为社会公众对档案馆馆藏的利用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档案馆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再加上社交媒体技术的支撑,必将能够构建起一个另样的空间范围,形成档案馆第三空间的一个独特的网络品牌空间。从国外来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对档案馆社交媒体技术的运用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他们充分运用了Facebook、blog、Google+、vlog、wikipedia、podcast、plurk、Twitter、网络论坛等社交媒体,使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任何一种社交媒体来联系或使用他们的各种相关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档案馆也借助于这些社交媒体技术构建各种社会平台,进行一些专页、项目的推广,如根据《National Archives and Social Media》[12], 截止到2013年5 月,美国国家档案馆(The U.S.National Archives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NARA)已经在13 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了各种项目至少145 个,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另外,还开设了两个更能体现其社交媒体战略核心理念的社会媒体应用平台、板块,即Our Archives Wiki(Our Voices Our History Our National Archives)以及Citizen Archivist Dashboard[13]。加拿大档案馆也开始了社交媒体的大量运用,截止到2012年1月份,在调查的648个档案馆中,有178个档案馆使用了Facebook,140个档案馆使用了Twitter,79个档案馆使用了YouTube,39个档案馆使用了Flickr,34个档案馆使用了Blogs等[14]。英国的Online Social Media Archive(OSMA)项目,也是社交媒体运用的一个典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社会公众通过这些网络空间,一方面,激励其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来,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公众对档案馆所开展的各种会议、活动以及工作提供了发表意见与看法的机会与空间。可以看到,借助于社交媒体技术,档案网站空间将向社交媒体空间的转向,不仅可以使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存在意义及其影响力大大提升,使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可以使档案馆被关注的人群有在瞬间爆棚的机会与可能。另外,由于社交媒体空间能够发表看法、建议以及增加各种注释说明,这将不断地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热情以及活跃的空间氛围,成为档案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一个网络品牌。
4 结语
档案馆作为一个非功利性的社会公益性机构,具有自由、平等、便捷的性格特征以及积聚资源、沉淀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三空间载体。不但具有优化社会管理秩序的元素,更具有文化化人、文化开智、文化养心与文化励志等文化服务与文化交流等元素。它使社会公众感受到的不仅没有职场地位的等级差别,也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与生活的繁琐,有的只是一种自我的释放与心灵的放松,享受的是片刻的和谐与宁静。
【参考文献】
[1]苏君华.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价值取向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16~19.
[2]张晓玲.基于文化建设的城市档案空间组织优化[J].浙江档案,2015(10):10~12.
[3]郭红解.档案馆的“公共空间”[J].中国档案,2002(5):44.
[4]周林兴等.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SWOT分析及优化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4(5):79~82.
[5]王梦.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理论视角的公共档案馆建设[J].兰台世界,2009(3):11~12.
[6]张芳霖等.公共档案馆文化空间的构筑——基于休闲学和公共空间论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1):29~33.
[7] 段小虎等.重构图书馆空间的认知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3(5):35~38.
[8]周芸熠. 基于“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范式转换[J].情报资料工作,2013(3):40~43.
[9] Ray. Oldenburg.The great good place[M]. New York : Paragon Hous,1989.
[10]陆扬.分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2):32~37.
[11]苏君华.论公共档案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浙江档案,2014(2):11~13.
[12] 美国国家档案馆馆长客.[EB/OL].[2015-10-26].http://blogs.archives.gov/aotus/.
[13] SocialMediaStrategy.NARA网站. [BE/OL]. [2015-10-20].http://www.archives.gov/social-media/strategies/.
[14] 沈春会,刘彩云,蔡娜编译.加拿大档案馆社交媒体利用研究[J].档案,2014(3):1~6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