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观察和思考】
任何文学作品都带着作者的情感和价值倾向,所有画面的背后,始终有诗人那一双注视着的眼睛。
“读诗读人”这个环节,是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把关注点落实到诗人身上,落实到“愧”“悲”“不能忘”这些最能传达作者感情的字词上。朱光潜先生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的推敲。”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揣摩和研读,学生一方面品味和学习诗歌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另一方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这个切入口,学生在对三类不同身份的人和他们际遇的比照中,去关注和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对作者和诗歌主题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观照。
在对文字的品味中,学生慢慢读懂了白居易对民间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怜悯,读懂了他“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情怀,读懂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自觉。读诗即读人,品诗而知人,学生发现,走进一首诗,也是在走近一个人,去读懂他的思想,读懂他的情怀。
【教学片段4】读诗读史
师PPT出示: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师:读着《观刈麦》,我们似乎穿越千年,跟随诗人白居易的视线,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读到了一个历史的片段。你在这首诗里面读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生:农民忙碌辛苦,但是繁重的赋税让他们生活贫困无依。
师:和白居易同时期的李绅曾写下两首脍炙人口的《悯农》诗。
生回忆背诵。
师出示李绅的《悯农》诗: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生:造成贫妇拾穗和农夫饿死的根源都是因为“家田输税尽”。
师:那么,全家出动、举家忙碌在南冈刈麦的农人,他们明日的命运会如何呢?
学生思考、交流。
【课堂观察与思考】
“生态语文”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学作品的创作永远与时代、社会、自然、人生等环境密不可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阅读的要求(7-9年级)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读诗读史”这个教学环节,就是从对学生的教育出发,引领学生站在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审视诗歌,进而主动发现,主动探求,获得有益的启示。
将白居易的《观刈麦》与李绅的《悯农》诗比较阅读,学生豁然发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都源于朝廷繁重的赋税。他们透过一首诗看到一个历史片段的缩影。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诗中贫妇人和刈麦者今后的命运又会如何?”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学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和苦难有了更强烈的感受,对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主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透过一首诗看到了像白居易、李绅这些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担当。
有了这些剖析和解读,学生论诗知史,对诗歌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他们自身的生命成长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至此齐背《观刈麦》,学生的朗诵不仅能有情有味,而且能够做到入情入味,水到渠成。
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歌阅读的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去欣赏白居易的《卖炭翁》,欣赏杜甫的《石壕吏》,学生便能够用同样的方法去知人论世,鉴赏品味诗歌的内涵,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读诗如诗”“读诗如画”“读诗读人”“读诗如史”,就是以“读”贯穿,从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出发,注重融合与实践,引领学生读出对诗歌的理解,读出对诗人的认识,读出对社会乃至人生的思考,读出学习诗歌的独特体验和独到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蔡明老师认为,“生态语文”是在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下,每一个学习个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互相影响、自主探究、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圆融互摄”“共生共长”的发展与演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与学的实践。
从教学《观刈麦》一诗的实践中,笔者也有所感悟:诗歌的生态教学,首先要认识到诗歌的诗性特质,然后从“生态语文”的视角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诗歌的天地,充分关注课堂生成,留出时间让学生发现、思考、质疑,解答,激发他们探索和求知的愿望,让学生与诗歌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诗歌承载的历史对话,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对话,让他们去感知诗歌情感的温度,探知诗歌思想的深度,认识诗歌反映社会历史的广度,在民主、自主、自由、热烈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形成知识的交流、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碰撞,对诗歌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从而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领略诗歌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蔡明.生态语文[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9).
[3]苏立康.按语文学习的规律教语文——一个阅读者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9).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