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因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视角,张爱玲的作品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们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作家笔下的三类典型的男性形象,得出作家对男性所持的看法认识并分析其原因,从而说明作家男女平等的女性意识,并结合作家在一些谈话中所表达的思想,换了一个角度分析了作家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张爱玲;男性形象;女性意识
在中国,“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最早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在一段时间的繁荣之后,受社会大环境动荡的影响,一度归于沉寂。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再一次浮出历史地表,并如同夏日河水边蔓延开的藤蔓一般,迅速的声势浩大起来,逐渐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文学概念。而对“女性文学”这一文学概念的定义却始终不甚清晰。归纳的来说主要有广义的、半广义的和狭义的这三种不同的划分和解释。“就广义的女性文学而言,差不多成了妇女题材作品的同义语,泛指所有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除了女作家的作品外,还包括男性作家所创作的有关妇女题材的优秀作品……”在广义的对“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上,作家的性别并不重要,而是“一个范围广阔的领域,在这里浸透了男人和女人共同体验到的独女对生活的一切爱和恨”;而“半广义的女性文学,指具有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创作的一切作品或出自女作家之手的描写妇女生活题材的作品”。最后一种狭义的女性文学则“专指女作家创作的具有女性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并以女性为创作对象,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和鲜明风格的女性文学在作品。”而这种狭义的对“女性文学”的理解在中国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之下,也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为“五四之后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其价值内核的女性创作。”不论“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如何的被不断深化与明确,有一点则是毋庸置疑的,即“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贯穿于全文之中的。这些女性意识往往是由女性作家本身的女性经验(包括“生理性别经验”、“社会性别经验”、“个体经验”)付诸于女性话语语境之下所传达出的。乔以钢先生曾在《女性文学教程》中指出,中西方女性文学中共同的一个过程是由“人”变为“女人”然后再回归到“个人”,即从追求做“与男人一样的人”到做“与男人不一样的人”,最终发展到“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做人’与‘做女人’统一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处于沦陷区的一位女作家张爱玲则是直接站到了“个人”的角度上,用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开掘和叩问人性,用文学作品传达出其自身所独有的女性意识。
与当时的许多作家不同,张爱玲的作品几乎不谈政治,也回避敏感的社会问题,似乎周遭正发生的一切与她无关。张爱玲只关心最细枝末节芝麻粒般的众生琐事,而这些琐事却是最根本的道理,是生活无论在何种时代何种境地之下始终保持不变的本来面目。张爱玲曾经表示过“一般所说的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也不打算尝试,因为现在似乎还没有这样集中的客观题材。我甚至只想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肆的。”在这一点上,张爱玲与英国作家毛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样“传奇故事”的“圣手”在开始了文学创作之后,带给了我们大量的异彩纷呈的惊喜,从《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到后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张爱玲笔下的故事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层出不穷,几乎让人应接不暇,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极具表现力而丰满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学者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张爱玲这位处于文学创作边缘地带的女性作家身上。然而,目前对于张爱玲的研究,大部分都还是对张爱玲本人生平经历或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之上,通过小说中男性形象来作为观察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笔者本文将就张爱玲笔下男性形象的观察比较来分析张爱玲独特的女性意识。
一、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分析
在张爱玲的几十部小说创作中,与各式各样的男性形象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大体归类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形象,即《金锁记》中的姜季泽这类旧时代大家庭遗老遗少形象;《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乔这类有着海外背景或与海外接触过的纨绔少爷形象;《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这类社会中下阶层普通小市民的男性形象。
对于被迫嫁与残疾人丈夫的曹七巧,姜季泽是情欲的代名词,是最有可能给她一个正常的年轻女人所应该享受到的正常情欲欢爱的男人,也是在她看来最有能力带她逃离死水般让人窒息到死的生活的英雄。所以在《金锁记》的一开始,姜季泽便是曹七巧暗恋的对象。如若作者依然按五四时期的写作传统进行抒写,那么此时出现的应该是曹禺的《雷雨》中的周萍或者周冲,满足曹七巧情感上的需求,或者试图带她逃离这样的死囚。然而,作者显然没有这样设计,因为在作者的眼中,这样的英雄式的男性形象是不存在的。因而在《金锁记》中,姜季泽不但没有对曹七巧施以援手,反而还利用曹七巧对他的爱慕去试图骗曹七巧的钱财。当姜季泽在分家几个月后突然出现在曹七巧面前,说着令人耳红心跳的情话却被曹七巧当场戳穿了之后,姜季泽“脱下了他那湿濡的白香云纱长衫,潘妈绞了手巾来代他揩擦,他理也不理,把衣服夹在手臂上,竟自扬长出门去了,临行的时候向祥云道:‘等下白哥儿下了学,叫他替他母亲请个医生来看看。’”这样巨大的反差是作者对“少爷救丫鬟”模式的打心眼里的不相信所造成的。而《第一炉香》中的乔琪乔,也是辜负了葛薇龙的希望的。他不但没有成为解救葛薇龙周旋于风月场所的那个“良人”,反而将葛薇龙推向了陷得更深的泥淖之中。虽说乔琪乔从刚出场就被他人的议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第一次出场时的行为言语这样的正面描写并驾齐驱的勾勒成了流连于风月场娴熟的周旋于女性们中间的阔少形象,但在他与葛薇龙的交往中,很显然的他用他的风度翩翩情话绵绵打动了葛薇龙,让葛薇龙天真的以为他是专情于她的。于是葛薇龙像千千万万传统的中国女性一样,崇拜并痴迷于自己风度翩翩的恋人,并满心期待着这样的恋人会因为自己而收起“爱玩”的心,给自己一个婚姻,一份托付,一生安稳。而这样的故事有符合女性需要的“完美结局”的并不在少数,最为突出的或许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了。贾宝玉虽有着许许多多的“姐姐妹妹”,他体贴的关怀也使得这些“姐姐妹妹”都与他格外亲近,然而在这样一片花红柳绿之中,贾宝玉却始终一心一意的爱慕着林黛玉一人,专一而情深。然而,《第一炉香》毕竟是张爱玲的作品,作家犀利的看出了这种“专一而情深”的不可信与其现实生活中对这乔琪乔这类男性而言的不可行,乔琪乔明确的告诉葛薇龙“我是不预备结婚的。即使我有结婚的能力,我也不配。我在五十岁以前,不能做一个令人满意的丈夫。薇龙,我把这种话开诚布公地向你说,因为你是个好女孩子,你从来没在我跟前耍过手段。”并告诉薇龙:“薇龙,我不能答应你结婚,我也不能答应你爱,我只能答应你快乐。”在作者的笔端,乔琪乔这样的男性是极其冷静而自私的,或者说他的自私促成了他的冷静。因而,像葛薇龙这样一心一意想从一而终等着自己崇拜迷恋的对象给自己一个婚姻作为保障是只能被迫从幻想的世界中被硬生生地扯出来,一头撞在坚硬而冰冷的水泥墙上的。随着故事的发展,乔琪乔看似给了葛薇龙一个名正言顺的婚姻,实则是将葛薇龙视为了他摇钱的工具,由葛薇龙挣钱来养他,自己倒成了吃软饭的!这一步使得男性尊严更是荡然无存,活脱脱一个令人不齿的虚伪肮脏之人的形象。张爱玲再一次打破了传统理解下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冷冰冰的抛出一个事实:让很多看似了不起的男人终于娶了某个女人的原因往往是背后驱动他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对女性的怜惜爱意。至于最后一类的佟振保,与五四时期否定肉欲的禁欲书写不同,佟振保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与妓女在一起厮混。而后来,虽然在与玫瑰的交往中,佟振保保持了“柳下惠”神话,但在与他生命中的“红玫瑰”遇见时,他几乎是迅速的就陷入了狂热的对红玫瑰王娇蕊的肉欲迷恋之中。以至于连王太太不小心溅在他手背上的肥皂沫子都令他想入非非:“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地吸着它似的。”佟振保对红玫瑰是“欲”,而红玫瑰王娇蕊对他却是“情”,欲易舍而情难舍,于是最终佟振保依然没有做出带领王娇蕊走出麻木生活的英雄事迹。而在与“白玫瑰”孟烟鹂在一起后佟振保对她不但没有“情”,甚至也没有“欲”,于是在无爱的生活状态中,佟振保开始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出去吃喝嫖赌,对妻子实施冷暴力。最普通市井的男性形象在张爱玲的笔下显得卑鄙而萎缩,剥开外面正直善良的外衣,藏在里面的依然是各色各样的欲望与贪念,这些欲望与贪念使得期待以“欲”勾起他们“情”或者以“纯”激发他们“爱”的女性们最终都会沦落到荒凉惨淡的境地。
这三类的男性形象虽各具特点,但他们都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他们作为男性形象都被“解构”了。作家笔下的这些个男性形象再也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以来的处于被人仰视位置的高高在上的完美形象,男性尊严不复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那个世界也彻头彻尾的被作者颠覆了。在作家的笔下,男性们往往显得世俗、琐屑、懦弱而没有责任感不会担当,他们再也不是传统的男权社会中,被锁居于深闺的女性们视为知识、智慧、权利、富贵以及终身的依靠等等的代名词了,无论是大家庭遗老遗少,还是海归阔少,抑或是普通市民,他们再也不是善良单纯的少爷、情深似海的书生、有情有义的英雄这类长久以来男性作家为女性们所构造的乌托邦里的人物形象了,相反,张爱玲几乎是毫不留情的瓦解了这千百年来安慰女性内心的乌托邦,托出一个血淋淋的事实:男性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做女人悲惨世界里的救世大英雄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及女性意识走出了传统的男性书写模式以及之前五四时期的女性书写模式的藩篱,极具战斗性的挑战并颠覆了男权中心论的神话。
二、张爱玲独特的女性意识的成因
作家对世事的看法通常被用“人间无爱”四个字来形容,为什么张爱玲可以对男性有着超越前人的看法,有着深刻而透彻的认识呢?有几个原因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点。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期刊简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面向工程教育研究的全国...
主管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主办单位:湖北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国...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省教委 国内刊号:CN 37-1025/G4 国际刊号:IS...
期刊简介: 《种子科技》(月刊)创刊于1983年,曾用刊名:(种子通讯)是中国种子协...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 国际标...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