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论先秦句尾语气词“矣”、“已”之微殊(2)

时间:2014-05-16 05:50 来源:发表吧 作者:冯玉达正岳 点击:

  2.用于反问句只有1次

  (1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1.7)

  这句话的反问语气很明显是由“盍”决定的,“盍”是“何不”的合音。“矣”强调完结语气的作用不明显。

  (四)用于祈使句

  《孟子》的“矣”用于祈使句的很少,只有两例,占全部192次的1%左右,而且都用在表禁止的句子末尾。如:

  (13)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2.5)

  (14)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4.11)

  这两例的禁止语气很明显是由“勿”决定的,“矣”用于句末加强了句子的完结语气,“毁之”和“见”如果实现,就是动作完结了,所以要用“勿”来禁止。

  二、已

  句尾语气词“已”早见于《尚书·洛浩》:“王曰:‘公定,予往已。’”《尚书》中仅此一例。《广韵》说:“止也,甚也。”刘淇称之为“止辞”。⑤袁仁林《虚字说》云:“‘已’字略带止息缩住意,声与‘矣’字一样尖细,但彼则声情卷起悠长,此则声情止息无余。”杨树达《词诠》说“已”作为语末助词“表决定”。⑥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主张“已”多功能,认为“已”同“也”、“矣”等。杨伯峻也认同这一说法,他还说:“有时‘已’、‘矣’连用只是加重语气罢了。”王克仲在《助语辞集注》中说:“‘已’处于句尾者,为语气词,表示语意完结,或表示不过如此之意。”

  句尾语气词“已”单用,在《孟子》中共出现了7次,如:

  (1)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1.7)

  (2)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7)

  (3)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3.9)

  (4)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3.9)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5.3)

  (6)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5.4)

  (7)虽欲无王,不可得已。(7.9)

  上面的例子中,“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一句,在“梁惠王上”和“滕文公下”中各出现了1次,所以,严格地说,句尾语气词“已”在《孟子》中使用了6次,而且都用于陈述句。其中3、4两例是强调过去完结的语气,说明在说这些话以前事实已经如此了,表示对以前发生的事实的肯定。1、6两例是强调截至现在的完结语气,说明在说这些话时已经如此了,表示对当前事实的肯定。2、5、7三例是表示虚拟情况下的完结,即在假设的“苟无恒心”、“虽欲无主”等前提下,结果必然如此。

  综上所述,句尾语气词“已”的用法大致和“矣”相同,用于陈述句强调完结语气。它们的细微区别在于:因为“已”本来是表停止的动词,所以这种完结意味似乎更加明显。从以上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句尾语气词“已”在《孟子》中仅用于陈述句末尾,加强句子的完结语气,表示对所述的结果或事实很确信。这里所说的完结语气是指在所述的前提下必然有这样的结果,《孟子》中的这7例“已”所表达的完结语气是已然和必然。而“矣”除了和“已”有相似的用法外,还可以用于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句中,并且其还可以表将然。借用英语中的术语,“已”所强调的完结语气包括了过去完成、现在完成和虚拟情况下的完结。而《孟子》中的“矣”则多了将来完成的用法。

  [注释]

  ①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三卷:殷墟粹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60页。

  ②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29页。

  ③④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01~302页、第305页。

  ⑤刘淇:《助字辨略》(《丛书集成续编·语文学类·文字》第6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89页。

  ⑥杨树达:《词诠》,中华书局1954年版,1982年重印,第358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